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误会最深的三国名将,此人究竟是谁?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熟读汉末三国史,很多三国名人的真实形象与电视上所演绎的相差甚远。那么三国历史上被误会最深的名将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屋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在真实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宽容大度的人,而且文武双全,有着卓越的战略目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却是一个嫉贤妒能,小肚心肠的人。说到此处,可能很多人都猜到了,他不是别人,正是江东大都督周瑜。对于周瑜在真实历史上的形象,《三国志》中记载的非常明确——首先,他“长壮有姿貌”,而且精通音律,是一个翩翩公子。
其次,他非常重情义,当初与孙策交好,不仅与孙策“有无通共”,情同兄弟,还将一座大宅子让给了孙策一家居住。后来孙策起兵平定江东,他便起兵相助,愿为孙策效犬马之劳。孙策英年早逝之后,他又忠心辅佐未及弱冠的孙权,从无二心。至于他的能力,也不容置疑,毕竟不管是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还是孙权攻打黄祖的战争,亦或是关乎江东存亡的赤壁之战,都少不了他的功劳。另外,他还早早看出了刘备非池中之物,提出了除掉刘备,与曹操两分天下的战略。
最后,他也并非世人印象中,小肚鸡肠的形象,反而非常宽容大度。当初孙坚旧部程普对他不服气,处处与他作对,他不但没有打击报复,反而以德报怨,赢得了程普的认可和尊重。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人们认为周瑜嫉贤妒能,小肚鸡肠,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呀。可是,演义中的周瑜,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他真的会因为别人比自己强,便会不顾大局,意欲除掉自己的盟友吗?
这样的观点,可能很多人都会认可。毕竟,小说中赤壁之战时,面对足智多谋且能呼风唤雨的诸葛亮,周瑜曾不止一次动了杀心,并付诸行动,例如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在短时间内造出十万支箭,从而引发了草船借箭;再如诸葛亮刚刚巧借东风,他便派出了丁奉和徐盛,前去杀人灭口,等等;甚至在临终之前,还曾非呼“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如果我们细读小说,就会发现这样的固有印象是错误的,演义中的周瑜,虽然不及真实历史上那般宽容大度,也并非嫉贤妒能,不顾大局的小人——他想除掉诸葛亮的出发点,从来都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容人之量。小说第四十四回中,他第一次对诸葛亮动了杀心,原文写道:“周瑜谢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
也就是说,周瑜的出发点,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效力的对象并非东吴,他害怕以后两方站在敌对面的时候,江东落了下风。因此,当鲁肃提出,可以由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对其进行劝降的时候,“瑜善其言”。试想,如果周瑜果然没有容人之量,仅是因为嫉贤妒能,他会同意鲁肃的提议吗?难道诸葛亮换个阵营,就不会比他强了吗?而且,他答应鲁肃,并不是敷衍,毕竟他到了第二天,便亲自请诸葛瑾商议此事。一直到确认诸葛亮绝对不会归属江东之后,才再次出手。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周瑜的确是被误会最深的三国名人,毕竟不管是真实历史上的他,还是演义中的他,都不像大多数人固有印象中那般不堪。可惜,直到如今,“嫉贤妒能”、“小肚鸡肠”等贬义词,都是他摆脱不了的标签。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