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是什么人?壮烈如孙承宗,明关隘最后的倔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周遇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明末有着太多的名人辈出,乱世之下,血与火的沙场成为万众瞩目的埋骨地亦是声名鹊起的原点,无论是枭雄、奸贼或是英雄,他们成为了明末舞台不可或缺的选手,携手共谱了乱世悲哀亦或澎湃的音符。
有知名英雄卢象升、孙传庭等,亦有汉奸吴三桂、耿精忠等,还有军阀左良玉、刘泽清等,他们有的青史留名,有的遗臭万年,总归让后世铭记,而在史书的角落却还遗忘了一些声名不显,但功绩赫赫的英雄人物,而本文的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位壮烈如孙承宗,忠君爱国始终守节完败洪承畴的名不见经传的盖世气节人物,他的作为可谓是明末关隘最后的倔强,他的坚守差点令李自成打道回陕西,他就是誓死不退,舍身取义的周遇吉。
周遇吉不过是小人物出身,于明末抵御清军以及对战农民军的战争中累计军功于普通士卒而擢升为京营游击再而成为山西总兵,那已经是1642年冬季,即距离明亡仅一年多的时间,而距离他牺牲仅明亡前一个多月的事而已。
寒门子弟到跻身军队高层,且掌控晋北军防,这一路的升迁不知是经历了多少场的血拼和生死,本应是小心呵护得来不易的羽毛,可周遇吉却用事实印证庸人的认知和大局观多么的短浅且可笑,他——周遇吉,注定是要成为华夏最强底蕴和积累的盖世人物!
责任和担当,遇清军不避且迎难而上
1642年11月,清军七万余人从山东劫掠大量物资以及青壮年经杨柳清北返关外,而此时山东、河北的各地明军恐惧不已,纷纷避让,而已经接到圣旨本应从杨柳清开拔赴任山西总兵的周遇吉偏偏迎难而上(话说,这是多好避开清军,撇开责任的机会啊),周遇吉就是这样的倔强,他身体中的血液在沸腾,抵御外侮是责任是担当,他毅然决然的充当了明帝国威严的急先锋,利用地形,结果以少胜多,这充分说明了周遇吉的有勇有谋。
这一刻周遇吉与其他明军队伍的鲜明对比,已然说明了其胆色过人,当然也说明了明廷气势颓废,国运气数的衰竭之象。
当然,周遇吉最被世人所敬服的则是其生死的一战。生死之间最是能体现一个人的忠义和真实,周用生命宣示他对明廷的忠诚,对家国的信奉,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如一!
1643年冬,李自成攻占陕西,并取道山西进攻北京。1644年2月7日,太原沦陷,李自成与周遇吉相遇于代州,一个数十万大军攻城,一个四千兵力守城,几天后,终究因为粮尽兵少而退守宁武。宁武关是为防御蒙古骑兵入侵的山西三关之一,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在这,双方将进行一场攻坚战,周遇吉生命的终点正式开始倒计时,而他的威名也将伴随着他牺牲的那一刻而名垂青史!
宁武血战,宁死不屈,以身殉国,何其壮哉
以山西数千孤旅阻挡李自成农民军洪流,如此悬殊的军力,周遇吉不曾有半点的迟疑,他的心中只有守土之责,只有对家国天下的忠诚,这是一个惟愿马革裹尸的真正将军,可能战死沙场就是其最终的归宿吧!
这一战很是惨烈,农民军提出“五日不降者屠其城”的恐怖口号,是在瓦解守城军民的信念,可偏偏周遇吉就是一往无前。
不过在绝对的实力和局势面前,宁武被攻破几乎是注定的,周遇吉发狂了,可李自成军也发急了,双方总有一个要倒下,两方相战了七天,短短数天,尸横遍野,李自成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堪堪拿下了宁武关,可见周遇吉反抗的激烈程度。
话说,在农民军前仆后继之下,关隘被攻破,周遇吉就与之进行巷战,他独自骑马巷战,而马瘸腿了,他又下马而战,不曾屈服,最终被擒后还“大骂不屈”,而周遇吉的妻子也是巾帼英雄,她带领几十个妇女拒守在公廨,最后被放火焚之。
夫妻二人一同赴死,他们死得其所,死得壮烈,当然相比于安史之乱中,张巡守睢阳十个月的人间惨剧;相较于赵犨用小小陈州而阻挡黄巢大军三百余天的奇迹,周遇吉实在不值得一提,可是从宏观层面和精神层面来看,他们都是英雄,周遇吉也在尽一个总兵之责,他在用自己的行动昭示天下,什么是不屈,什么是爱国,也意在让农民军胆寒。
宁武的确是被攻破了,周遇吉也的确是战死了,可是李自成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在通往北京的道路中,还有着更为雄伟的关隘,大同、阳和、宣府、居庸,都是层层守护,李自成犹豫了,有了打道回府的想法,这是周遇吉用生命和鲜血为大明所做的最后贡献,让李自成心底有所屈服。
奈何天还未亮,明大同和宣府总兵的降表就送来了,这就坚定了李自成继续北进的打算,如此守将,如此懦弱之辈,大明怎能不亡,周遇吉的舍身取义在大势面前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笑话!
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面对清军的劝降和恐吓,孙承宗不曾有半点的迟疑,最终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孙承宗时年七十六岁。阖家上下为国尽忠,虽死而已,如此壮烈,周遇吉如今也是追上了前人的脚步。
崇祯十四年,为挽救辽东危局,洪承畴受命打响了松锦之战,明军集结精锐十三万,结果是一败涂地,自此明军转为战略防守,再无一战之力。那一战役后,洪承畴被擒,这个深受崇祯信任,寄托着帝国希望的重臣投降了清军,调转枪头,为清军而开疆拓土,屠戮同胞,他的节气相较于宁死不屈,怒斩劝降的叛将的周遇吉形成了鲜明对比,两相对比洪承畴可谓完败。
周遇吉反抗有多激烈,明其他关隘就有多无能,真是讽刺
大同总兵姜镶、宣府总兵王承廕在宁武关被破当夜就送来了降表,这得是有多怕死才会如此急不可耐的表达投降意愿呢?这些人早已将国家的利益抛诸于脑后,相较于满口仁义道德且自私自利的东林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随着居庸关总兵唐通的开城投降,明廷那些雄伟关隘宣示被覆灭,可见,堡垒是否坚固的原点还是要取决于内部是否团结,很明显明廷大败亏输了。
周遇吉在宁武如此的力战,唤醒的不是军人骨子里保家卫国的气节,却是私利和懦弱的涌现,在九天之上的周总兵也只能摇头叹息了,他不过是明关隘最后的尊严和倔强罢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