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三国时期用戟的武将,和吕布不相上下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戟,是古代军队中最为常见的武器之一。戟的历史非常悠久,《世本》《吕氏春秋》都记载,“蚩尤作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认为戟是蚩尤时代就有的古老兵器。考古学则发现,戟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在春秋时代已经大量装备部队,在秦汉时期已经成为主战兵器之一,汉画像石中有大量士兵持戟捕猎或者战斗的图像。

  戟在古代兵器中的地位很高,“十八般兵器”的说法出现之前,“五兵”一直是古代军队制式装备的代名词。关于五兵的说法有多种,《谷梁传》中的五兵为“矛、戟、钺、盾、弓矢”,《周书》中的五兵为“弓、戟、矛、剑、盾”,《国语》中的五兵为“刀、剑、矛、戟、矢”,《汉书》中的五兵为“矛、戟、弓、剑、戈”,无论哪种组合都有戟,因此戟又被誉为“五兵之雄”。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古代军队用于实战的戟,与戏台上那种方天画戟有不小的差别。它远没有戏台上的画戟美观漂亮,外形相当于在长矛的一侧加装一个锋利的横枝,因此具有向前直刺、左右横击、钩割等多种功能,是一种用途广威力强的兵器,可广泛适应于步兵骑兵等多兵种多用途作战。

  古代很多名将,都以善于用戟而著称,如楚霸王项羽,三国名将吕布、张辽,唐朝名将薛仁贵等人。其中又以吕布给人的印象最深刻。《三国演义》中,吕布手持长戟在虎牢关大战刘关张,又曾辕门射戟,还曾用戟刺杀奸臣董卓,戟几乎成了吕布的标志性符号。

  但必须指出,从历史记载来看,三国时代最善于用戟的武将却不是吕布,而是另有其人。此人就是曹操手下大将典韦。典韦,河南陈留人。典韦出身平民,但自幼习武,“形貌魁梧,膂力过人”,而且颇有侠义之风,喜欢锄强扶弱。

  富春县令李某屡屡仗势欺人,作恶多端。典韦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李府门前刺杀李某夫妻,然后一手持刀一手持戟,从容不迫而去,“追者数百,莫敢近”。汉末乱世中,典韦报名参军,最初是夏侯惇手下的一个士兵,因为作战勇猛,屡立战功,逐渐受到曹操重视,把他提拔为武将。

  典韦的兵器也是戟,但他比吕布更胜一筹,“好持大双戟”,用的是双戟。这双戟用镔铁打成,重达80斤,他却拿在手中毫不费力,挥舞起来虎虎生风,人不敢近,军中歌谣称赞他:“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汉朝时的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50克左右,但也仍然非常惊人。

  公元194年,曹操和吕布在濮阳展开一场激战,典韦和吕布在这次战斗中相逢。曹操带兵夜袭吕布大营,遭到吕布反包围,“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曹军形势危急。曹操招募敢死队,典韦应声而起,带领几十个勇士,全都配备长矛大戟,身穿两层铠甲,不用盾牌,与吕布大军厮杀在一处。

  当时吕布军中“弓弩乱发,矢至如雨”,典韦毫无惧色,“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也不知典韦是怎么操作的,居然能同时用十几支戟作战,可见他用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吕布也打红了眼,亲自上阵与典韦斗戟,“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从早上打到太阳落山,苦战一天,最后还是败给了典韦,“布众退”,带兵狼狈而去。

  典韦的结局却很不好,应了那句老话: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总在阵前亡。他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却在张绣的宛城叛乱中为了掩护曹操,身陷重围,不幸遇难,令人可惜不已。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