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被称为第一功臣的洪承畴为何会被天下人唾骂?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你们知道被称为第一功臣的洪承畴为何会被天下人唾骂?接下来历史屋小编为您讲解

  在众人眼中,功臣名将是皇帝的依仗和人民歌颂的对象;而为建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更是名垂青史。可是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却有这么一位大功臣,他打江山的功劳堪称第一,对皇帝忠心耿耿,但是却被天下人唾骂,连他侍奉的皇帝也瞧不起他。

  这位悲惨的大臣叫做洪承畴,他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自幼家境贫寒却十分用功地学习;他自小立下了治国平天下的鸿鹄之志,这宏伟志向很得他的老师洪启胤赏识,洪启胤评价他“家驹千里,国石万钧”。

  万历四十四年(1616),洪承畴赴京参加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一、剿寇有功

  崇祯二年(1629)因为种种原因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为了镇压起义,朝廷派当时的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去施行“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策略,但却没有起到效果。崇祯二年(1629)农民军领袖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而此时的杨鹤手中没有可以委派的将领,情急之下,杨鹤派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没想到洪承畴居然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这是洪承畴的成名之战。

  这场战争之后,洪承畴得到了崇祯皇帝的看重。在后来的几年,洪承畴先后击败王左桂、张献忠等人的军队,逐渐成了明朝抗击农民军的中流砥柱。

  不过,洪承畴毕竟不是战神,不会一生只打胜仗的而无败绩。在松锦之战之中,洪承畴原本作战是采取且战且守的策略,在这作战方针下,明朝军队步步为营,可无奈朝中不支持他这种作战方式。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崇祯皇帝也希望洪承畴能够速战速决。

  崇祯十四年(1641)八月,皇太极得知洪承畴的援兵已到,便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将大军部署在明军的南面、济尔哈朗大军攻锦州外城,以此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迫于此,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最后集议背山突围,可却战败了。

  二、被俘降清

  崇祯十五年(1642)一月,洪承畴听说朝廷的援军赶到,派六千人马出城夜袭,却被清军打败。松山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后,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派人告诉清军,说自己愿意拿儿子做人质约降。三月,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总兵曹变蛟等将领被杀。

  洪承畴被俘后,绝食数日,无论皇太极派人怎么劝,他都不肯降,而且将皇太极派去劝降的人骂得狗血淋头。可皇太极仍不放弃,又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还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对洪承畴关怀备至。有一次,皇太极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反观明朝这边,朝廷以为洪承畴已经战死,大肆举行悼念活动。崇祯皇帝还亲自感念他:“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可怎知刚要准备建设祠堂纪念他,从敌军那边却传来了洪承畴投降的消息,此时的崇祯皇帝惊呆了,自己如此信任的忠臣竟然做出如此丧权辱国之事,老百姓怒从中来,将其雕像狠狠砸碎,永世不再供奉。

  所效忠的朝廷和自己攻打的朝廷对自己的待遇如此天差地别,洪承畴心里一凉,便投降了清。

  三、为清效力

  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命隶镶黄旗的包衣牛录中。但皇太极对洪承畴恩礼有加只是表面,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终皇太极一朝,除了咨询他一些军政外,也没有给他任何官职。

  顺治继位之后,明朝已经在灭亡边缘了。多尔衮率十万大军南下攻明,洪承畴为他献计:“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清军入北京之后,顺治皇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在他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因此成为清朝的首位汉人宰相。

  顺治二年(1645)摄政王多尔衮认为清朝的天下已经稳定了,于是颁布了剃发令,强迫汉人剃发。但是剃发令让汉人十分难以接受,这一下子使得各地汉人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南方掀起了反清复明的浪潮。而此时清朝廷派出洪承畴去镇压这些农民起义,洪承畴手段十分强硬、不服就杀,于是就有了大规模的屠城事件爆发出来。

  洪承畴确实为清朝政权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作为汉人,他背叛汉族政权,还为了满族政权屠杀汉人,这就让汉人非常厌恶他。然而,不仅是汉人瞧不起他,连清朝皇帝都瞧不起他,乾隆皇帝直接把他打入《贰臣传》。纵观洪承畴一生的浮沉,我们不否认他的能力,甚至连忠心也不能否认,但他为了满人政权触及汉人的逆鳞,自己身为汉人又为满人猜忌,这就有了他身为功臣却两边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