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李善长回老家后每天耕地种田,为何还是被杀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朱元璋以不杀夺天下,又以嗜杀守天下。

  朱元璋在追逐天下之际,第一次遇到了李善长,面对这个比自己年长十几岁的老大哥,朱元璋是谦虚又尽礼的。

  朱元璋虚心向李善长询问:取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朱元璋也问过刘伯温。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眼前的李善长拿高祖刘邦来举例,说天下之重,莫过于得民心,而要得民心,最重要的就是慎杀和不杀。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以不杀来说服朱元璋,这让朱元璋很以为然。如果说李善长的劝诫获得了朱元璋的器重,那么后面的郭子兴事件,则让朱元璋视李善长成了心腹。

  在朱元璋的羽翼渐丰时,郭子兴对他起了猜忌和防范,为了瓦解朱元璋的力量,郭子兴用重金和官爵的许诺,想让李善长来帮佐自己。

  当时的李善长只不过是朱元璋的一个参谋,没有任何的实权和职位,虽然朱元璋处处尽礼,但李善长也没有得到施展的空间,更何况郭子兴是朱元璋的上司,转投到郭子兴那里,不能算作反叛。就在郭子兴认为李善长必回应允自己的时候,李善长却婉言拒绝了,这让朱元璋对他十分感激。

  这也是李善长人生的转折点,有时候命运就是如此充满变数,没人知道李善长当时为何宁得罪郭子兴,也得跟朱元璋待在一条船上,当然从上帝视角来说,李善长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可彼时彼刻,他却真的是做了一个大的赌注。

  李善长赌赢了,朱元璋登基后,李善长被封为了大明朝韩国公,赐免死丹劵,公侯之中,功列首位,地位煊赫,无以复加。

  大名鼎鼎的刘伯温,最后也只落得个诚意伯的爵位,两相对比,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另眼相看,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大明朝,能够在南京代朱元璋处理朝政的,除了太子朱标,那就是李善长能有这样的尊荣了。

  洪武四年,李善长急流勇退,辞官归乡,朱元璋广赐房屋田地,按照最高的规格给李善长保留了全套仪仗,到了洪武七年,更是将李家子孙全部封官赐爵,到了这一步,一个是功成名就的老功臣,一个是恩义圣明的好皇帝,两个人的千古佳话,就要铁板定钉了,到了第二年,朱元璋下嫁自己的女儿给李善长的儿子,君臣之情,亲上加亲,真称得上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但君威难测,很快出现了一个蹊跷事,一个叫王广洋的御史大夫,出面对李家进行弹劾,说李善长的儿子行为不端,对圣上有诸多不敬之事,朱元璋借此削了李善长的俸禄,朱元璋的举动如同一个不大不小的信号弹,让一些人知道,原来贵如李善长,也并非是完全不能弹劾的。

  洪武十八年,第二波针对李善长的攻势来了,这一次是下了重手,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党羽,胡惟庸是什么性质,那是谋叛者,这一记重拳直接是奔着死穴去的,但是朱元璋还只是发了一个更大的信号弹,他以免死丹卷的名义,豁免了李存义的死罪,只是把他们给迁徒到崇明。

  也许李善长真的是老到昏惫了,要不然,以他这样从乱世中建立不世功勋的能力,怎么会连危险的味道都没有嗅出,李善长七十七岁时,当时的朱元璋已经由不杀转为了嗜杀,胡惟庸的下场尤在眼前,但李善长还没有学会示弱,当李善长伙参与胡惟庸谋反的罪名从南京扣下来时,已经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了。

  李善长的必死,不是因为朱元璋对他本人的不放心,而是当李善长的弟弟,儿子,侄子在朝廷中根结盘绕时,李家这棵大树,是必须要连根拔起的。当胡惟庸被杀时,李善长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尽可能的收敛自己的权势,迟疑一步,便要赔上了全族。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