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东汉官吏彭羕是什么结局?他为何要造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东汉官吏彭羕是什么结局,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在三国中并不算太出名的人叫彭羕,字永年,广汉(今四川广汉北)人,是当时的名士。后来的庞统和法正的举荐之下,刘备对彭羕非常常识,并加以重用。不过,诸葛亮对彭羕却没有好感,认为他志大才疏。刘备对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也因此逐渐疏远彭羕,将彭羕外放,调任江阳太守。

  彭羕心下不高兴,去找马超,对马超说:“你是外官,我作为内应,天下就不会平定不了”。这种说得可是大逆不道,马超吓出一身冷汗。彭羕走后,马超立即告发彭羕,彭羕因谋反罪被抓入狱,最后被处死。

  《三国志》: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於是收羕付有司。

  彭羕有多高的才能

  根据史料的记载,彭羕是得庞统和法正同时举荐,按理来说,他的才能应该很非凡。不过在历史上,他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功绩,被举荐后也只是任职普通的佐官。由此可以看出,彭羕作为文人名士,他擅长处理公文,但政治、经济、军事才能一般。

  彭羕真的想造反吗?

  彭羕当然不会造反。彭羕在投奔刘备后因庞统和法正的举荐被任治中从事,主要负责文书的管理,刘备曾派他传达军令行动。彭羕虽与刘备较为接近,刘备赏识的也只是他的口才而已,实际上彭羕根本就没有什么实权。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造反呢?就算造反也不可能成功。彭羕知道自己被刘备疏远后,心中不满,嘴上发点牢骚是正常的,但造反绝不可能。

  况且,彭羕就算造反也不可能只拉拢马超。彭羕和马超,一个手无实权的文官和一个虽勇却手无兵权的落魄将军,根本就没有造反的资本。史料也从未记载彭羕联系过马超之外的其他人。

  彭羕为什么会对马超说起造反的话呢

  马超归降刘备后,因为多种原因,刘备并没有大胆重用马超。建安二十二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马超却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此举虽助刘备打败曹操,占据汉中,却让刘备对马超起了猜忌之心,从此刘备更是压制马超,马超常常心怀危惧之心。

  不过,彭羕和马超的关系可能一般,并非交情很深的好友,否则马超不会这么轻易告发彭羕。

  其实,彭羕之所以找到马超,是因为马超和他是同病相怜,同样受到压制,他只是想向马超发发牢骚而已,以马超的处境,更能引起共鸣。但彭羕平时狂妄惯了,说话口无遮拦,造反的话随口而出。他自己不当回事,却把马超给吓坏了,因此才引起祸端。

  彭羕在狱中曾经写信给诸葛亮,解释他说这话的意思:只是想马超建功业,全力效忠主公,共同讨伐曹操,岂敢有非分想法?马超说的是真话,只是他不明其真实含义,太让人痛心了。

  《三国志》:至於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孟起说之是也,但不分别其间,痛人心耳。

  彭羕的解释多有狡辩的意思,目的是想通过诸葛亮向刘备求情,但诸葛亮并不上这个当。彭羕是当着马超的面讲的话,马超不是3岁小孩,话里面的意思还能听不明白的?而且马超和彭羕素无怨恨,没有理由会陷害彭羕。彭羕肯定是自己被疏远而心中郁闷,口无遮拦,说出不该说的话,最终酿出祸事来。

  所以,彭羕被杀只能怪他自己,古代的文人名士往往喜欢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口无遮拦,却不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