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曹操手下地位最高的武将,于禁结局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三国时期出了许多著名的武将,比如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孙权手下的周瑜、甘宁、太史慈等。而曹操作为雄踞北方实力最大的一家,手下的武将自然更是出类拔萃,无论是从战绩还是武力上来说,五子良将都不逊色于五虎上将。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其实,在三国时期是并没有五子良将或者五虎上将这个说法的。后来陈寿在作《三国志》时,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以及徐晃五人合传,才有了五子良将的说法,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也是同样如此。

  在曹操手下的所有武将中,地位最高的当属左将军于禁,他同时也是五子良将中的一员。于禁之所以地位高,是因为他是曹操手下武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的武将。张辽、徐晃等人虽然战功卓越,也不过是假节。

  假节钺和假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包含的意义却天差地别。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张辽和于禁都是五子良将,可是因为张辽是假节,所以地位就不如于禁高。因为假节钺代表的是天子亲临,所以具有斩杀张良这样的节将的权力。

  同样的,在刘备手下的五虎将中也是如此。与刘备关系最亲密的关羽就是假节钺,而张飞和马超则是假节。至于年纪老迈的黄忠和不受重用的赵云,连个假节都没有。从地位上来说,虽然同为五虎将,关羽却可以任意处置赵云而不用禀告刘备。

  虽然说于禁在五子良将中的地位最高,但是他也是五子良将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身为曹操手下地位最高的武将,并且还位列五子良将,最后却因一幅画而羞死。

  于禁治军纪律严明,从不私藏在战斗中缴获的财物,这一点令曹操十分欣赏,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持假节钺的原因。可是于禁有一点不好,就是他虽然要求别人纪律严明,但是他自己却做不到这一点。

  于禁有个多年老友名叫昌豨,因为投降曹操而被封为东海太守。后来这个昌豨又一次反叛,曹操就派遣于禁和夏侯渊领兵前去平叛。昌豨见到曹军势大,又见曹军另一位大将是多年好友于禁,于是就开城门向于禁投降了。

  当昌豨投降之后,按惯例是要被送往许昌曹操处等候发落的。昌豨自己也认为,既然投降在老友手中,肯定能够保全性命。可是于禁却翻脸不认人,他以“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为由,不顾众将的反对,私下里斩了昌豨。于禁杀昌豨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怕曹操怀疑他和昌豨有私交,并且也表示自己瞧不起昌豨的投降行为。因为于禁治理属下很有威严,所以属下将士都比较怕他,也都不敢反驳于禁的决定。

  于禁瞧不起昌豨投降的行为,可是轮到他自己的时候,却投降的比谁都快,而且还不止投降一次,可以说是魏蜀吴三国投降了个遍。

  后来当关羽和曹仁在樊城爆发大战时,曹操派遣于禁率领三万大军前去协助曹仁。可是因为曹仁的错误决定,使得于禁和庞德的大军都被安排驻扎在了樊城北边的低洼处,最终还没踏上战场就被关羽给用水给淹的全军覆没了。

  当曹军战败之后,庞德宁死不屈被关羽斩杀,而一向治军严格的于禁,却率军投降了关羽。于禁的投降让曹操大惊失色,恼怒地跟手下说道:“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如果说于禁为了保全性命而投降了关羽,那么作为败军之将来说,也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三国时期投降过的武将太多了,比如张辽当初就是吕布的部下,后来还不是一样投靠曹操得到了重用。于禁错就错在他投降的太频繁了,甚至比张飞口中的“三姓家奴”吕布还要频繁。

  于禁投降蜀国之后,被关押在荆州。不过,于禁毕竟是当世名将,所以也一直受到蜀国的优待。可是当吕蒙攻破江陵之后,于禁又一次投降了,这一次投降的对象是东吴。虽然于禁再一次靠着当世名将的身份受到了孙权的优待,可是东吴的大臣们对他却十分鄙视。特别是虞翻,多次奚落于禁失节。

  在曹丕继位之后,孙权表面上向曹丕称藩,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就把于禁又送回了魏国。于禁回到魏国之后,曹丕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还封他为安远将军,可是私底下却十分瞧不起他。后来在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暗中命人画了一幅画,画中的人物就是关羽、庞德和于禁,描述的是于禁当初投降的情景。

  于禁看到这幅画之后十分羞愧,感觉万分丢脸,回去没多久就因羞愧而死。曹丕在羞死于禁之后还不解气,又命人给于禁上了一个恶谥,追谥于禁为“厉侯”。

  谥号也就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对于古人来说,谥号的好坏程度尤为重要,关乎自己身后的名声。一般来说,像庄、武、文、宣这些开头的都是美谥,而厉、灵、炀开头的则是恶谥,比如周厉王、隋炀帝等。像于禁这样反复投降的行为,死后被追谥为“厉”,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