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朱标如果成功继位并且削藩,会是什么结局?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靖难之役是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反叛的争夺帝位的战争。也是明朝立国以来的一次重大变故。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那么,如果太子朱标没有死,且采取了和建文帝一样的削藩手段,最终会落得与朱允炆一样的下场吗?

  明太祖朱元璋和太子朱标

  朱标如果采取同样手段,朱棣大概率还是会反

  目前关于朱棣是主动谋反还是被逼起兵还有争议,但个人认为朱棣更多是被逼起兵,原因在于任何一位实权王爷,面对建文帝朱允炆那样的削藩手段,只要不甘心坐以待毙,最终只能走上起兵谋反之路。

  明初藩王

  明朝初年,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这些王爷不仅拥有着丰厚的待遇,而且均辖军三护卫,乃是拥有兵权的实权王爷。其中九边塞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担负着防御蒙古侵扰重任,因而麾下拥兵最众,例如燕王朱棣拥兵多达十万,宁王朱权也是“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九边塞王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将练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并多次出塞征战,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朱棣,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藩王势力如此之大,自然对中央政权构成了威胁,因而朱允炆的削藩之举原本也是无可厚非,毕竟就连朱棣即位之后也是进行了削藩,可问题就出在了朱允炆削藩的手段上。

  纵观朱允炆的削藩之举,其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太过心急,一年内连削五位藩王。在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逝后仅仅两月,朱允炆便于同年七月削周王朱橚。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又连削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两个月后又削岷王朱楩。要知道此时朱允炆皇位尚未稳固,削藩如此密集,很容易造成朝野不稳。二是罪名太重,基本全是谋反之罪。正所谓师出有名,朱允炆削藩总爱给这些藩王找些罪名,在被废的五位藩王中,除了代王朱桂和岷王朱楩罪名不明之外,周王朱橚、齐王朱榑、湘王朱柏皆因被人告发谋反而获罪。话说,朱元璋去世不过一年,难道真有这么多藩王谋反吗?这岂能不令人生疑。

  三是手段太狠,被废为庶民迁居边地。周王朱橚获罪后,全家被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后又被召回南京囚禁;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迁居福建漳州。齐王朱榑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南京。代王朱桂也被废为庶人。而湘王朱柏更是刚烈,在朝廷派兵突袭包围王府的情况下,竟然阖宫自焚而亡。

  正所谓“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试想一下,作为一方实权藩王,如果你是燕王朱棣,面对朝廷如此狠辣的削藩手段,你是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呢?还是愤而起兵、殊死一搏?可以说,哪怕皇帝是朱标,如果他仍然采用朱允炆的削藩手段,燕王朱棣大概率还是会反。

  朱标统治班底太过雄厚,战败可能性微乎其微

  虽然朱棣最终因削藩谋反,可面对坐拥天下的朱允炆,双方实力对比其实极为悬殊,而朱允炆之所以最终战败丢失皇位,虽说与朱允炆的用人有直接关系,却也有着朝中无将可用的客观原因,而如果是朱标在世的话,则不会出现这一问题。

  朱标作为朱元璋的长子,在明朝建立之后,顺理成章的被立为了太子,而朱元璋为了让朱标能够坐稳皇位,可谓煞费苦心,为其配备了极为雄厚的东宫班底,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胡美、廖永忠、李伯升、赵庸、王溥、杨宪、傅瓛、康茂才、张兴祖、刘基等都在东宫兼着差事,而且朱标的太子妃正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常氏。

  朱元璋之所以后来大肆诛杀功臣,与朱标之死有着直接关系。由于这些开国功臣大多居功自傲,而太子朱标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由于资历太浅,很难镇住这些开国功臣,为了避免朱家江山不稳,朱元璋这才大肆诛杀功臣,为皇太孙朱允炆坐稳皇位铺平道路。而如果朱标仍然在世的话,或许有功臣会因罪被杀,但却不至于株连太广,以致朝中无将可用。

  其实,朱允炆对于朱棣也并非没有防范之心,早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二月,为了防止朱棣谋反,朱允炆便对北平的文武官员和军队布防来了一次大调整,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令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了北平原属朱棣统辖的军队。

  正是由于以上部署,导致朱棣起兵之时,手中只有八百私兵,可谓惊险之极,之后虽然凭借多年以来统兵的威望迅速掌控了河北地区,但面对朝廷的反扑仍然处于劣势,虽然凭借军事才能多次以少胜多击败朝廷大军,但其主要活动区域仍然被限制在河北和山东北部。

  朱棣最终之所以成功南下攻破南京,乃是因为朝廷多次战败后抽调京营北上,导致南京兵力空虚,再加上梅殷所率朝廷大军的按兵不动。即使如此,这一招也是惊险之际,一旦南京短期内难以拿下,那么极可能陷入腹背受敌、后路被断的境地。

  要知道,朱元璋去世之时,距离明朝建国也不过三十余年,军队战力下滑必然不会太过严重,如果朝中那些开国老将仍然在世,凭借他们的军事才能,在兵力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多次败于朱棣之手,更不会给朱棣趁机南下的机会。朱棣想要成功造反夺取皇位,几乎毫无可能。

  综上所述,如果朱标仍然在世,且采取和建文帝一样的削藩手段,虽说仍然极有可能逼反朱棣,但凭借朝廷的庞大动员能力,以及诸多战阵经验丰富的武将,也一定会取得最终的平叛成功,而不会导致兵败丢失皇位。

  其实,朱棣即位之后,也进行了削藩,而其削藩手段与朱允炆却有着本质区别,朱棣虽然削掉了藩王的兵权,但却保留了其封号和待遇,相较于朱允炆的手段来说,这种方式无疑让藩王们更容易接受。如果朱允炆当年也采用“削实权,保荣华”的方式,朱棣恐怕也不会冒险走上谋反之路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