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马谡,诸葛亮最器重的谋士,献一计改变蜀国命运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诸葛亮最器重的谋士马谡,一生只献一计,纸上谈兵改变蜀国命运。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不仅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同时也是个诸侯割据混战的年代,各国之间战争频发,因此武将在三国时期占据着重要地位。不过,想要获得战争胜利除了武将的金戈铁马还必须要有谋士的运筹帷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纵观三国各大战役,我们可以发现谋士是比良将更为难得的存在,一策可抵千军万马,比如被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郭嘉就为曹操多番献计,计吕刘而破,离二袁而胜,使得曹魏大军势如破竹,无往而不利。此外,我们所熟知的蜀汉政权,之所以会走向衰微,其实与谋士也有很大关系,诸葛亮手下的谋士中,有一人最得他器重,一生只献一计,却改变了诸葛亮和蜀国的命运。

  01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喜好军事谋略,诸葛亮对其颇为器重,经常与他一起谈论用兵之道。马谡在诸葛亮的教导下颇通兵法,但也只是纸上谈兵缺少历练,于是诸葛亮为了扶植马谡,每有战争必带其前往。夷陵一战,蜀汉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南中趁机出兵意图灭蜀,诸葛亮雄才大略并不出兵,而是联结东吴发展实力。

  三年后,蜀汉国力大大恢复,诸葛亮这时才带兵平定南中,七擒孟获便是发生在此时,南中平定后,南人心服口服,再不敢来犯。事实上,平定南中的七擒七纵攻心之计最先并不是出自诸葛亮,而是马谡率先提出的。马谡认为南中地处偏远,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很重,若不是心服口服,恐还会再犯。

  诸葛亮甚觉有理,且蜀军日后北伐,南中若是没有完全平定会对北伐大计造成影响,就认可了马谡所提出的攻心之计。但是南中少数民族叛乱只是乌合之众并没有多少战力,根本无需七擒七纵,略施小计即可平定叛乱。且马谡所提出的这个计谋有没有被诸葛亮采纳在史书中并无记载,因此七擒七纵攻心之计并不算马谡的谋略。那么马谡在什么时候才首次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呢?

  02

  提到马谡此人,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即是马谡失街亭。街亭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当时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参军率兵镇守此地,但马谡为人妄自尊大,不听人言,认为自己尽得诸葛亮真传,非曹魏所能及。街亭附近有一座高山,马谡舍弃街亭城镇,选择登上南山据守,王平多次规劝,马谡仍固执己见不为所动。结果曹魏大军围山不攻,只是将水源阻断,蜀军无水,不战自乱。

  马谡认为兵法常说居高临下,但却纸上谈兵忽略了当地的现实情况。山上无水,只能下山取水,只要曹魏围山,阻断水源,就扼住了蜀军的咽喉,因此街亭失守,蜀军大败,马谡也因此遭到了军法处置。马谡死时年仅39岁,正是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他一生唯一一次的献计却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纸上谈兵,惨败于曹魏。

  街亭失守,诸葛亮北伐进军也丧失了落脚据点,一生北伐无望,蜀汉国力也因此遭到重创,急转直下。然而经此一役司马懿却因此受到了重用,不知马谡九泉之下看到这幅境况作何感想!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