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作为功臣又是70多岁高龄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将他灭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还不了解:李善长被杀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为何他已经77岁还会惨遭朱元璋灭门?
明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曾经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已经77岁告老退休多年的李善长被赐死,随后他全家七十余口人全部被朱元璋诛杀,不过确切的说朱元璋还是给李善长留下了一个儿子李祺,只因李祺是朱元璋的女婿,所以朱元璋法外开恩赦免了女婿李祺和外孙。
李善长很早就跟随朱元璋起兵反元,他善于谋划和保障后勤,虽然是文人,但对于朱元璋建立明代的功勋不比武将低,因此朱元璋在称帝后曾将李善长比喻为汉朝的萧何,还赐给了李善长丹书铁券,免其两次死罪,但是就这样已经退休多年77岁的李善长还是被朱元璋赐死了,朱元璋为何非要不依不饶的赐死已经77岁还是自己儿女亲家的李善长呢?
朱元璋多亏了李善长出谋划策才能创建大明,因此李善长为明初开国淮西勋臣之首
李善长比朱元璋大了14岁,他是安徽濠州定远人(现今安徽定远县),因此他和朱元璋还算是老乡。李善长自幼喜好读书,非常聪明机智,《明史》评价他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在朱元璋刚起步的时候,李善长就投靠了他,此后李善长就一直为朱元璋荡平天下出谋划策,也是李善长建议朱元璋效仿汉高祖刘邦要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能嗜杀。
此后朱元璋在外征战天下,李善长则在后方全力保障朱元璋的后勤工作,不论局势多么艰难,李善长总能给朱元璋的大军解决军需,可以说李善长是为明代开国立下了大功,因此朱元璋建立明代之后曾把李善长比喻为辅佐刘邦开创大汉的一代名相萧何。
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册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左丞相,并赐丹书铁券允许李善长后人世袭韩国公爵位,并免李善长及其一子两次死罪。一时之间朱元璋对李善长恩宠无比,而且李善长还手握免死铁卷,不过李善长万万想不到免死铁卷最终也让他难逃一死。
朱元璋在建立明代时依靠了不少他的淮西老乡,明代的很多开国功臣如李善长、徐达、汤和等人都是淮西籍出身,这些淮西老乡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因此朱元璋继位之后对这些淮西老乡大加封赏,在明代建立之后有一大半的功臣勋戚都是淮西籍出身,每天朱元璋上朝之后,放眼望去朝堂之上有一半多都是他的老乡,每天朝会基本就等同于老乡开会。
在朱元璋称帝之后,他对淮西老乡们保证要与他们同享富贵,所以朱元璋最初把最好的封地都恩赐给了淮西勋臣,对待这些淮西勋臣也是很不错,因此久而久之不少淮西勋臣认为有皇帝老乡撑腰开始居功自傲起来,他们的居功自傲和不法行为也引起了朱元璋很大的反感。
在明代建立之前李善长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谋划了很多大事和战役,是朱元璋身边的首席智囊和谋士,由于他也是淮西籍出身,因此很多的淮西勋臣都很佩服李善长,称他是军师先生,对他的话比较信服。
而明代建国之后,朱元璋又称李善长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还把他比作萧何,封官为左丞相,李善长在当时几乎就是大明的第二号人物,再加上他之前就在淮西勋臣中有很高的威望,所以明代建立之后淮西勋臣都以李善长马首是瞻。
但是李善长为人气量不大,而且淮西勋臣也很抱团,他们对于与自己政见不合者都是抱团抨击,就像大名鼎鼎的刘伯温,由于刘伯温是浙东人,加上他看不惯一些淮西勋臣的不法之举,经常弹劾否决淮西勋臣的提议,因此遭受到了淮西勋臣的集体抨击,尤其是李善长最不能容忍刘伯温。
后来刘伯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臣集团排挤的只能告老还乡,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臣集团敢如此排挤同是开国功臣的刘伯温也引起了朱元璋的反感,但是这时候朱元璋还是可以包容他们。可是后来胡惟庸案的爆发,更加深了朱元璋对这些淮西勋臣的猜忌与不满。
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他被杀之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的职能,从此再无宰相。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姻亲,两人关系十分亲密,李善长年纪比较大,在明代建立之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辞去了宰相之职,但是李善长在幕后扶持胡惟庸成为宰相,还把淮西勋臣也都凝聚到了胡惟庸这里,因此胡惟庸隐然成了已经退休的李善长掌控朝政时局的代言人。
最初由于胡惟庸擅长揣摩朱元璋的心思,因此深受朱元璋喜爱和器重,后来逐渐的胡惟庸成了宰相,独揽大权,不少淮西勋臣一看胡惟庸替代李善长,于是就都抱团到了胡惟庸的门下,实际上李善长、胡惟庸与淮西勋臣之间还是有着密切联系。
当然像徐达、汤和这样谨慎之人还是与胡惟庸保持了界限,只有那些有勇无谋的莽撞武将才与胡惟庸走得很近。徐达不仅与胡惟庸保持了界限,还多次提醒朱元璋不可重用胡惟庸,这个人善于结党营私。
很快胡惟庸就开始骄纵不法,并与一些淮西勋臣结党营私,加上徐达的提醒,朱元璋立刻就有了警觉,朱元璋已经认识到胡惟庸和淮西勋臣勾结的危害,很可能会让自己大权旁落,将来甚至威胁到太子朱标接班。
于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之罪将胡惟庸及其党羽诛杀,并诛杀了胡惟庸九族,史称胡惟庸案,不过在胡惟庸案中,朱元璋并没有过度扩大影响,他只是诛杀了胡惟庸及其党羽,并没有牵扯太多的淮西勋臣,这说明朱元璋当时对包括李善长在内的淮西勋臣还有所包容。
不过当朱元璋要赐死李善长并诛其满门时,就已经注定朱元璋想借机将尘封已久的胡惟庸案继续扩大化,借此收拾一下淮西勋臣。
朱元璋的包容是有限的,李善长的所作所为让他最终无法容忍
李善长之死实际上代表着朱元璋想借着胡惟庸案清算淮西勋臣,当然,李善长本可以不用死,朱元璋对他不比其他淮西勋臣,毕竟他曾经对朱元璋帮助太大了,但是李善长本人的性格也很有问题,最终使得朱元璋包容不下他了。
自从明代建立之后,朱元璋夸李善长是汉之萧何,那时候起李善长就飘飘然起来,他真以为朱元璋没有他当不了皇帝一样,越发居功自傲起来。
其实当初李善长与胡惟庸认识还是多亏了他的弟弟李存义引荐,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之子李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也就是说李存义与胡惟庸是姻亲,两人关系走得很近,后来李存义就把胡惟庸引荐给了大哥李善长,因此李善长才欣赏提拔胡惟庸。
胡惟庸被杀五年后,也就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时,李存义和儿子李祐被人告发与胡惟庸关系亲密,被认定为是胡惟庸的党羽,但是朱元璋当时并没有想动李善长,所以他还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没有追究李存义和李祐父子,只是将李存义和李祐罢官,然后安置在崇明结束。
这件事上李善长办得就很不对,作为皇帝的朱元璋给他面子赦免了他的弟弟李存义,按理他应该入宫拜谢朱元璋的皇恩浩荡,但是李善长却没有入宫谢恩,好像朱元璋就应该赦免他弟弟似的,这件事让朱元璋对李善长很是不满,也能看出李善长居功自傲的表现。
这已经不是李善长第一次表现出居功自傲的态度了,早在洪武九年(1376年)时,朱元璋把女儿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在临安公主与李祺大婚之后不久,朱元璋生了一场重病,作为女婿的李祺没有入宫探望岳父朱元璋的病情,而作为儿女亲家的李善长也没有入宫探望朱元璋,去探望生病的亲家这种事放到普通百姓身上都会去做的事,可李善长偏偏没有做,所以在这时候朱元璋就已经对李善长寒心了。
后来李善长还因此事被御史弹劾,朱元璋于是借题发挥,以此为由削李善长年禄一千八百石,这也算是朱元璋第一次敲打李善长,不过李善长却不以为意,他反而认为自己对大明立有大功,只要自己不做过分的事情朱元璋就不会动他。
所以这也使得后来朱元璋对李善长越发不满,以前朱元璋总把李善长比喻为萧何,后来朱元璋再也不称李善长是自己的萧何了,连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的称呼也不再提。
李存义被朱元璋赦免后不久徐达去世,朱元璋特意在祭文中称徐达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把这个荣誉称号送给了一生谨慎的徐达,这也算是朱元璋又一次对李善长的敲打警示,不过李善长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他依然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
永远不要高估帝王的包容之心,帝王的忍耐程度远比一般人低得多,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已经77岁的李善长居然还嫌自己的豪宅规模不够宏大,因此他想继续扩建自己的豪宅。
于是李善长找到了自己曾经的老部下信国公汤和借三百士兵帮自己去扩建豪宅,汤和可是个人精,他最开始也有些居功自傲,经常借着醉酒说一些酒话,朱元璋为此敲打了他几次,因此在明代建立之后,汤和就领悟到了不能引起君王猜忌的道理,从此之后他就十分谦恭谨慎,最终也成为淮西勋臣中少数能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
李善长一开口找汤和借兵,谨慎的汤和就立刻觉得不管李善长想借兵干啥,这事都必须得让朱元璋了解,否则自己擅自调兵肯定会让朱元璋猜忌。于是李善长前脚刚走,汤和后脚就入宫把这事禀告给了朱元璋。
就这样李善长借兵扩建豪宅的事立刻就引起了朱元璋的警惕,要了解当时李善长已经退休多年,他想扩建宅院可以直接向朱元璋申请啊,他却没找朱元璋,而是私下去找了老部下汤和,这就意味着李善长人虽然退休了,但是他还想私下操控旧部,这能不让朱元璋厌恶和猜忌嘛。
扩建豪宅的事就已经让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包容快到了极限了,紧接着不久又发生了李善长的外甥丁斌因罪被发配边疆的事件。
李善长为了替外甥丁斌求情,特意进宫恳请朱元璋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宽恕丁斌,这一下就让朱元璋彻底爆发了,朱元璋心想:好你个李善长,你扩建宅院不进宫来求我,私下去找汤和借兵,这回却因为赦免你外甥你跑来求我,你拿我朱元璋当什么了
朱元璋十分生气,当场就严厉斥责了李善长,称不可能为了他而罔顾国法,坚决不肯赦免丁斌,并且朱元璋还亲自审讯丁斌,想把他从严治罪。
丁斌此前曾受李善长推荐给胡惟庸当秘书,这时候他一看朱元璋如此震怒,于是他为了自保就主动把舅舅李善长拖下水,拖进了胡惟庸案中。
因此丁斌主动向朱元璋供述胡惟庸与李善长过往甚密,还经常向李善长行贿,后来胡惟庸企图谋害朱元璋谋朝篡位,曾多次与李善长联络通气,劝其帮助自己谋害朱元璋谋朝篡位,但都被李善长所拒绝,最后胡惟庸让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去劝他,李善长却给李存义来了一句:“我已经老了,等我死后,你们好自为之。”
丁斌这一番供述朱元璋更加暴怒,合着李善长早就了解胡惟庸图谋加害自己却知情不报,于是朱元璋又派人把李存义抓了过来审讯,李存义交代的与丁斌基本差不多,这也就坐实了李善长与胡惟庸的谋逆之举。
后来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因得罪了李善长,主动站出来检举揭发李善长藏匿胡惟庸私通北元的联络人封绩,这让朱元璋更加震怒,朱元璋认为自己没有对不起李善长的地方,但是李善长却辜负了自己。
随着胡惟庸与李善长的关系被揭发出来,朱元璋调查之后还发现胡惟庸不仅暗通北元,还与日本倭寇勾结,这一下朱元璋就彻底被激怒了,于是他也对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臣挥起了屠刀。
别看李善长手握朱元璋赐给的免死丹书铁券,但是要了解丹书铁券是朱元璋颁发下来的,当然最终解释权也在朱元璋手里了。
当时正好有星变发生,在古代发生星变意味着有灾星降世,因此钦天监都会立刻占卜看看如何化解灾星,钦天监占卜出结论皇帝身上将发生血光之灾,而化解皇帝身上血光之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名德高望重、权位极高的大臣替皇帝一死以挡灾星。
就这样朱元璋就把替自己挡血光之灾的光荣任务交到了位高权重的李善长身上,免死的丹书铁券可没有规定不能替皇帝挡灾而死,因此朱元璋这一招玩的很绝,李善长手上的免死丹书铁券也就无效了。
于是朱元璋以挡灾避祸为由赐死了77岁的李善长,而按照李善长与胡惟庸密谋不轨的罪名是要祸及其家人,朱元璋只给了李善长免死丹书铁券,免得是李善长和其一子的死罪,李善长其余的家人可不能免死,因此朱元璋毫不留情的把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人全部诛杀。
同时朱元璋还兑现了李善长那免死丹书铁券的承诺,赦免了女婿李祺的死罪,朱元璋这一招不得不说玩得很漂亮,没有破坏免死丹书铁券的规则,把李善长及其全家都弄死了,还避免了女儿守寡的悲剧。
就这样李善长全家除了当了朱元璋女婿的儿子李祺没有被杀之外,满门全被诛杀,不过虽然李祺免于一死,但是朱元璋废除了李善长的韩国公爵位,李祺及其后人也不能再世袭李善长的韩国公爵位了。
李善长被赐死的同时还牵扯了不少淮西籍开国功臣,像陆仲亨、赵庸、唐胜宗、费聚等侯爵全都被卷入其中,他们及其全家都被朱元璋所诛杀,这时候胡惟庸案已经彻底被朱元璋扩大化了,总共牵扯进了三万多人,朱元璋为此还亲自撰写了《昭示奸党录》,并在其中把李善长列为首奸。
实际上李善长虽然与胡惟庸关系亲密,他却真未必能参与其中,他除了居功自傲,对朱元璋还算是比较忠心,而且在后世连胡惟庸案都有很多人质疑,到底胡惟庸是不是真想谋逆谋朝篡位,还是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大肆诛戮功臣而已。
在李善长死后当时就有人认为其死的太过于冤屈了,当时还是御史的解缙和虞部郎中王国用就在李善长被赐死后一年上书朱元璋为其鸣冤。
解缙和王国用认为李善长本来就已经是大明开国的第一功臣,而且还与朱元璋结成儿女亲家,他已经位极人臣了,为何还要去帮助胡惟庸谋朝篡位,就算胡惟庸事成之后,李善长所能得到的地位也不过还是如此,因此这笔账谁都会算,李善长没有必要冒险与胡惟庸勾结。如果朱元璋只是认为天象有变而赐死李善长,那这就属于滥杀功臣了,这样行事恐怕会让朱元璋失去天下人心,所以解缙和王国用希望朱元璋能以李善长为教训,不要再滥杀功臣。
按照解缙和王国用如此上书,以朱元璋火爆的性格,二人恐怕难逃一死,但是结果却十分出人意外,朱元璋看了二人的奏折之后便沉默不语,凝思良久,后来既没有对奏折做出评价,也没有责怪解缙和王国用二人,因此从朱元璋这个举动就能看出来,恐怕在他心中他已经默认了他冤杀李善长全家的事了。
虽然解缙和王国用的奏折对朱元璋触动很大,不过朱元璋在屠戮功臣方面并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后来朱元璋又炮制出了蓝玉案,又杀了包括大将蓝玉在内的不少开国功臣。
写在最后
李善长之死主要在于他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有些居功自傲,再加上淮西勋臣集团势力日益强大,骄纵不法的太多,作为淮西勋臣集团之首的李善长势必要被朱元璋所清算。
朱元璋把李善长比喻为萧何,其实李善长比之萧何可差太多了,要了解萧何可是能在同样喜好诛戮功臣的刘邦手里存活下来的人,情商和智商绝对在线。
而李善长为人外宽内忌,居功自傲,喜好结党营私,在明代建立后,他就被功勋蒙蔽了双眼,他始终认为朱元璋给自己颁布了免死丹书铁券,就意味着朱元璋不会动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收敛。如果他能像徐达和汤和那般谦谨,他不至于会落得被赐死还被满门抄斩的下场。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善长有着萧何的能力与功绩,但为何却没有相同的结局?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都说李善长擅于谋略,他最后为何却沦落到被朱元璋所杀?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