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黄权三次易主却被重用,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在 中国古代社会,节操是志 士仁人终身追求和努力遵循的道德规范,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封建社会,历来推崇忠臣不事二主,投降往往被视为没有气节。但三国时期却有这样一个人,他两次投降,却没人骂;刘备觉得对不起他,曹丕非常赏识他,司马懿很器重他,他就是黄权!

  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人。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公元211年,张松建议刘璋迎接左将军刘备入蜀,协助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黄权知道刘备不是甘于人下之人,劝谏刘璋不要邀请刘备入蜀,刘璋不听还因此疏远黄权,把他外放为广汉县长。

  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反目,举兵进攻益州,派诸将分别攻下益州郡县。各郡县大都望风归顺,只有黄权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投降后,才向刘备归顺,刘备封黄权为偏将军。黄权作为刘璋的主簿,知道邀请刘备入蜀是“引狼入室”,虽然坚决反对却遭刘璋疏远,但他仍然坚守城池到最后,可谓是完全尽到了一个臣子的本分。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南征张鲁,张鲁败逃巴中,黄权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臂膀。”于是刘备以黄权为护军,率领诸将进入巴中。但张鲁已经回到南郑,投降曹操。其后,刘备发动汉中之战,攻杀夏侯渊,占领汉中。人们只知道攻取汉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谋略,却不知道最早建议刘备攻取汉中的是黄权。

  刘备称帝后,准备伐吴,黄权劝谏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又水路出兵顺流而下,易进难退,为臣乞请您让我为先头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黄权的意思是刘备作为一国之君不能轻易冒进,可以坐镇后方,如果刘备听了黄权的话,或许就能避免夷陵惨败了。

  陆逊火烧连营,蜀汉江南前线部队大败,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当时对于投降敌国的将领,都要抓捕他们的家人,有官员要抓黄权的家人。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

  投降后,曹丕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主(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回到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

  当时蜀国投降的人中有人传出消息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黄权知道其言不真实,于是对曹丕说:“我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本志。这些都是没有确认的消息,请等待之后的答案。”没有立即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黄初四年(223年),刘备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曹丕认为到黄权很有器量,想故意吓吓他,于是派人召见他。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在道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下属官员、侍从都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却举止自若。

  后来,黄权领益州刺史,迁进河南。司马懿十分器重他,问黄权:“蜀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多少?”黄权笑着回答:“没想到被您如此看重。”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公衡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座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你,这种谈论总不离口。”景初三年(239年),黄权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始于黄权。黄权留在蜀中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蜀汉灭亡时随诸葛瞻战死于绵竹。

  黄权在三国中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但是我们看他劝谏刘璋不要邀请刘备入蜀,建议刘备进取汉中,夷陵之战劝阻刘备率军深入前线,这些都说明黄权非常有眼光,有能力。投降刘备是因为刘璋都投降了,自己的坚守没有必要;投降曹魏,是由于归蜀的路被堵死,所以尽管两次投降,三易其主,但却没有人指责黄权。

  为人臣者,竭忠尽力已经足够了,这就是虽然黄权背离自己而去,刘备仍然觉得是自己对不起黄权,归降曹魏却受到曹丕赏识、司马懿器重的原因。黄权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显耀的名声,却绝对在三国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