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文武双全又正值壮年 朱瞻基为什么会意外离世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1分类:历史
还不了解:朱瞻基之死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宣宗朱瞻基文武全才,为何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为数不多的英主,如果多活二十年,根本就不会有“土木之变”,或许明代可以再强盛五十年,也说不定!
公元1398年3月16日,大明代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北平燕王府内灯火通明,因为燕王世子朱高炽的老婆张氏快要临产了。朱高炽为了不让老爹担心,没有禀报父亲,想等着生下儿子再去报喜。
此时燕王朱棣已经睡下,可能朱棣白天思考父皇为什么要传位给孙子这个问题太深了,导致晚上朱棣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朱棣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相当于权力,朱棣接过父亲的大圭当然很高兴。
朱元璋并且对朱棣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听到这句话高兴的笑醒了,醒来以后朱棣才发现是个梦,但是他依然很兴奋,继续回忆着梦中的事情。难道父亲回心转意了,要传位给自己,不过不大可能啊!父亲不是要传位给朱允炆那个小子吗?
正当朱棣思考父皇的那句“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时,有人报告朱瞻基出生了,朱棣心中先是一喜,然后是一惊,难道梦中的孙子指的是这个刚出生的朱瞻基吗?
于是朱棣赶紧前去看望刚出生的孙子,没想到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说:“此乃大明之福也”。史学家有人觉得这件事对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有很大的作用。
朱棣登上皇位后,立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皇太子,虽然朱棣不大喜欢这个儿子,比较喜欢朱高煦,但是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还是有很大优点的。
最重要的是朱高炽有个聪明的儿子朱瞻基,朱棣传位给朱高炽,主要还是因为相中朱瞻基这个孙子了。
朱瞻基作为朱棣的皇太孙,以后肯定是被当作未来储君培养的,所以遇到一些外出事务朱棣都要朱瞻基跟着。
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岁的朱瞻基跟着爷爷朱棣巡幸北京,朱棣令朱瞻基观看农家耕种所用农具及田家衣食,并作《务本训》赠给他,目的就是让朱瞻基了解民间疾苦,培养他治国的才能。
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瞻基跟随明成祖朱棣二征漠北,并且这次让朱瞻基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战争。
当然朱瞻基这次跟着爷爷北伐蒙古,也是遭遇到了危险的,还差点因此而丧命。原因就是两军对战时,朱棣又发挥了老当益壮的精神,亲自上阵冲杀,吓得蒙古人抱头鼠窜。朱瞻基看到爷爷这样英勇,也想表示一下,跟着军队冲了出去。
由于朱瞻基冲的太快,导致身边的随从越来越少,蒙古贵族发现追击的人少了就反过头来包围了朱瞻基,幸好朱棣的骑兵马上赶到救了朱瞻基一命。不过这次跟随朱棣出征,虽然让朱瞻基差点丧命,可是却培养了他的打仗能力,为后来的御驾亲征积累了经验。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是个大胖子,没有一点朱棣的样子,所以朱棣虽然立他为皇太子,但是汉王朱高煦一直诋毁朱高炽,有很强的夺嫡之意。朱高炽为人比较仁义,面对汉王的攻击,常常无法应对。
朱瞻基则和父亲朱高炽不一样,他长的很雄壮,生机勃勃,因此他和爷爷朱棣关系很好。朱瞻基聪明睿智,屡次帮助父亲躲避汉王的攻击,可以说朱棣能够最终传位朱高炽,朱瞻基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于第五次北伐蒙古归来的路上,遗诏传到了北京,朱瞻基到开平(今唐山下面的区)迎丧,帮助父亲朱高炽继位,为明仁宗,年号洪熙。
明仁宗朱高炽想要迁都南京,所以洪熙元年四月派朱瞻基到南京做迁都的准备工作,没想到的是五月二十八日朱高炽就因病驾崩了。
朝中大臣害怕汉王朱高煦趁机谋反,所以没有放出仁宗驾崩的消息,只是派人召皇太子朱瞻基回京。虽然汉王朱高煦在路上想要劫杀朱瞻基,没想到朱瞻基竟然轻松躲过了,回到京城从容继位,年号宣德。
朱瞻基是大明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登基时大明已经存在了将近六十年了,王朝将面临着很多朝代相似的命运,开始出现中衰的局面,同时汉王朱高煦虎视眈眈,朱元璋遗留下来的藩王制度还在困扰着大明皇帝。
朱棣时代虽然武力强大,数次对外战争消耗着明代的国力,大明代急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些问题,明宣宗朱瞻基一一解决,使明代继续强盛和稳定,功不可没。
朱瞻基登基后,第一个问题就是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汉王朱高煦在靖难之役时,常常跟随朱棣出战,并且异常英勇。
朱棣为了激励儿子,数次暗示朱高煦,将来成功了会立他为太子。朱高煦于是越发神勇,甚至当朱棣面临困难时,都是朱高煦打开局面,帮助朱棣脱身,并且救过朱棣的命。
可是朱棣登基后,朝中大臣都支持朱高炽,本着朱元璋的嫡长子继承制,朱棣还是传位给了朱高炽。朱高煦窝了一肚子火,很不情愿的到乐安就任藩王,到了封地,朱高煦就开始谋划着谋反。
朱高煦也想和父亲一样,来个“靖难之役”,可是没想到还没开始谋反,就被发现了。朱瞻基也没有派兵急着去攻打朱高煦,而是劝他罢兵,可是朱高煦根本不领情。就这样,朱瞻基调兵遣将,御驾亲征,很轻松就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
本来朱瞻基想要留着叔叔一条命,可是有一次朱瞻基去看望囚禁的叔叔,差点被朱高煦暗算,结果朱瞻基大怒杀死了朱高煦,并且处死了他的所有儿子。从此,汉王一脉就没有人了。
平定了朱高煦叛乱,朱瞻基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治理大明王朝了。针对明成祖留下的王朝隐患,朱瞻基采用了父亲的国策,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朱瞻基在明代的皇帝里面是比较卓越的,他很关心农民的生活,并且和大臣的关系也很好。
有一次,朱瞻基到下面考察民间生活,看到有百姓在耕种,于是来了兴趣的朱瞻基上去做了一会农活,累的气喘吁吁,朱瞻基越来越觉得农民真是不容易啊!所以朱瞻基数次减免赋税。
朱瞻基和大臣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由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从朱棣开始内阁这个制度开始存在。明宣宗时期,更加重视内阁的作用,朝中当时有“三杨”这样的能臣,所以明宣宗时期政治是很清明的。
军事上面,明宣宗也是革除腐败现象,面对吃空饷等问题,明宣宗派出大臣到下面整治。明宣宗还害怕秋高马肥时,胡人入侵,所以他亲自到边疆巡视,驻扎喜峰口以待敌军。正好遇到兀良哈率领万名铁骑骚扰边疆,朱瞻基统帅三千兵马,前去应战。
敌人以为是边疆的战将领兵,全力和朱瞻基对战。朱瞻基把铁骑分为两路,夹击敌人,并且亲自上阵,连续射杀敌人先锋三人,先搓掉敌人的锐气。
将士们看到皇帝亲自冲锋,无一人敢怠慢,都拼命冲杀。兀良哈看到明军这样神勇,竟然不敢前进。朱瞻基又命令神机营发射神机铳,敌军人马死伤大半,剩下的全部溃逃。
朱瞻基又带兵追击,胡人看到黄龙旗,才了解是皇帝亲征,于是马上下马投降,明军大获全胜。
宣宗朝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由于这段时间比较强盛,史称“仁宣之治”。
虽然明宣宗文武全才,可是也有很多缺点和失误,比如他比较喜欢“蟋蟀”,被人称为“促织皇帝”。
朱瞻基为了可以有时间搞自己的爱好,还把权力下放,让内阁和太监掌握过多的权力,当然这些都在朱瞻基的掌控之内,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后来的皇帝,由于品行和能力问题,导致了官宦专权,朝政腐败,继而发生了明代由盛转衰的“土木之变”。
朱瞻基文武全才,为什么会壮年突然离世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史学家都在研究,明宣宗朱瞻基虽然英明神武,惋惜他只活了三十多岁。并且关于朱瞻基的出生时间还有点争议。
《明宣宗实录》中记载,朱瞻基出生于1399年,驾崩于宣德十年(1435年),只活了三十六岁。
(明宣宗)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宣宗章皇帝实录》
明史中则记载了明宣宗出生于1398年,驾崩的时候同样是宣德十年,活了三十八岁。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
可是不管是三十八和三十六,其实除掉虚岁,其实就差一年的问题。古代人虽然寿命比较短,可是朱瞻基活了三十多真不算大,毕竟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活了六十多岁的。即使是病病怏怏的明仁宗朱高炽也活了四十八岁,这样来说,身体很好的朱瞻基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关于朱瞻基英年早逝,史学届有以下几种猜测。
1、过劳死之说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事情都要汇报皇帝,由皇帝定夺,原来丞相为皇帝分担的工作,也由皇帝去处理,皇帝的工作加重。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并且农民出身的他身体还不错,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朱允炆当了四年皇帝,光顾着消藩了,可以不做讨论。明成祖朱棣是个马上皇帝,数次带兵打仗,身体也是不一般。
惋惜等到明仁宗朱高炽,就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了,当了一年皇帝就驾崩了。所以朱瞻基当上皇帝,也会面临着政务繁忙的问题,很多人说朱瞻基可能比较累,累死了。
而其实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因为明代在朱棣时就设立了内阁,只是一开始内阁的权力比较小。但是到了明宣宗时期,内阁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完全可以为皇帝分担工作了。并且朱瞻基时期的大臣,也都很厉害,朱瞻基根本就不用操心。
朱瞻基还赋予了太监一定的权力,用一些心腹太监代替自己处理政事,所以朱瞻基根本就不算太累。并且朱瞻基除了好“蟋蟀”,还在绘画和诗文方面有所造诣。朱瞻基还喜欢打猎,自己还画了一幅《射猎图》,这些都证明朱瞻基很有时间玩别的,过劳死之说不成立!
2、纵欲过度之说
明宣宗朱瞻基一共有生活记载的妃子就没有几位,除了废后胡善祥和后来的皇后孙氏,还有明代宗的母亲吴氏,剩下的妃子都是殉葬时封的,可见朱瞻基不是好色之人。
另外,朱瞻基在位期间,因为官员生活作风败坏,宣德四年(1429年),决定在全国裁汰官妓,严肃法纪。由此可见,朱瞻基很讨厌那些沉迷于女色的官员,所以纵欲过度不大可能。
3、死于金属中毒
明代皇帝都有吃丹药的习惯,会不会朱瞻基是想要追求长生不老,所以才会多吃丹药而造成中毒呢?
但是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朱瞻基喜欢吃丹药,如果有记载肯定后人会了解,就像嘉靖皇帝一样,吃丹药很有名,既然史书没有记载,那么朱瞻基应该不是吃丹药中毒的。
还有人说皇帝住在紫禁城,由于房顶上的瓦都多用鎏金技术,所以也会导致金属中毒,可是这点不能让人信服,因为别的皇帝为什么可以长寿呢?所以,这点也不是朱瞻基早亡的原因。
4、家族遗传病
明代皇帝基本上都是朱棣一脉的,而明代的皇帝大多数都比较短命,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朱棣活过了六十岁以外,其他的皇帝最高寿的是嘉靖皇帝的六十岁,其他的就没有能过六十的。
并且从朱棣以后,明代的皇帝寿命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明仁宗活了四十七岁,明宣宗朱瞻基活了三十八,明英宗活了38岁,明代宗活了30岁,明宪宗朱见深活了41岁、孝宗朱祐樘活了36岁、武宗朱厚照活了31岁、世宗朱厚熜活了60岁、穆宗朱载坖活了36岁、神宗朱翊钧活了58岁、光宗朱常洛活了39岁、熹宗朱由校活了23岁、思宗朱由检活了34岁。
很多人一直都再强调古代人寿命本来就低,可是古代人寿命低是因为普通百姓生活水平太差导致的,如果统计不愁吃喝的官宦之家,古代的人寿命并不低。比如明代的内阁首辅大臣们,很多都是六七十岁,明代的藩王活到八十的都有,所以明代皇帝寿命低确实有问题。
根据朱棣一脉的子孙情况,可以看出朱棣的后代确实有问题,并且朱棣自从当了皇帝以后,竟然没有一个孩子出生,朱棣以后的皇帝子嗣也不多,对比清代前期的皇帝子嗣,明代的皇帝孩子真不多。
明宣宗朱瞻基才两个儿子,倒是都当了皇帝,明英宗和明代宗,但是这两个皇帝都不长命。
由此可见,朱棣的后人呈现的情况,就是子嗣少,寿命低。而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后代则没有问题,有的藩王孩子竟然有一百多,所以问题出在朱棣身上。
朱棣早年到北平就藩,可是等到建文帝继位后,高压的消藩政策和靖难之役时高强度的战争压力,可能让朱棣的生育能力下降,通过朝鲜史书记载的朱棣怒杀宫女事件,也可以看出朱棣确实生育能力不行。所以朱棣的后代生育能力不行也可以理解。
但是朱棣的身体并没有问题啊,为什么朱棣以后的皇帝寿命都很短呢?
原来问题出在了徐皇后身上,徐皇后是徐达的女儿,当年这场婚姻是朱元璋为儿子朱棣定的。徐皇后也确实是朱棣的贤内助,为朱棣生了好几个孩子,其中三个成年儿子都是徐皇后生的。
这么说朱棣以后的皇帝身上都有徐皇后的基因,徐皇后本来身体就不好,生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活了四十八,朱高煦是被朱瞻基杀的活了四十六,朱高燧活了四十八,反正都不高寿。
徐皇后的兄弟姐妹,也就是徐达的后代,也都不长寿,徐皇后的很多兄弟姐妹都是四十岁左右。所以,可能老徐家有家族遗传病,应该是一种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也是为什么明代的皇帝从发病到死亡都比较快,就像朱瞻基从发病到死亡才三天,完全属于这类病。
综合来看,家族遗传病,这点还是比较靠谱的,朱棣的后人先是遗传了朱棣的生育能力低下,然后又遗传了徐皇后的短命基因,这就是为什么明代皇帝子嗣少并且寿命短的主要原因。
从朱棣一脉的皇帝和藩王进行统计,也可以看出很多藩王和皇帝都没有后代,甚至活不到成年的比比皆是,或许真的朱瞻基也是遗传了爷爷朱棣和奶奶徐皇后的基因,才导致了自己英年早逝和子嗣稀少的。
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对明代的历史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他可以多活二十年,肯定不会发生“土木之变”,大明王朝也不会由盛转衰。但是历史不容假设,朱瞻基的早逝还是比较惋惜的!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面对两位造反的叔叔,朱瞻基为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