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初期刘备和曹操都以人为食 孙权为何没有这么做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屋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国缺粮食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东汉王朝终结之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规律再度发挥作用,天下分崩离析,各路豪强纷纷拥兵自重,称霸一方,都想在逐鹿中原的大战中分一杯羹,弄好了一统河山当皇帝,弄不好也能当个威震一方的军阀诸侯,彼此之间连年混战不休。
“乱世英雄起四方”,就是三国初期的真实写照。以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为起点,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短短时间内,先后出现了辽东公孙渊、河北公孙瓒、袁绍、袁术,河南曹操,徐州陶谦,江淮吕布,荆州刘表,汉中张鲁,关西马腾、韩遂,江东孙策孙权,再加上一度居无定所的刘备等等诸多武装势力。
这些武装势力之间,因为划分势力范围、抢夺地盘人口粮食等资源,而经常大打出手,彼此之间虎视眈眈,都想一口吞掉对方,引发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火烽烟。对于现代人而言,只记住了那个时代的诸多英雄人物,运筹帷幄、妙计如神的诸葛亮,刚猛无俦的张飞,忠烈千秋的关羽,骁勇无匹的吕布等等。殊不知,“一将成名万骨枯”,这些谋臣勇将的脚下,却是一望无际的骨山血海。
从东汉覆灭到西晋建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乱中,受害最深的无依无靠的贫苦农民。他们既要被迫参加繁重的劳役和兵役,充当军阀争霸战的炮灰,还要千辛万苦耕种田地,交纳田租和沉重的赋税。激烈而无休止的战争,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使得三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人口锐减的高峰期。
战火的破坏,人口的逃亡与锐减,最终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成千上万个村镇沦为废墟和无人区,成千上万亩良田沦为荒野。田地无人耕种,最终导致了三国时期极为严重的粮荒,粮食奇缺,尤其是军队这样的纯消耗单位,动不动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张嘴,坐吃山空,根本无法筹措到足够的粮食。
为了维持生存,一种极为丑恶的现象在三国时代迅速蔓延开来:以人为食。《三国志》中的记载比比皆是,“汉末,黄巾贼起,天下饥荒,人民相食”,“时人饥,相渔食”,“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以仁义著称的刘备也未能免俗,《英雄记》记载,“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刘备驻军小沛期间,因为粮食奇缺,军队上下自相残杀以人为食。曹操更是此中老手,《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历史记载触目惊心。
奇怪的是,同样是三国争霸战的参与者,江东孙权却从来没干过以人为食的事,历史上一次相关记载也没有。原来,并非孙权多善良,而是与孙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江东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万里长江成为天然屏障,北方中原的战火很难蔓延至此,使得江东地区成为当时一方相对安定的世外桃源,百姓生活相对稳定,较少受战乱波及。
其次,江东地区河流密布,水源丰沛,为农业生产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保障,北方地区常见的旱灾与蝗灾在这里极为罕见,使得农业粮食产量充裕而有保证。第三点,这里江河湖泊众多,又濒临大海,水产鱼虾产量丰足,即使是万一农业歉收,人们还能靠渔业为生,不致于饿肚子,因此孙权和他的军队也从来不必干以人为食的事。
参考资料:《三国志》《英雄记》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唐朝人吃隋朝粮食”的说法,在后世看来为何绝非空穴来风?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11-29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怎样广泛的应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