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隋炀帝登基后颇有作为,为什么历史中他的骂名多过美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隋炀帝杨广的形象十分极端,他导致了隋朝灭亡,却也做了很多造福后世的事,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历史中的亡国之君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昏庸无能,二是生不逢时。

  前者如秦二世胡亥(其实秦朝是结束在三世子婴手中,但是他登基以后被赵高逼着改“皇”为“王”,回到诸侯国等级,因此不提),偏信赵高,杀死蒙恬、李斯,使边防三十万大军失去主帅,伤害根基;后者如汉献帝刘协,虽然不缺明智与头脑,却因为身处乱世,无法力挽狂澜。

  但是历史中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形象是极端的:亡国之君,骄奢淫逸,骂名无数,但“作为”巨大,这人就是隋炀帝,杨广。

  先来看看他优秀的一面。

  南北朝时期,天下分裂,政权并立。隋朝脱颖于宇文氏的北周,北周来源于西魏,西魏是从北魏分裂而出。宇文邕够雄才大略了吧?向东灭了北齐,又和北方的突厥势均力敌,但他就是没有统一南方。南朝陈,还是杨坚灭的,而彼时,是二十岁的杨广做主帅。

  做了皇帝以后,隋炀帝更是大刀阔斧开始“干”:

  1.修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依托于诸多小运河的存在,这项工程严格讲并非杨广独立完成。早在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便开始挖掘河道,在以后的朝代,几乎都有君王主持开辟新渠。到隋朝这里,南北连通,从北京坐船,可以直达浙江,贯穿八省,是全世界最长,最早的运河。

  2.我国古代的法律发展到隋朝时期,迎来了一个质变:更简洁,更宽仁,当时法学造诣最高峰当属杨坚主持编撰的《开皇律》。杨广登基,在《开皇律》的基础上编撰《大业律》,一个特点就是:更简,更仁,不仅把许多罪名的惩罚从轻,而且收缩“连坐”范围。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天下刚刚统一,需要安抚人心。

  3.怎么选拔人才,历来是为政者极关心的事,这基本上决定了国家未来走向的二分之一。但是皇帝们大多绕不过一个坎儿:人才和阶级挂钩。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都需要德高望重者推荐,往往最后就成了某一个阶级维护既得利益的手段。隋文帝杨坚迫切需要能人,于是说“诏天下贤者”,隋炀帝杨广干脆把这个想法变成制度:科举。极大拓宽人才来源,且方式相对公平。

  到此为止,杨广做了理想中的帝王该做的事:开通运河,发展经济;开设科举,选拔人才;编撰法律,初定基调。剩下的,就是“开疆拓土”了。

  只是这一回,他太着急。

  前面说到“刚刚统一,人民需要安抚”,这浅显的道理杨广懂,只是在野心面前,什么都不是。

  登基的第一年,攻击占城,今天的越南,拿下,但死伤惨重。

  同年,命大军征讨契丹。

  第四年,攻打吐谷浑,收青海、塔里木、昆仑山诸地。

  第六年,讨伐琉球,俘虏对方数千人。

  从八年开始,连续三次进攻高句丽。当时的隋军号称113万人,从水路两面包抄对手,但是无奈对方城高水深,杨广吃了败仗。

  在战事上连年捷报的背后,是百姓民不聊生。根记载,占城一役,军队损失至少十分之四;高句丽之战,水军派出三十万大军,回来的只有几千。除此之外,还有老百姓源源不断交纳赋税、补给、充当壮丁、纤夫,以至于隋朝后期农民起义频频爆发。

  杨广其人,于历史中骂名多过美名,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有着高屋建瓴的宏观规划,但并非帝王之才,称作“野心”更加合适。杨广一方面对疆土、文学、工程有着独特的痴迷,这种痴迷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单看三征高句丽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又不惜挥霍百姓的钱财、性命、与安稳生活。

  隋朝拓宽版图的速度,如果拖延几十年,都会给国家经济带来损失,更不要说压缩到杨广统治的短短十四之间了。

  努尔哈赤用“骄纵”二字评价他;王夫之则说,杨广“大逆天下”,再合适不过。

  后记:隋朝在杨广以后还有个小皇帝叫杨侑,是李渊攻进首都之后,作为过渡期立的傀儡政权。皇帝12岁,在位仅仅7个月。因为杨侑既没有自己的实权,也没有属于隋朝的臣子,因此史学里多把杨广看做隋的亡国之君,例如《剑桥中国隋唐史》把杨广成“末代皇帝”,本文也采取同样的观点。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