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斗蟋蟀的朱瞻基有什么功绩?他的后世评价堪比文景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屋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朱瞻基的故事。
斗蟋蟀,只是他的兴趣爱好之一,所谓“促织皇帝”是小说《聊斋志异》里的说法。明宣宗在治国理政方面还是很有成效的,所以,史学家对他的正面评价更多一些。
“促织天下”:多才多艺,兴趣广泛
朱瞻基是永乐帝的皇长孙,很得朱棣的偏爱。他自幼聪慧好学,因此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在绘画上很有造诣,他还喜欢射猎、美食和斗促织(蟋蟀)。特别是斗蟋蟀一项,可谓是前无古人。为此,明末清初的吴伟业还作有《明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促织》里的皇帝正是明宣宗朱瞻基,也因此他留下了“促织天子”的雅号。
不过,他的爱好却引起了大臣特别是言官的担忧。大臣们都劝谏宣宗多读书,少玩乐,还有人因此而被下狱。《明史.戴纶传》就讲了这件事。据其所载:
顷之,(戴纶)复以谏猎忤旨,命参赞交阯军务。无何,坐怨望,并逮至京,下锦衣卫狱。帝临鞫之,纶抗辩,触帝怒,立棰死,籍其家。诸父河南知府贤、太仆寺卿希文皆被系。而长懋在狱十年,英宗立,乃得释。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大臣的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朱瞻基治国理政很有一套。
“仁宣之治”:治国理政很有一套
明宣宗在位十年(1425年-1435年),与他“五伐漠北”的爷爷和享国太短的父亲相比,他把治国理政的重点放在了内政上。
其一,休兵养民。朱瞻基一改他祖父成祖皇帝在位时的讨伐政策,最显著一点就是主动从交阯撤兵,停止了大规模武力征讨,从而减轻了财政负担。
其二,重用三杨。和他父亲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二朝元老兼阁臣杨士奇、杨荣和杨溥等人的建议,权力运行更加有条理,政治较清明。
其三,整顿机构。他罢免了“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和“年老体疾”的官员,对官员队伍进行了精简和裁冗,一时间使朝风大振。同时,严把官员队伍的入口,限制入仕的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这个措施在淘汰冗员的同时,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效率,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施政措施。
其四,纾解民困。宣宗在位时实行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如减免税粮、复业流民和赈灾救荒等,缓和了阶级矛盾。
其五:七下西洋。宣德五年(1431年1月),宣宗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大明宣宗执政的十年,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也因此,史书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如《明史》所赞:
“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祖。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综上,斗蟋蟀的“促织天子”是他;执政十年,成为“治世”的也是他;这二者合在一起,其实并不矛盾,合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大明宣宗朱瞻基的形象。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面对两位造反的叔叔,朱瞻基为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