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朱棣是怎么成为在大一统造反成功的藩王 朱棣成功在什么地方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221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秦帝国的内部,曾经发生过一次关乎国家命运的激烈争执:对于这样一个偌大的华夏,到底是要全面推行秦国现有郡县制?还是效仿大周王朝,大封皇族宗室,设藩建国,以拱卫中央?

  显然,这两种制度都各有优劣:郡县制虽然有利于增强皇权;可是却削弱了皇族势力,如果天下一旦有变,孱弱的皇族孤立无援、势必会独木难支。(后来,秦王朝败亡的如此迅速,和其没有强大的宗族力量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封建制呢?虽然可以有效地增强了皇族力量,但是却在无形中削弱了皇权,而且极易形成尾大不掉的诸侯割据局面。

  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啊!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始皇帝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里推行“郡县制”。

  那么,始皇帝为什么会这么选呢?

  始皇帝是这样考虑的:

  始皇曰:“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资治通鉴》

  很显然,始皇帝认为:像封建立国这种授人以柄的事情,是天下大乱的祸端,绝对不可取;所以还是“集权”好。

 

  不得不说,始皇帝不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从此之后,但凡是不听祖龙劝告,分封宗族、设立藩王的朝代,没有一个是太平的:大汉有“七国之乱”,晋朝有“八王之乱”,明有“靖难之役”,清有“三藩之乱”,如果再算上,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这两个以“造反”成名的时期。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只要是有诸侯王分封,发展到最后势必就会引发藩王谋逆作乱。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注意一个问题:在这些犹如过江之鲤的谋逆藩王中,成功者少之又少;而如果在前面加上一个特定条件——大一统时期,那么,能够“鱼跃龙门”的藩王,有且只有一人——明成祖朱棣。

 

  那么,朱棣为什么可以成为唯一一个,在大一统时期,造反成功的藩王呢?

  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朱允炆领导能力太次,给了朱棣“无限复活”的机会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搞笑的话语,朱允炆的那句“勿使朕背杀叔之名”,绝对要占一席之地——人家朱棣都开始造反夺权了,朱允炆同学竟然还想着“点到即止”,不要伤了叔叔的性命。他这样一句“不伦不类”的指示,无异于给朱棣附加了一条可以“无限复活”的属性。

  “靖难之役”一共打了四年,除了前期“草包”统帅李景隆给朱棣送人头之外。在后期,由于实力悬殊,朱棣几乎一直被“吊打”。那么,朱棣为什么会在“几死者数矣”的情况下,还活得好好的呢?

  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朱允炆的那句莫名其妙的口谕——朝廷的兵马,每次见到朱棣都不敢下死手。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想下,燕国的国力,也是拼不过朝廷的。后来,朱棣实在扛不住了——拼死一搏、直捣南京;本来这个战术胜算是没有多少胜算的。

  因为,毕竟南京城高沟深且守城兵力精锐,又有着丰富的资源储备。朱允炆只要能够坚守几日,援军一到,朱棣也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可以参考“土木堡之变”后的京城保卫战,于谦等人在城内空虚无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等待援军,拖死也先)

  可是,南京城的大门,竟然从内部被一个太监给打开了——内奸固然可恨,但是朱允炆的御下之术,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啊!

 

  而且,不论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还是西晋的“八王之乱”,都是在中央政府势力处于下风的情况下逆袭的;而“天下九州占其七”朱允炆,却败给了兵力、财力都不如自己的燕王朱棣。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领导能力!

  第二、朱元璋屠戮功臣过甚,自断朝廷臂膀

  在大明建立之初,说其是将星云集,一点也不为过。可是,仅仅二十几年后,在靖难之役时,朱允炆却陷入了无将可用的地步,不得已才派出了“草包”李景隆,给朱棣送了无数的物资、刷了无数经验,从而错失了最佳的平叛时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全都是因为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导致帝国“进攻型”人才缺失。

  像廖永忠、傅友德这样的一般将领就不多说了;蓝玉、冯胜,这样的“超一流”统帅,老朱也是说杀就杀,着实让人可惜!

  设想“靖难”之时,蓝、冯二人中,但凡有一人在世,想来朱棣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三、朱棣政治能力超强,具有超凡的帝王之才

  说实话,小编以前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朱棣成功攻陷南京之后,就可以顺利继位了。天下那么多诸侯王、那么多“食君之禄”的封疆大吏,为什么就不站出来反对呢?

  后来,小编释然了,因为朱棣不仅是一个“马上君主”,更是一个治国能手、伟大的政治家。早在六百年前,他就懂得了“统一战线”的思想。

 

  朱棣为什么会造反呢?其实,他也是迫不得已——虽然朱棣非常想做皇帝,但是他并不想“造反”,因为前面我们说过,在他之前,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概率为零。

  可是朱允炆不管三七二十一式的、大刀阔斧“削藩”,却逼的朱棣不得不“另谋出路”。当然,朱棣并没有“独自战斗”,他最先想到的策略就是联络其他诸侯王,共同反抗朱允炆削藩(毕竟有着共同利益嘛)。

  事实证明,朱棣这一策略是绝对正确的。为此他不仅得到了战斗力超强的宁王亲军——朵颜三卫,在军事硬实力上,可以和朱允炆的百万大军不相上下。更是在暗中得到了广大诸侯的支持,在其直捣黄龙,攻破南京城之后,所有的诸侯王竟然默认了这一事实。不得不说,朱棣的统战工作做得真是出色!

 

  最后附上《明史》对明成祖的评价: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伟哉!成祖!看来其能够成为唯一一个鱼跃龙门者,绝非偶然!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