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他最后结局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小路,攻克江由,拿下绵竹,斩杀诸葛瞻,大军逼近成都,刘禅迫于形势选择投降,蜀汉灭亡。
立此大功之后,邓艾随即向司马昭建议,灭吴计划,但司马昭没有采纳,那么,当时邓艾的作战计划,是否能行得通呢?
邓艾灭亡蜀汉,功劳超过了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邓艾被封为太尉,增加食邑两万户,两个儿子被封为亭侯,各食邑千户。
由此可见,邓艾位极人臣,光宗耀祖,颇为显贵。
抛开邓艾偏低的政治能力,暂且不说,仅仅说邓艾此时的作战计划,还是很清醒的。
邓艾给司马昭的建议是:现在灭了蜀汉,趁热打铁,顺流而下去灭吴国,吴国人肯定都吓破了胆,正是用兵之时。然而,大的军事行动之后,将士们都非常疲惫,不能立即出兵,要徐图缓之,在陇右留两万人马,蜀汉两万人,煮盐冶铁,为军事和农业做足准备,然后建造船只,顺流而下,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再派使者去东吴,说以利害关系,吴国肯定会投降,那样就不用带兵去打仗了。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艾言司马文王曰: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做足表面文章,厚待投降的刘禅,安抚民众,如果将刘禅送往京城,吴国人知道之后,就会认为是作为人质,是流徙,对东吴归顺不利,因此,可以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他钱财,加以优待,这样以来,吴国人看到了榜样,就会望风而降了。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於京都,吴以为流徙,则於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从当时刘禅的情况来看,确实要优待,如果不优待,吴国人肯定不愿投降,谁愿意自寻死路?如果对刘禅好,不迁徙他到洛阳,吴国皇帝心里也会作对比,我投降了,也会留在吴地,何必玉石俱焚呢?
但是,司马昭没有采纳邓艾的建议,致使当时错过伐吴的最佳机会,这一下,导致耽误了很多年,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即位为帝,建立晋国时,才灭了吴国。
但是,邓艾也很任性,司马昭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他就擅自做主,以天子的名义,任命了很多蜀汉的旧臣,以安抚人心,邓艾没有请示司马昭,犯了大忌,司马昭曾派监军卫瓘告诫邓艾,凡事都不要独断,必须要请示。
但是,任性的邓艾却说,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
也就是说,只要我认为对国家有利的,就可以专断,不管其他的。
不得不说,邓艾在政治上太幼稚了,他一心想再灭吴立功,平定天下,立不世之功,然而,他个人的归宿却没有过多的考虑,也因此被钟会等人诬告谋反,最终被杀,实在可惜。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诸葛瞻明明拥有实力强大的御林军,为何却打不赢邓艾?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姜维这位蜀汉后期的顶梁柱,为何会两次败在邓艾手上?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