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所以输给刘邦,也可以意味着一种旧时代的终结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为啥输给刘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人的性格、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差异化行为,基本上由其出身、阅历、教育所决定。这一规律,在秦末三大领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秦末乱世中,涌现出了大量英雄豪杰,按照出身,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出身最底层草根陈胜、吴广,他们原本为秦王朝的“黔首”(农民),没有土地、没有财富积累、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是最直接的被剥削对象。但正是这些人,构成了强大秦帝国的基础;
第二类,秦王朝的基层官员,如刘邦及其手下的核心小伙伴。他们同样出自社会底层,但得益于郡县制的推广、新秩序的建立,他们要么依靠才能、要么凭借对新体系的理解,成功进入了秦王朝体系内,成为基层管理者;
第三类,在秦始皇大一统中央集权体系下,惨被剥夺特权、扫进民间的原六国贵族,代表人物是项羽(及那些复国的勋贵)。
所处阶级决定了思路,思路决定了行动,行动引发了后果。首次掀起自下而上大起义的陈胜,由于知识、眼界的束缚,很快陷入了小富即安思维所带来的选择陷阱。面对张耳、陈馀这二位旧贵族体系名士提出的“缓称王”建议,陈胜拒不听从,在占领陈县后就迫不及待的自立为王,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秦军的头号敌人;同时,他还迅速沦为了秦二世那样的“暴君”:腐化堕落、杀害故交,任用宠臣屠戮将领。无纲领、无体系、无制度的陈胜,没多久就成为了首个牺牲品。
在草根枭雄早早出局后,逐鹿天下的两大势力就变成了出自基层的刘邦VS贵族代表项羽。由于所处阶级的不同,这两大势力的风格相差巨大,咱们先看看项羽。
项羽的身上,体现出了战国贵族的传统优点:
一、军事才华强悍。春秋战国的军事领域,基本被贵族承包,如孙武、孙膑,均是贵族后裔(史书称孙膑是孙武后代);出身富商家庭的军神吴起,在贵族体系提供的平台上崭露头角,失去了平台的支持后遭受屠戮。
项羽作为楚国将门世家之后,军事素养享受了得天独厚的传承与熏陶,再加上他出众的天才、强悍的性格,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军事奇才。纵观史书我们可以发现,凡是仅仅与军事领域相关的行动,项羽都极为英明、决绝、成功:
会稽起义,他一人击杀“数十百人”,官府上下吓得匍匐在地,不敢仰视;
巨鹿之战前,在对危险局面短暂分析后,他当机立断斩杀宋义,夺回了军权;
巨鹿之战中,面对敌我悬殊、士气低落的绝境,他破釜沉舟,送给虎狼秦军自战国以来在野战中的最大失败,也让观战的各路诸侯心悦诚服,跪着用膝盖行走前来拜见;
彭城之战,面对己方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大本营彭城被56万联军占据的困境,他亲率3万骑兵绕道奇袭刘邦后方,创造了3万人击败56万的战争奇迹。
二、富有同情心。这一点,主要出自韩信之口。由于曾经担任项羽的贴身亲兵,韩信对项羽的性格、处事方式极为了解。在被刘邦登台拜将后,他把项羽的性格、优点、不足和盘托出,并拟定了应对之策。
在个人的综合素质方面,韩信以及刘邦本人,都认为项羽无人匹敌: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在勇敢、强悍、仁厚、军事才能等方面,项羽都对刘邦形成碾压之势。不过这也很合理,即使在现代社会,出身草根的人才,其综合素养也很难与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子弟相提并论。
具体到对人的态度方面,项羽也比刘邦更富魅力:“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即: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极有礼貌;若见到身边的人生病,他会心疼得流泪,甚至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
这也许跟我们的印象形成了巨大反差:项羽不是屠戮成性吗?为何刘邦、韩信都承认他仁厚、恭敬、慈爱呢?这其实是两个概念。
春秋战国,是贵族的时代,勇气、慈爱、律己、骄傲等素质,是贵族品格的重要构成。对于弱者的仁慈,与对敌人的残忍,二者间并不矛盾。
更何况,以仁厚闻名的刘邦,在历史中留下的屠城记录也不少见。
但秦末的政治领域,同情心并不能为项羽的事业加分。经过秦始皇的清洗后,传统贵族群体在社会生态中早已失去了绝对掌控权;大一统秩序的推行,则让无数出身平平、洞悉法律的基层人才得以步入秦帝国社会组织的各个层面,就像当初那些方士在背后数落秦始皇时所说的:“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秦朝管理社会所依仗的,并不是传统勋贵以及为其服务的士大夫,而是精通法律条文、熟悉社会管理规则的官吏。
秦王朝短短十余年的“培育”,为出身基层的人才提供了接触权力(即使很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的政治能力,也开阔了他们的政治野心;他们参与政治、主导社会话语权的欲望更加强烈,出身底层的陈胜尚且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身为基层小官的刘邦在看到皇帝的阵仗后,自然也能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慨。
(所以笔者认为,相对于陈胜、项羽对秦王朝的痛恨,刘邦等人对秦始皇也许是心怀感激。)
这些基层官员,已经成了社会政治结构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相对于传统贵族,他们也许综合素质、人生履历没那么“光鲜”,但胜在熟悉管理社会的套路,精通世事,接地气,群众基础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人数还特别多。
用一句话来形容:时代已经变了,不再是那个人人习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规则的世界了,谁能顺应人心、迎合各阶层人才的诉求,谁就能占据优势。
但项羽对这一点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虽然身为破落贵族,但其家族在吴中地区仍具有巨大影响力,他自小处在叔父项燕的庇护之下,对于社会的理解、人情的洞悉,压根无法与长期混迹于民间的刘邦相比;贵族自带的强烈优越感,盛气凌人的处事风格,任人以出身的人才观念,对道德缺陷零容忍的性格洁癖,决定了陈平、韩信等人不可能进入他的视野。
项羽可以对待弱者慈眉善目,甚至痛哭流涕,但若要对这些出身草根的人才委以重任?对不起,你不配。我同情你,前提是俯视你,绝不可能允许你与我在身份、道德上平起平坐。
因此,与其说项羽瞧不起韩信,不如说他瞧不起韩信所处的阶层:我不是针对你,你们这个阶层都是辣鸡。
而刘邦的出身与阅历,决定了他的人才观与项羽完全相反。
陈胜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提出者,但刘邦才是第一个成功的践行者。不爱耕读、喜好酒色、嬉笑怒骂、事业平平,直到40多岁才靠坑蒙娶得一个老婆,像极了如今众多的苦逼打工人。如果秦王朝能多持续二三十年的话,刘邦铁定要庸庸碌碌地混过这一辈子。
但刘邦稀松平常的履历,反而成了他的优势。秦王朝的脆弱政治平衡被秦二世打破后,刘邦常年混迹于社会基层中形成的精明、务实的处事风格,对基层人才心态的洞悉,迅速发挥了巨大作用。说白了,韩信、萧何、曹参、陈平、陆贾、夏侯婴、周勃等人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也正是刘邦本人的所思所想。
因此,刘邦迅速展现出这样的人才观:不论贵贱、唯才是举、不拘小节,敢于承认不足、善于听取意见,甚至对于来自原项羽阵营的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刘邦也用人所长、来者不拒。无论何种身份、何种出身、何种人品,只要你有才、而且愿意在我这里一展所长,你就可以得到重用。
坏的政策会产生连锁效应,好的也会。这就是项羽身边人才越来越少的原因,也是出身布衣的刘邦能战胜偶像级人物项羽的制度性优势,更是西汉初年“布衣将相”人事局面形成的内在原因。楚汉之争,与其说是刘邦项羽之争,不如说是秦国对六国的再次征服,是秦朝基层官员对六国遗老遗少彻底清洗,是新时代对旧时代的一次彻底碾压。
项羽之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一是一个时代的谢幕,古典贵族政治宣告被彻底终结,代表着务实、功利诉求的新兴阶层轮番占领时代舞台的中心。而出身基层的西汉统治集体,吸取秦制的精华、结合秦王朝的教训,很好地在严刑峻法与民众疾苦间寻得一个平衡点,并逐渐形成了法、道、儒兼用思想体系,从此成功实现了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如果蒙恬没有让赵高的奸计得逞,秦朝还会这么早灭亡吗?
- 11-30 项羽过了乌江之后,他还能凭借江东子弟东山再起吗?
- 11-30 项羽如何从一个失败者,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悲情英雄?
- 11-30 即使项羽能够回到江东,他能阻挡刘邦大军的围剿吗?
- 11-30 很多人认为刘邦比不上项羽,但在真实历史上又是怎样的?
- 11-30 为何许多高人都舍项羽而去?难道刘邦有着别样的魅力?
- 11-30 如果扶苏能成功代替胡亥继承帝位,秦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 11-30 李斯对秦朝有着哪些贡献?为何说他的功劳还是大于错误?
- 11-30 熊心被拥立为楚怀王后,他为何会被项羽派人给弑杀了?
- 11-30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秦朝的阿房宫是真实存在的吗?
- 11-29 项羽最终自刎于乌江后,他还值得刘邦为此去污名化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