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姜维为什么没有听从诸葛亮死前的告诫,让他防范阴平?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你们知道诸葛亮临死前告诫:防范阴平,为何姜维不听吗?接下来历史屋小编为您讲解

  倘若用一句话概括《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诸位会说什么?笔者先自陈答案,就六个字:知天易,逆天难!

  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恐怕许多人只关注到了,司马徽的那句“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却忽略了之前,刘备遇到崔州平时,两人畅谈天下大事,崔州平曾说过这样一句,原文如下: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笔者对诸葛亮的评价,就出自这句,只不过把“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改成了“知天易,逆天难”。

  因为,抛开演义中的宿命味道,笔者认为,诸葛亮堪称是《三国演义》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出茅庐,先三分天下,华容道巧放曹操等,是处处“知天”。

  但他又时时逆天——借箭、借风、借荆州,以至于最后在五丈原用七星灯续命,要向老天爷借寿。哪料被魏延踢灭了七星灯主灯,诸葛亮终于说出了:“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似乎当诸葛亮走到生命尽头时,他屈服和顺从了!但诸葛亮真就“从了”吗?就在魏延走后的当晚,姜维入帐问候时,诸葛亮留下姜维,开始说遗嘱。

  诸葛亮先把“平生所学,著书二十四篇”传授姜维,叮嘱他“切勿轻忽”,随后又将“连弩之法,画成图本”,也交给姜维,让他“依法造用”。

  最后说道:“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从诸葛亮给姜维的遗嘱来看,前两条属于恩师和弟子之间的传承,让姜维完成自己未竟之事业。而最后一条,却是国之生死大事。等于是“知天”的诸葛亮提前“剧透”,告诫姜维:阴平是蜀汉的生死命门。显然这就是诸葛亮死前的最后一搏,他根本就没有认输!

  只可惜,最终结果却让人悲叹不已,诸葛亮这么重要的嘱托,姜维似乎没有听从。使邓艾偷渡阴平得手,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虽姜维得知消息后,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但又能有啥用?所以如今,所有疑问都指向了姜维:他为何不听从呢?

  若想得知原因,一切就都要从邓艾偷渡阴平时说起了。

  二、邓艾偷渡阴平

  首先要强调的是,《三国演义》是构建在三国历史之上的,一部文学巨著。

  因而演义、正史是不能分家的!通过分析演义,能推导出正史未尽之事,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而分析正史,又能明白演义,为何会得到民间认可,以至于人们总喜欢把演义,当成历史!

  倘若一旦割裂,极易引发对立。如对诸葛亮的评价,网上流传很广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但问题是郭嘉再牛,可直接指挥过一次战役,进行过调兵遣将,临阵应变等?当年张良更牛,却也不能带兵打仗,还要靠韩信。

  因此郭嘉只能对标张良,诸葛亮却等于是张良和韩信的合体(也许不恰当,但却能说明问题)!故而说诸葛亮军事能力差,纯属自我比较的结果——诸葛亮治国一百分,军事九十五分,如此对比而已!

  理解了这点,咱返回头来看《三国演义》中,邓艾偷渡阴平。他先是看到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武侯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邓艾的反应是,慌忙对碣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

  跟着又发现了一个大空寨。左右告曰:“闻武侯在日,曾拨一千兵守此险隘。今蜀主刘禅废之。”

  从以上细节可看出,姜维应没有忘诸葛亮的告诫,是刘禅私自废掉的!换句话说就是,诸葛亮虽临死前,依然在逆天,可惜刘禅实在不给力!

  这其实就是为何《三国演义》,虚构这两处细节的原因。与其说是表现诸葛亮的“智近乎于妖”,不如说是在展现诸葛亮的巨大悲凉。犹如一位父亲,临死前给孩子安排妥当了一切,可惜“子孙自有子孙福”。

  由此,联系到姜维愤怒砍石,悲愤大喊“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也就释然了。阴平遭偷渡,是不能怪姜维的。

  也许看到这,有人会问,你个小编折腾了这么半天,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三、两个主旨

  其一:文学巨著,是浪漫化的历史。而正史记载,则是严肃化的文学。两者应互为印证,而不应割裂!否则极易陷入对立,互相排斥,走向极端,而不能有客观认知。

  这点在《三国演义》和相关三国正史上,体现得最清晰。上文已有例子,还有刘禅也是这种状况,不是被捧上天,就是被踩入地。而争论中又经常是用《三国演义》(三国正史)的矛,攻三国正史(《三国演义》)的盾,已经成了一种现象了!

  这也是笔者为何宁肯被许多网友反对,也坚持《三国演义》和三国正史,一起写的原因,期待两者印证,起码客观一点,非笔者固执!

  其二:回答对诸葛亮的指责!

  诸葛亮无论在《三国演义》中,还是正史里,最催泪(虚构)的事迹,多来自于他的北伐(六出祁山)。以至于后世许多人把蜀汉灭亡,归结于诸葛亮的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培养。

  这可冤枉诸葛亮了。就说人才,蒋琬、费祎、姜维、还有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到了其他几位,哪个不是诸葛亮培养起来的?

  如治国人才蒋琬,诸葛亮北伐时,他在一直留着成都辅佐刘禅——不就是让他主政,全面培养和锻炼吗?

  还有军事人才姜维,诸葛亮一直带在身边,一面言传身教,一面实战!还想让诸葛亮怎样呢?因此《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给姜维的三个遗言,件件都跟军事方面有关!已经非常完美解答了“诸葛亮大权独揽,不培养人才”的指责,跟历史是能印证得上的!

  所以,刘禅之所以能在诸葛亮死后,还安稳当皇上,正是得益于诸葛亮培养的这批人才。不信?看看这批人才凋零之后的蜀汉,邓艾偷渡阴平后,是满朝的投降之声!唯有六十多岁的老姜维,还在悲愤怒吼。

  显然他传承下来了,诸葛亮的“知天易,逆天难”。这点无论《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也再次能印证!

  知天易,逆天难——总有一种精神,哪怕千年已过,也依旧流淌在许多国人的血脉中,他们才是真的猛士!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