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崇祯如果迁都南京的话 崇祯能不能挽救明朝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迁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是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前后持续276年,共传16位帝王。直到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打到国都,游牧民族逼至边关,崇祯皇帝无力救国,煤山自缢,于一个朝代而言,在没有穷尽所有策略之前的“自我了断”,多少有一些令人遗憾。于是,人们提出,若是当初迁都南京,是否可以挽救明朝统治?

  这并非无稽之谈,于历史发展中,有过许多王朝中期突然迁都。西汉定都长安,东汉迁都洛阳;西晋迁都洛阳,东晋南迁建康;北宋定都开封,南宋迁都临安。

  这么多例子,不过追求一个“躲”字,避其锋芒,以图发展。躲好了,王朝再延续个一百年不是事儿,躲差了,被敌人打的落花流水,还要被后世嘲笑没有气杰,落荒而逃。

  那么崇祯该不该迁都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先来看看好的一面:

  1.当时北方局势对于明朝来说,已经不容乐观,北方是皇太极、多尔衮等人的后金,西方又是李自成的大顺。这些政权都是冉冉升起,尤其皇太极统一草原,建立清朝以后,整编八旗,势不可挡。崇祯退居南方,分而治之,有足够的动机。

  2.南京虽然没有北京的政治意义,但却是“留都”,昔日朱元璋、朱允文都于此地登基,六部齐全,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根基。

  3.最重要的,若是迁都,那么明朝大部分厉害的将领都可以保住。例如,李定国、史可法,祖大寿,这三人在真实的历史中以悲剧告终,李定国参与南明政权,但不过是强弩之末;史可法镇守扬州,被清兵杀的连尸体都不剩;祖大寿投降清朝。当然了,若是早早迁都,吴三桂最大的可能是为明朝镇守江淮一线,成为国家响当当的人物。

  4.在假设中,彼时北方留下来的只有大顺、清朝。门户自然挡不住,那么谁来入驻中原?还是需要争一争的。与南宋没落政权最大不同就在于,明、大顺、清可以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可互相联合,又能够讨伐。此时唯一担心的就是,李自成军队素质太差,担不起三足鼎立之名。

  当然了,在讨论迁都问题时,大多数人还是持反对意见,认为:历史肯定会改写,但不会改变。

  1.首先,要明确明成祖朱棣当初由南京迁都到北京的目的,即镇守国家北部大门,对逃到蒙古的元末残兵严防死守。北京西出张家口,是蒙古;东出山海关,是辽宁。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蒙古入关,可得北部疆土;清朝入关,亦可。这就可以看出,北京的重要性了。

  而明的迁都,无异于提前把一半领土让出去。

  2.让出领土以后的命运,关键在于两点。北方的大顺军能否与清朝势均力敌,拖住敌人步伐;明军边防、政策、国力能否快速恢复且加固,进而抵挡住来自少数民族的打击,甚至来自于李自成和多尔衮的联合打击。

  对于第一点,很少有人觉得大顺打的过清兵……李自成手下的士兵,素质极差,走到哪抢到哪,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把人家明朝祖先的坟挖了,朱元璋当初出家的寺给烧了;反看清朝,为政者正是那批精英人物,皇太极、多尔衮、代善,这三个人里,即便死的只剩一个,都可以把清朝兴起。彼时,豪格年轻气盛,鳌拜刚成勇士,多铎后来居上,真真前途无量。

  这么多不定因素合在一起,只能寄希望于最后一点了:明朝的硬实力。即军队多不多,边防硬不硬,将军强不强。军强,在于钱……钱来源于税……税取自民。

  明代的《五人碑墓记》记载,明代末年因供应前线打仗而燃烧掉的经费已经入不敷出了。于是有人提议税改,工商业多收税,南方田租增加。一时之间,民怨沸腾,尤其是工商业兴盛的南方。

  这么一看……明朝迁都不容乐观。

  后记:

  本文整理的是几个大观点,并不全面。历史已经发生,后人无力更改,但是“讨论”本身还是件有趣的事。

  单说迁都一事,人人皆有一套理论,崇祯若真做起来,恐怕又与人人都不同。

  笔者观点,迁都有用吗?有用。说白了,制胜因素就是军队和集权,皇权能在南方坐稳,军队养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