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隋炀帝陵到底有多寒酸 为什么出土文物只有这么一点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0浏览:39分类:历史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2013年,城市发展需要,按照规划,需要对原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地段(即“吴公台”所在地,具体位置为原西湖镇自来水厂)进行开发,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两座古墓,每座占地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为隋末唐初砖室墓。扬州市文物局迅速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首先对西侧古墓进行发掘。

  2013年4月,扬州市文物局正式宣布邗江区发现的两座墓葬中,已经发掘的西侧的古墓为隋炀帝陵。

  高空拍摄的隋炀帝墓1号墓

  工作人员在一号墓(隋炀帝杨广墓)的墓室内进行考古研究发掘。

  隋炀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墓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墓室深度2米多,只能算中小规模的墓葬,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考古人员发掘时也没想到这居然是座帝陵。

  在墓葬内,考古人员发现了铜制的衔环铺首、金镶玉腰带、铜钱和铁钉等十几件文物,数量虽少,但等级很高。4件铜铺首不但鎏金,而且体积巨大,应该是用在棺椁上的;玉腰带外面包金,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镶玉。

  证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证据是墓志,上面清楚地写着“隋故炀帝墓志”,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墓葬的规模以及可怜的随葬品,与隋炀帝生前好大喜功形成强烈的反差。

  (出土墓志铭文中有“隋故煬帝墓誌”六个字,显示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的帝陵规模之所以较小、随葬品堪称寒酸,与其死因和多次迁移有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被兵变首领缢死,仓促下葬

  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今扬州)宫流珠堂,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不可能厚葬。

  二、陵墓多次迁移

  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关于隋炀帝陵墓多次迁移,相关史料记载:“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

  三、陵墓多次被盗挖

  隋炀帝墓历史上曾多次遭盗挖,加之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在墓室上方修房造屋,可能不知在什么时候,隋炀帝的棺椁已经遭到了破坏,而幸存的几件文物,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隋炀帝墓鎏金铜铺首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