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魏忠贤如果不死的话 明朝真的不会灭亡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魏忠贤,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明朝气数已尽,别说魏忠贤了,就是朱元璋从坟墓里爬出来,也无法阻挡大明朝的灭亡,也无法延续大明朝。

  每个王朝到了末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堆集起来,已经达到了无可解决的地步。这个不是一个人,或者换一个人就能够妥善处理的。

  魏忠贤

  这是整个明朝皇帝制度,官僚系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明朝的皇帝制度和官僚系统已经出现了问题,其已经无法进行良好运行了。

  这就好比一台机器,用了二百多年了,很多零件已经损坏,造成的是整个机器的老化,其已经不是换了一个零部件,或者换一个动力系统就能够解决的。而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换一台新机器来。

  明朝末年面临的问题很多,皇帝制度出现了问题,官僚体制出现了问题,皇族宗室出现了问题,财政出了问题,土地税收出现了问题,各种问题层出不群,积累了两百多年。

  对明朝的问题我们一一粗略的说明一下,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了。

  首先说一说明朝皇帝制度的问题,明朝皇帝制度是从秦始皇一直传下来的,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各朝各代皇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变。

  朱元璋首先将皇帝的权力变大,以前皇帝是国家元首,而丞相是政府首脑。朝廷的文武百官,以丞相为首,丞相有权力处置朝廷中的各种事务。

  而皇帝只需要对丞相的处置进行判断,同意了就执行,不同意就发回重议,当然丞相是要对皇帝负责的,是要听皇帝的命令。后来皇帝任命新宰相的命令上,必须要有其他宰相的签名,才能将整个命令生效。

  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为了保持政局稳定,对后周的宰相没有进行变动,等到他坐稳皇位,直接将后周时期的几个宰相全部罢官,让自己的心腹赵普当宰相。可是当时任命宰相的诏书需要有其他宰相的签名才能生效,甚至显得名正言顺。

  而赵匡胤一下子罢免了宰相,这个新宰相的任命就无法发布,赵匡胤只好找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签署了命令,当时赵光义是晋王,还是开封府尹,还是侍中,也就是宰相了。

  而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相当于明朝皇帝不仅是国家元首,还是政府首脑。这样一来,明朝皇帝就得自己处理各种朝廷事务,什么事情都得亲力亲为。

  这种制度放在朱元璋身上确实没有问题,朱元璋确实很勤政,也很能干。再加上他没有其他什么癖好,所以他的时间都可以用在处理政事上。

  问题就在于明朝就一个朱元璋,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对于处理政事,比朱元璋差远了,好几个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这种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是却不利于整个明朝的长治久安。

  朱元璋

  所以明朝又出现了一个官僚制度来服务于皇帝,那就是内阁大学士。因为明朝皇帝一个人无法处理这么多朝廷事务,只能咨询一下内阁大学士,明朝的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秘书加顾问。

  最开始的内阁大学士品级不高,到了后来由于皇帝更加依赖内阁大学士,于是其品级就直接到了一品大员的身份,处理政事和以前的宰相有点类似,但是其权力就没有宰相那么大了。

  但是明朝出现了好多昏君。比如明英宗,明武宗,还有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内阁就开始处理整个朝廷的事务了。

  但是内阁都是由科举出身的人担任,逐渐形成了文官集团,这些集团更加保守,对外界的事务非常排斥,比如刘大夏就烧掉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而且在外交层面上,对蒙古部落进行互市也很排斥,导致在很多时候明朝和北面的蒙古部落关系紧张,蒙古部落为了获得生活需求,经常越过长城抢劫百姓。

  还有朱元璋制定的明朝官僚的工资太低,给明朝官僚的工资还是不值钱的大明宝钞,这就导致了很多明朝的官员贪污腐败十分常见,各种贪污腐败的花样来压榨大明百姓。

  文官掌握了一部分权力,明朝皇帝就坐不住了,由于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明朝的武人勋贵集团被一网打尽,而文官集团没有了对手。明朝皇帝为了制衡文官,让明朝数量庞大的宦官掌握一部分权力。

  到了明朝末期,党争不断,文官集团就有好几个派系,比如最大的东林党,还有什么浙党,投靠宦官的阉党,当然还有和文官集团对立的宦官集团。

  两大集团之间互相掣肘,比如好多文臣武将的死亡都是由于党争,比如著名的袁崇焕事件,还有熊廷弼,赵南星等人都是死于党争。这样的复杂的党争之下,朝廷的办事效率就大大降低,几乎无法处置明朝末年的事情了。

  但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还不是党争,而是财政问题导致的,明朝正是由于财政问题,所以不得不加重收税,结果交不起税银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了。

  而明朝的基础制度也跟不上社会发展了。比如明朝有很多户口限制,比如卫所制度,很多人是军户,除非科举考试才能改户口,否则子子孙孙都是军人。到了明末,由于政治腐败,军队克扣军饷是常见的事情,明朝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就不行了。

  由于明朝的文官集团势力庞大,所以宋朝重文轻武的习惯也出现在了明朝,明朝武将往往地位低下,甚至很多镇守边关的将领不得不克扣军饷军饷来巴结朝廷的官员。

  而明朝末年镇守边关的李成梁更加聪明,他弄了一个养寇自重的策略就在边关干了三十年,他养寇自重,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却将努尔哈赤认作干儿子。努尔哈赤最后在辽东起事,直接导致明朝后期不得不集中精力对付努尔哈赤。

  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都为了歼灭后金,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万历派宦官到各地去搜刮银子,而天启重用魏忠贤强行收到商税,而崇祯则直接听了杨嗣昌的话四次加收了农民的税收。

  但是明朝的财政实际上并不是很好,明朝前期朱元璋通过发行纸币大明宝钞来维持整个朝廷的运行,和前期的开疆拓土。由于大明宝钞是一种既没有准备金,也没有和金银等贵金属挂钩。

  从朱元璋开始大明宝钞就已经开始贬值了。后来永乐时期,七下西洋,五征漠北,编撰《永乐大典》,花钱的地方多了。大明宝钞已经贬值的差不多了。宣德时期就跟纸差不多了,民间已经停止使用宝钞用的银子,到了正德年间就停止发行了。

  宝钞的发行让明朝渡过了前半期,可是后半期就不好渡过了。因为社会发展,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形成了。尤其是是明朝宗室。

  明朝宗室在才不过朱元璋时期的二十多人,可是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了防止藩王造反,明朝皇帝搞了“养猪”式的政策来应对藩王,藩王宗室不仅领高工资,还不用工作,宗室人口直线上升,到了末期就有二十万之多。

  洪武九年定诸王公主岁 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两,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缎匹岁给匠料,拨王府自造。 靖江王岁支米二万石,钞一万贯,余物比亲王减半,马匹草料月支二十匹。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的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石,而当时需要供养的藩王俸禄就达到了多达八百五十多万石,几乎是朝廷税收的一倍之多。当然明朝朝廷对藩王也是打折扣的,主要亲王的俸禄一分不少的发放。

  比如崇祯帝当时财政紧张,但是对福王朱常洵的赏赐还是一分不少的发放了。还不算这些藩王在地方上拥有大量免税的土地,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不仅是宗室,还有官员读书人。明朝的官员和文人有一项特权免税。就是读书人考了功名就可以有土地免税权。比如,秀才、举人、还有官员,其免税土地的面积是不同的。

  有很多农民为了免除朝廷的税收,直接将土地挂靠在这些秀才举人官员的名下,一般都是乡里乡亲或者是亲戚,所以其只需要向缴纳租子就可以了,而向官僚缴纳的租子有时候比朝廷规定的税银更少。因为朝廷的税收到明朝农民头上那么就不是规定的那个样子了。

  这样的现象导致是大量的官员拥有大批的免税的土地,而朝廷的税收不变,那么手中拥有土地的农民负担就加重了。

  明朝在万历时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张居正进行了一条鞭法的改革,给明朝续命几十年,可惜张居正一死,人亡政息,其改革没有贯彻始终到底。

  张居正改革没有推行下去的原因也是由于党争,很多利益受到损害的官员宗室纷纷反对改革。

  崇祯年间,陕北发生了巨大的旱灾,但是当地官员隐瞒不报,朝廷也没有赈灾,免除当地税收,就是在灾年官吏还在收取税收,而百姓只能卖儿卖女,甚至吃草根树皮过活。

  后来,李自成,张献忠就起义了。明朝在辽东干不过后金,让后金不断发展壮大,而内部农民起义不断,造成了两线作战的局面,最后被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大明灭亡。

  农民起义

  明朝到最后已经积重难返了,很多问题是系统性的问题,就算魏忠贤也无法推翻整个系统,就是朱元璋也是一样的。明朝的系统性问题解决不了,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只能推翻重来。

  但是推倒重来的事情,只能是农民军李自成张献忠的愿望,也可能是清朝黄台吉多尔衮的希望,他们愿意干,他们也干了。不过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不是清朝的对手,最终失败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