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不饶人的大诗人,卢思道也有吃瘪的时候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0浏览:39分类:历史
崔儦(biao标)是清河崔家大族中的一员,官为中兵参军,也是聪慧超绝,狂妄自大的人。他在住的房门上写了大字:“不读5000卷书者,无得入此室。”他和卢思道的脾气投合,成为知己,但不如卢思道机智善辩,因而常受卢思道挖苦戏弄。有一次崔儦说:“昨夜大雨,雷鸣电闪,我仍然睡梦乡,一无所知。”卢思道笑着长叹道:“如此震雷,不能动蛰(深藏于泥土中过冬的虫类)!”引得哄堂大笑。
卢思道在很多时候都是把别人说得无言以对的境地,但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不可能总是那么顺风顺水的,他也不会例外,也就是说他不可能时时处处都占上风,也有蹲下风和吃瘪的时候。下面的例子就是很好的佐证。
卢思道曾写了《周、齐兴亡论》,将北周和北齐的几个帝王说得一无是处。有一次卢思道去见皇太子杨勇,杨问道:“《周、齐兴亡论》是你写的吗?”卢思道点点头,杨勇说:“要做你的君主,那就太难了。”能言善辩的卢思道,这下卡了壳,没话回答了。
有一次卢思道对通直散骑侍郎封孝骞说:“你既然姓封,那就是“封豕”的后代了。”“封豕”是古代对大猪的称呼,也用作比喻贪暴者。封孝骞受到侮弄,很不高兴地说:“你既姓卢,那就是”卢令“的遗族了!”《卢令》是《诗·齐风》的篇名,诗中赞扬田猎之人,诗序则说这里通过赞美,以讽刺齐襄公的“好田猎”和“不修民事”。封孝骞拿卢思道作为卢令遗族,是指他喜欢讥笑挖苦别人。这比喻风趣,含有讽刺卢思道,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之意,卢思道当然心领神会,无法否认。
卢思道的诗文共有30卷,因为他曾任武阳太守,所以人称其文即为《卢武阳集》。除《周、齐兴亡论》之外,他的诗文大都寄托了忧愁愤世之情,《听蝉诗》、《孤鸿赋》、《劳生伦》等刻画世态炎凉,入木三分。卢思道成年时,因母亲重病回到范阳家乡,正巧他的堂兄卢昌期等人在乱世中武装起义,把他也拉了进去。结果起义被镇压,他按理应当问斩,由于文名卓著而被赦免。他的诗作中脍炙人口的从军行,展现了戎马生涯的切身感触,诗中有这样几句:“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卢思道在开皇六年(586年)因病去世,时年52岁。关于对大诗人卢思道的一些趣闻轶事的介绍也到了结束的时候。最后,老龙在此就做个小结吧。卢思道虽然在官场,但他当官之道确实走得不宽,因为带有文人的一些习性和特点,会让人不喜欢甚至厌烦,但他带文学地位和成就却是很高的。他以及司隶大夫薛道衡等人的诗文,寓意含蓄深刻、音节抑扬顿挫,为唐初文坛崇尚效法,对唐代文学的繁荣有一定的影响。
猜你还喜欢
- 11-30 “唐朝人吃隋朝粮食”的说法,在后世看来为何绝非空穴来风?
- 11-30 杨广三征高句丽时,杨玄感叛乱为何成了压死隋朝的稻草?
- 11-29 在与隋朝的对峙中,突厥如何分裂成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 11-29 隋朝这样能动员百万人力的国家,为何却打不过高句丽?
- 11-29 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汇成哪三支强大的反隋主力?
- 11-29 隋朝官员柳彧为何要上书,请求禁止元宵节这般盛大的节日?
- 11-29 隋朝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没有王朝可以比肩?
- 11-29 究竟是怎样的财政制度,才造就了隋朝的富有和强大?
- 11-28 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这是隋朝哪位大臣的名言?
- 11-28 一个大奸臣就可以毁掉一个国家,隋朝时期的大奸臣是谁?
- 11-28 隋朝国祚虽短,但它对历史的前进做出了什么巨大贡献?
- 11-28 造成隋朝宫廷政变的导火索,难道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