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明朝时期宁王朱权最后的结果如何?朱棣是如何对他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靖难之役是1399年-1402年由朱棣发动的与建文帝夺取政权的战争,今天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朱元璋为御虏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其中,燕王朱棣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之后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宁王朱权来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岁的朱权被封为宁王,二年之后,朱权前往藩地大宁。大宁地处喜峰口外,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一大镇。朱权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除了拥有8万大军,宁王朱权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著称。那么,问题来了,靖难之役时,朱棣夺走宁王8万大军,曾许诺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一

  首先,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岁的朱权被封为宁王。两年后,朱权前往藩地大宁。明朝时期,“大宁”在今天内蒙古赤峰市的宁城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大宁地处喜峰口外,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明朝兵家必争之地。正是因为这一情况,在明朝的各个藩王中,宁王朱权的兵力也是最为雄厚的。

  朱权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以此来为明朝防御北元等游牧民族势力。并且,宁王朱权还智勇双全,根据史料记载,宁王朱权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著称。不过,在朱元璋去世后,也即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称帝后,宁王等明朝藩王的好日子逐渐走到头了。建文帝即位不久,就开始了削藩行动。

  二

  面对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和撤藩行为,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起了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兵力和明朝之间的差距非常悬殊。对此,朱棣就和手下的将领表示:自己如果可以获得宁王朱权的兵马,自然是大事可成了。当然,朱允炆也担心宁王朱权倒向朱棣,于是派人召朱权回京,朱权未到,朱棣就率领大军直趋大宁,诈称是因为穷蹙前来求救。

  就朱棣和朱权这两个兄弟来说,见面之后自然是惺惺相惜。尤其是朱权,更是没有对朱棣有什么防备。但是,后者却悄悄将自己的精锐部队带入到城中,并暗中勾结了朱权的手下。在此基础上,朱棣将朱权挟持到了北平,并趁机夺取了大宁。在拿走宁王的八万大军后,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三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终于攻入南京城,虽然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但是,这并不妨碍朱棣成功登基称帝。对于朱棣来说,之所以能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翻盘,宁王手下的8万大军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等到朱棣称帝后,宁王朱权不仅没有提平分天下的承诺,甚至还请求改封南方一带。当然,就明成祖朱棣,自然也不会真的兑现平分天下的承诺。

  并且,朱棣和建文帝一样,同样致力于削藩行动,以此避免明朝再次发生藩王造反的事件。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宁王改封南昌,朱棣亲自写诗送行。朱棣在位期间,致力于将原先镇守北方等边境地区的藩王,改封到内陆地区。基于此,就可以顺势削除这些藩王的兵权,从而避免下一个燕王的出现。

  四

  最后,宁王朱权改封南昌后,有人诽谤他,虽然最后查无实证。但是,这也让朱权更加小心翼翼,终日韬光养晦,以此防止被人陷害。宣德三年(1428年),朱权请求明宣宗将靠近南昌城的灌城乡土田赐给他。对此,明宣宗朱瞻基这位皇帝十分生气,对朱权颇有指责之意。对于这位朱棣孙子,也即自己孙子辈的指责,宁王朱权只能忍气吞声,并立即上书谢罪。

  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权去世,活了70岁左右。总的来说,宁王朱权的结局,其实和其他明朝藩王差不多,对于这些藩王,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其一生基本上要被固定在自己的封地内,并且还会受到明朝朝廷的密切监视。就宁王朱权来说,虽然对朱棣即位有大功,但是,其还是聪明人,也即在朱棣登基称帝后,没有提平分天下的承诺,这无疑是他可以获得善终结局的重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