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官员柳彧为何要上书,请求禁止元宵节这般盛大的节日?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29浏览:96分类:历史
农历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个月圆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的最后欢庆高潮。俗话说“除夕火元宵灯”,说的是元宵节盛大的民俗活动观花灯,其源于开灯祈福的寓意。民间有正月十四夜“试灯”,正月十五夜“正灯”,家家户户在元宵夜点灯盏和各式各样的灯,还相互串联观赏,街市上扎的灯山,亮如白昼。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元宵灯俗的起源,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汉代的望日祭祀太一神衹;有的认为起源于汉明帝赦令于正月十五日“烧灯”,以示崇仰佛法的做法;有的认为起源于东汉的道教,正月十五日是天官、地官、水官的下凡日,三官中水官好灯,所以张灯欢纵。
有的认为是继承了南朝正月十五日宫中的张灯之习;还有的认为起源于北朝宫中夜游歌舞之风。但不管怎么说,一个由大众参与的重要传统节日的形成,其中必定是有多种因素的揉合并推波助澜的结果。这在各地元宵灯节中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发展中也能可见一斑。
虽然对元宵灯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其中有一点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最初起始于宫闱,由最高当权者推动,然后推及民间,因此元宵灯节在最早其实是一个官民同乐的节日。后来经过汉、南北朝的演变发展,到了隋代时,已是声动城邑,全民狂欢。
但就在隋代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身为治书侍御史的柳彧向隋文帝上了一道名为“请禁正月十五角觗戏奏”的奏折,其内容大致是请求皇帝颁旨“禁断”正月十五的“燃灯游戏”以及与其相关的大众狂欢活动。这道奏折,非常忧国忧民地描述了当时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的民间习俗活动,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翔实披露隋代元宵灯节景象的文字。
那么,柳彧到底在担心什么才会呈上这么一道奏折,禁止元宵灯节如此盛大官民同欢的节日?
从柳彧的描述和相关的记载来看,当时隋代的元宵灯节狂欢至少有七大特点:其一,全民欢娱,游人织盛。那时,“每以正月望夜”,百姓们纷纷外出“聚朋戏游”,游人“充街塞陌”、“车马填噎”,人满为患。其二,声色夺人,景象壮观。元宵当夜,“鸣鼓聒天,燎炬照地。”鼓乐震天响,灯照如白昼。“高棚跨路,广幕陵云。”搭建高大的游观设施,场面宏大。
其三,游乐内容丰富,各色表演杂陈。元宵夜,“肴醑肆陈,丝竹繁会。”有各种美味佳肴,也有各色舞乐杂烩,“倡优杂技,诡状异形。”杂耍百戏的和奇装怪相的都粉墨登场,令人目不暇接。其四,舞者“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当时戴假面歌舞和男扮女装取乐的游戏,是元宵灯节活动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娱乐内容,柳彧批评这种行为是“以秽嫚为娱乐,用鄙亵为笑乐。”认为其格调低下,有损民众形象。
其五,性别不辩,身份不分。元宵夜,所有参与狂欢的“内外共观,曾不相避。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欢纵嬉闹的官民百姓完全忘乎了性别、贵贱、身份、等级的界限。其六,花费不菲,开销颇大。为了元宵夜的节庆之欢,有些人“竭赀破产,竟此一时。”
其七,京邑之外,“爱及外州”。元宵夜,不只京都如此,其他地方也有如此盛大的元宵灯节狂欢活动。开皇年间,相州府治邺城(今河南临漳)在正月十五日,就有“百姓大戏”活动,由于人们在欢舞中,“画衣裳为鍪甲之象”,将衣裳画成盔甲的式样扮作军队战士,惹得隋文帝很不高兴,为此将相州刺史长孙平“怒而免之”。可见,元宵夜将欢娱闹出格也是常见之事。
这么看来,柳彧的担忧也就顺理了。隋代元宵灯节盛大的规模,大众肆意的欢闹,各类人物身份的混淆,对“男女有别”常纲的无视等等,都有悖于封建社会制度的伦理。因此,在柳彧看来,“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这样的大众狂欢会伤及社会风化,非禁止不可。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乱世时期,黄权为何劝说刘璋不让刘备进入蜀中?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 11-30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武则天如此重用她
- 11-30 唐中宗在神龙政变中复辟后,他为何拜上官婉儿为昭容?
- 11-30 上官婉儿究竟有什么才能?竟能被武则天提拔为宫中女官
- 11-30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 11-30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 11-30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 11-30 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
- 11-30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而这又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 11-30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是什么关系?为何后世会有两人的传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