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为何会先进攻蜀汉而不是东吴?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公元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晋灭东吴,一统天下,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蜀汉是最先灭亡的一方。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对于魏灭蜀之战来说,本来会是一场比较胶着的战役。但是,邓艾偷渡阴平,顺利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那么,问题来了,蜀国拥有山川之险,为何司马昭还是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呢?
一
首先,对于蜀国的山川之险,李白曾在《蜀道难》中表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于李白来说,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在《蜀道难》中,李白指出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果然,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等蜀汉将士退守剑阁,就成功阻挡了钟会率领的10多万大军。如果不是邓艾急中生智,想到了偷渡阴平的策略,钟会大军很可能就要因为粮尽退军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东吴来说,长江之险比起山川之险,实际上就比较容易跨越。况且,长江实在太长了,东吴也不可能在长江的每一个地方都布下重兵,这让曹魏大军显然可以有机可趁。不过,即便如此,司马昭还是选择先发动魏灭蜀之战。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二
一方面,这是因为在蜀汉后期,邓艾等人多次击败姜维,给了司马昭消灭蜀汉的信心。延熙十九年(256年),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死伤甚多。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场战役之后,姜维在蜀汉上下遭遇了非常大的压力,乃至于姜维只能效仿丞相诸葛亮,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姜维北伐中原不仅难以取得战绩,反而让蜀汉损兵折将,这在司马昭看来,无疑是一个消灭蜀汉的良好机会。
更为关键的是,因为姜维北伐的失利,蜀汉内部也呈现出分崩离析的态势了。在蜀汉后期,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除了姜维和宦官黄皓之间的矛盾,姜维北伐还遭到了诸葛瞻、董厥等人的反对,也即在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等人看来,姜维北伐损耗了蜀国的国力,应该夺取姜维的兵权。凡此种种,导致姜维只能留在沓中,不敢回到成都。如果不是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内部很可能爆发更为严重的内讧。
三
相对于内部矛盾重重的蜀国,吴国反而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局面。太平三年(258年),孙綝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在除掉权臣之后,孙休这位皇帝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相对于比较平庸的后主刘禅,孙休显然可以称之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了。因此,从司马昭的角度出发,自然更愿意进攻蜀汉,而不是东吴了。
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虽然蜀国坐拥山川之险。不过,攻打蜀汉的话,只需要调动步兵、骑兵就可以了。但是,进攻拥有长江之险的东吴,则需要建造船只了。在汉末三国时期,打造船只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消灭东吴的话,因为派出的兵马至少需要20万人,这意味着曹魏需要至少半年的准备时间,以此打造船只并训练水师。所以,非常明显的是,攻打东吴的成本相对较高,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但是,攻打蜀汉的话,则相对简单和容易了。
四
最后,早在公元222年的时候,曹丕就三路进攻东吴,意图消灭对方。在这场战役,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 ,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但是,因为天气、水土不服等因素,曹丕三路伐吴之战,最终没能取得成功。而这,无疑会对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造成影响。对于东吴来说,要比曹魏更加熟悉水战,这让司马昭不敢轻易发动消灭东吴的战役。除此之外,司马昭的身体状况,也是他先发动魏灭蜀之战的重要原因。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公历5月2日),因为消灭蜀汉的功绩,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在魏灭蜀之战结束的两年后,司马昭就病逝了,这意味着在发动魏灭蜀之战前,司马昭就很可能身体有恙。前面已经说过,进攻蜀汉的话,不需要太长的准备时间,但是,进攻东吴的话,建造船只、训练水师势必要耽误太久的时间。对于司马昭来说,无疑希望在生前就能实现消灭蜀吴一方的目标,从而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良好的基础。于是,基于以上几个原因的,考虑,司马昭在公元263年8月果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不过,司马昭可能想不到的是,蜀汉灭亡的17年后,西晋才发起了晋灭吴之战,从而彻底结束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钟会手中有二十万精兵,但为何还是不能推翻司马昭?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在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这个生性多疑的人如何试探他?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