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北京保卫战之外,于谦还留下了哪些佳话?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他是明朝著名大臣、民族英雄。土木堡之变时,于谦曾领导了北京保卫战,拯救明王朝的危机。除此之外,刚直清正的于谦在历史上还留下了许多佳话。下面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史》称赞于谦说:“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后世把他和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
于谦的少年时代就是与众不同的。据说七岁时,有个和尚看了他的相貌,惊奇地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啊。”在八岁时,有一天,他穿着红色衣服,骑着一匹黑马玩耍。邻居家的老者觉得很有趣,就戏弄他说:“红孩儿,骑黑马游街。”这分明是一个上联,于谦毫不示弱,马上对道:“赤帝子,斩白蛇当道。”这个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还显露出非同一般的气势。于谦从小就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他把文天祥的画像悬挂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几十年都是这样。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于谦被任命为御史,随宣宗朱瞻基亲征。朱高煦投降后,宣宗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辞严,朱高煦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自称罪该万死。宣宗很高兴,就派于谦巡按江西。
在江西,于谦平反了几百起冤狱,凡是听到有官吏骚扰百姓的,就上书奏报,请求朝廷派御史逮捕他们。
宣宗皇帝越来越器重于谦,在宣德五年(1430)越级提拔他为兵部右侍郎,让他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穿上便衣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每一处地方,他访问当地父老,考察民情,发现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情,就马上向朝廷上书。河南地段的黄河沿岸,经常决口,于谦下令加厚建筑堤坝。大同孤立在塞外,山西的官员常常管理不到,于谦请求另设御史治理。他又把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以资助边防开支。几年的时间,于谦声威大振,就连太行山的盗贼也销声匿迹了。
到了正统年间,朝中主政的“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他仗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明目张胆地招权纳贿。无论朝中还是地方,许多趋炎附势的官员争相向王振献上金银。
唯独于谦每次进京的时候,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去?”于谦本就对权奸的作威作福痛恨不已,甩了甩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入京》诗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满。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这首诗表现了于谦刚直清廉、不阿权贵的铮铮风骨。这就是成语“两袖清风”的来历,后人用这个成语比喻为官清廉,也用来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
这首诗在当时就大加流传,得到了广泛地赞赏,但也引起了王振的嫉恨。
正统十一年(1446年),于谦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担任晋豫两地的巡抚。王振抓住这个机会,就指使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说他“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心生怨恨,擅自推举私人代替自己,不合大臣的体统”。就凭这个莫名其妙且无中生有的罪名,王振把于谦关进了监狱,并由三法司和锦衣卫审讯。于谦受尽折磨,并被判死刑。
于谦入狱三个月后,山西、河南的百姓听到了他被判死刑的消息,群情激奋,他们纷纷赶到京城,联名上书请求释放于谦。王振虽然嚣张,但也知道众怒难犯,只好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把于谦放了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百姓们并不满意,他们又集合了几千人,跪在皇宫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同时,皇族藩王周王、晋王也向皇帝进言,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朝廷于是再次任命于谦为山西、河南巡抚。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于谦的人生以悲剧收场,那么迫害他的奸臣是什么下场?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