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有何过人之处能成为明朝第一功臣?有何建树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1分类:历史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354年,朱元璋从濠州出发,带领徐达、汤和、花云、周德兴等24名勇士南下定远,在定远招纳兵源,队伍逐渐扩大,当年秋天,朱元璋攻下了滁州。此时,有一位中年儒者前来投奔,朱元璋听闻他是定远知名的读书人 ,便礼贤下士,以长者之礼待之。
当天夜里,星河璀璨,朱元璋坐在一堆篝火旁边,仰天问道:“四方征战,天下何时才能安定?”中年儒者回答说:“秦朝末年,刘邦出身低微,但他知人善用,用了5年的时间成就霸业,如果将军效仿刘邦,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连连点头,从此将书生视为心腹。这位儒者,名叫李善长。
朱元璋手下都是徐达、汤和等人,虽然略有韬略,但都不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李善长是教书先生出身,他的加盟,对朱元璋意义重大。朱元璋称帝后,曾问群臣,谁的功劳最高?大臣王国用上书道:“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朱元璋也称非常认同。
的确,在朱元璋的心中,李善长早年跟随朱元璋,多年来勤勤恳恳,调运粮草、器械,在后勤方面兢兢业业,汉朝的萧何也没有他这般功劳。最重要的是,李善长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还只是一个小兵管,龙相未显。这和后期的刘伯温、宋濂等人(投奔的时候)有本质的区别,以刘伯温为例,朱元璋当时已经占领南京,请刘伯温来协助自己,刘伯温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最终朱元璋派人多次邀请,刘伯温才肯出山。虽然在后期,刘伯温在谋略上强李善长数倍,但论忠恳,后来的这帮文臣远不及李善长。
在那个乱世,百姓流离失所,组织这帮百姓拿起武器打仗并不是难事,但缺乏的是一些读过书、而且愿意造反的读书人。李善长对朱元璋的重要性很快体现出来了。初期,李善长为朱元璋招贤纳士,并且帮朱元璋梳理军队纪律,这些才能,是那帮武将做不来的。因此,很快发生了一件让李善长身不由己的事情。
众所周知,朱元璋少年疾苦,父母双亡,在皇觉寺出家为僧期间,适逢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看朱元璋处事果敢,在寺庙里又认识几个字,所以重用,并且把义女马氏(后来的马皇后)许配给了朱元璋。但朱元璋逐渐成长,受到了郭子兴父子的猜忌,于是,朱元璋带上了24名心腹之人,离开了濠州(古凤阳),前往滁州,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也就是在这里,朱元璋得到了李善长。但随后,朱元璋的老上司郭子兴在濠州却混不下去了,不得不来滁州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为人憨厚,认为自己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老上司、老岳父所赐,所以,毫不犹豫将自己的兵权又交给了郭子兴。《明史》记载:
子兴方事急,辄从太祖谋议,亲信如左右手。事解,即信谗疏太祖。太祖左右任事者悉召之去,稍夺太祖兵柄。
即:郭子兴到了紧急的时候,就会把朱元璋当做心腹一样,非常信任朱元璋的谋略。但当事情解决之后,就开始疏远朱元璋。朱元璋身边能干的人,都被郭子兴调走,朱元璋逐渐没有了兵权。
那问题来了,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既是能干之人,又是朱元璋的智囊,郭子兴焉能放过?对此,《明史·李善长传》中有记载: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
也就是说,郭子兴不仅夺了朱元璋的兵权,还想把李善长调到自己帐下,辅佐自己。李善长却不愿意去。《明史纪事本末》,对这一段记载的更为详细:
子兴惑谗言,悉夺太祖兵,又欲收李善长置麾下。善长牵上股而涕泣自诉,不肯行。
这里“牵上股”三个字很关键,“上”指皇上,即朱元璋。“股”指的是大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郭子兴要调李善长为自己效力,李善长抱着朱元璋的大腿,哭着不肯离开。这份忠心,让朱元璋十分感动。后来,郭子兴父子去世,朱元璋重夺指挥权,李善长一直是文官之首,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李善长居左丞相,百官之首,被朱元璋誉为明朝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公爵”之首。
笔者认为:朱元璋之所以封李善长为第一功臣,出于三方面原因,第一是朱元璋有浓重的乡土情结,李善长是淮西老乡,用起来比较可靠。第二是朱元璋称帝后,武将们功劳颇大,朱元璋需要一位文臣老压制武将,李善长最为合适。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善长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当年拒绝郭子兴的调任,让朱元璋最为感动。但李善长虽然功勋卓著,却在77岁的晚年,因涉胡惟庸旧案,惨遭朱元璋灭门,实在可惜。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善长有着萧何的能力与功绩,但为何却没有相同的结局?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都说李善长擅于谋略,他最后为何却沦落到被朱元璋所杀?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