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一生有多励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4分类:历史
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一.“神童”刻苦学习,弃元主投明君
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十三日 (11月4日),因其母怀孕是在仅满七个月而生的宋濂,故他幼年时多病,好在其祖母金氏和母亲陈氏的悉心照顾,宋濂才得以顺利地度过了童年。
然而,早产的宋濂聪明伶俐、记忆力超强,他六岁时入小学,一日便读完了唐人李瀚编著的《蒙求》,之后能每日记忆两千言,九岁就能作诗。被人们称为“神童”。
这位神童非常珍惜老天给予的“天赋”,并想通过发愤读书来充实与壮大自己,争取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但因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宋濂就只好向人家去借,再亲手抄录后,在约定日期内送还。
一次,宋濂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砚池中的水都冻成了坚冰,手指也不能屈伸,但是宋濂仍然不放松抄书。
宋濂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着这本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第二天,宋濂如期将所借的书还给了人家。正是因为他信守诺言,人们大多都乐意将书借给他,因而宋濂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从而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学者请教,并约好了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
宋濂坚定地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宋濂就这样坚持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等当时的名儒大师,并且精通《五经》。饱读诗书的宋濂还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
在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元顺帝曾看重宋濂的才华,召他为翰林编修,但他认为元朝已经衰败,不值得去服务了,因此就以奉养父母为由,坚辞不应召。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被朱元璋召至应天府。他明智地选择了朱元璋,开始为明朝建功立业了。
二.诚信与诚实做人
上文已提及过宋濂一生勤奋读书与诚信待人的事,除此而外,他还能做到诚实做人。如宋濂在朱元璋面前陈说事情时,都能做到质朴无隐私,就算是自己的家事,只要朱元璋有问,他都一一回答。还曾经说:“人君就像父亲、像天一样,难道可以欺骗他吗?”
还有一次,宋濂与客人饮酒时,朱元璋便暗中派人去侦探察看。到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如实回答。朱元璋听后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朱元璋因此越来越相信他是个诚实的人了。
宋濂的诚实还体现在,他能客观评价别人,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次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朱元璋因为对此人印象不好,所以没有细看就大怒,还询问朝中臣子的意见。有人为了附和皇上,就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那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当朱元璋询问宋濂的意见时,他却说道:“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朱元璋又仔细查看茹太素的奏章,结果发现确有值得采纳的内容。于是,把朝臣们都招来斥责说:“如果没有景濂(宋濂的字),朕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三.取得多方面成就,成开国文臣之首
正由于宋濂一生坚持刻苦读书,诚信与诚实做人,让他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与重用,被尊为“五经”师,聘为太子朱标讲经。还曾奉命主修《元史》,当时朝廷的礼仪多为宋濂制定。最终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除此而外,宋濂还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他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用他的人生经历启发我们:勤奋读书与诚信做人,是人们取得成功的二大基石。一个人天生聪明与否不重要,关键是要像宋濂那样,坚持勤奋读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坚持诚信与诚实做人,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一定能成为有用之才,完全可以为国家与人民做出杰出贡献。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