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侯峒曾满门忠节,家风严明,英才辈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09浏览:39分类:历史

  华漕镇的诸翟老镇,明代时称紫隄村。紫隄侯氏东族世代且耕且读,家风严明,英才辈出。

  侯峒曾的曾祖父侯尧封(1515~1598),字士隆,号复吾,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四十一岁在乡试中考上举人。隆庆五年(1571),五十七岁第六次赴京应试,终于考中进士,侯氏子弟随之奋发攀登仕途。为此,其父侯廷用(字汝舟)认为全是关圣帝君显灵之效,为感恩择地扩建家祠,安置关帝彩像,让“神一家”扩展为“神一乡”,造福于大众。

  侯尧封官至监察御史,在官场挣扎了二十多年,始终两袖清风。万历十八年(1590),乞老归里,时年七十四岁。随着家庭成员的扩大,他以身作则,严明家风,希望建立一个正统规范的侯氏大家族。他时常教诲子女说:“不愿尔等为第一流官,但愿尔等作第一流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十三日,他在紫隄村安然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侯峒曾的父亲侯震旸(1569~1627),字起东,号吴观。万历二十二年(1594),乡试中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考中进士,官居吏部给事中。娶嘉定名士龚锡爵之女龚氏,生侯峒曾、侯岷曾、侯岐曾。三个儿子同取秀才,被江苏学使誉为“江南三凤”。

  天启五年(1624),侯峒曾也中进士。仅五十三年间,侯家四代三中进士,名声大振。

  慷慨出征

  崇祯十一年(1638),侯峒曾出任提督学政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五年后,调任浙江按察使司左参政。崇祯十六年(1643)十一月,侯峒曾称病辞官,决意回乡。

  崇祯十七年(1644)春,农民起义军以星火燎原之势,一举攻占北京城,明王朝从此崩溃。清军趁机入主中原,定北京为“大清”新都城。

  清王朝建立后,清军向江南攻城略地,遭到江南民众强有力的抵抗。满洲贵族正陶醉于自身力量的强大,疯狂地大开杀戒。顺治二年(1645),在爆发“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之后,清军先后攻克南京、苏州,摧毁南明弘光政权,直逼上海地区。

  闰六月十二日,清廷《薙发令》下达,嘉定士子与民众抗暴政的起义骤然爆发了。

  各路消息传到紫隄村,在病床上的侯峒曾告诫侯氏子孙:“四郊多垒,乡大夫之耻也。吾家世受国恩,余虽儒生,不能荷戈先驱,然捐生报主,实为素心也。区区桑梓之地,夫复何辞?”他连夜拟定计策,派人转告住在嘉定县城的儿子侯玄演与侯玄洁,要求兄弟俩速将手书战书张贴城门口,激励嘉定民众,并捐钱犒劳焚船壮士。

  闰六月十六日,清军骑兵逼近嘉定城门。侯玄演、侯玄洁率众登上城楼,挥旗击鼓,激励数十支民间武装出城迎战。结果遭受失败,仅有七人返回城中。侯峒曾闻听战况,感到形势已到极为严峻的关头,急忙给嘉定挚友黄淳耀写信,请其从戎应战,挽救败局。

  闰六月廿二日清晨,侯峒曾率领家人家人接按约刚按约汇集在祖坟墓园,宣誓出征。母亲龚恭人深明大义,率媳妇们取出所有首饰,递交给侯峒曾,并亮着嗓门说:“给吾儿犒军了!”侯峒曾整队出发,奔赴嘉定县城。沿途四乡百姓闻讯纷纷出门迎送,集队相随。

  这一天,嘉定城楼上高矗起了“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守城义兵有十万之众。侯峒曾与黄淳耀被公推为义师首领。

  绝缨家书

  侯峒曾亲自把守首县城东门和北门,年仅26岁的侯玄演和25岁的侯玄洁为左右手。在酷暑之中,侯氏父子捐尽资财,置备守城器材,疏通粮草来源,制定防御条约,统管全城军民。

  清军重重围困着嘉定城,清军副将李成栋不时鼓噪攻城。嘉定守城义兵孤军作战,此时面临粮尽弹绝,形势日趋危急。义勇们依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威武不屈的精神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气节。

  闰六月二十六日,侯峒曾登上城墙,只见城外天地空荡荡,终日不见乡民踪影。回到房中,即取来笔墨,致信侯玄汸、侯玄涵,令设法筹款,送嘉定城救急。想起近日侯岐曾力劝年近80的老母亲避居紫隄村旧宅时,龚太恭人曾说:“我老而不死,倒能看到儿孙为国牺牲!我不久将继至,我儿,加勉!”因此,在信末特意叮咛侯玄瀞要全力照顾好龚太恭人。这封书简,全文323个字,虽仓卒间走笔,但仍行款齐整,书法遒劲,有幸被后人保存至今,名《与侄书》(又称《绝缨书》,今由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

  壮烈殉难

  面对危局,侯峒曾四处联络,盼望有援军前来解围,可是终日不见可靠信息。

  七月初一,李成栋率兵用火炮猛烈地轰炸嘉定城的东北角城头。侯峒曾沉着地整饬乡勇,悄然无动,而当清兵有半数渡过北门护城河仓桥时,他令城门下安置的“大将军炮”伺机予以反击。只见清军中顿时乱了阵脚,落水者不计其数。

  七月初三日,清军从太仓来了援兵,大举攻打东门,仍然久攻难破。于是,动手挖掘地道,企图穿越城墙。侯峒曾率众忙浇热油,运人粪,灌入掘开的地道,用长矛刺向洞口,奋力阻挡,又将清军击退。

  七月初四日五更时分,忽降暴风骤雨,嘉定城内积水盈尺。乡勇手中的弓箭用完,只有用砖头、石块投击来犯之敌。暴雨刚止,清军又发动炮击,密如雨下,大批清兵踩着云梯趁机破城。

  侯峒曾眼看娘舅家的龚孙玹身受七处重伤,力竭阵亡。顿时怒火中烧,拔剑呐喊。侯玄演、侯玄洁匆匆奔来,急问父亲:“如何是好?”侯峒曾答道:“与城共存亡,一死而已。还用问吗!”他命两个儿子先撤下。侯氏兄弟俩却誓死不从。侯峒曾不由长叹:“嘉定城亡,我何忍独存。所痛者是全城百姓啊,要遭殃了!”挥手驱散众人,匆匆返回“秬园”家中。

  侯玄演和侯玄洁急步追上,劝说父亲:“你非守土之臣,暂且忍一忍,以图再举。”侯峒曾不应,径直走进侯氏祖祠,恭敬拜辞。两个儿子相随礼拜后,恳求父亲赶快出走。侯峒曾喊着说:“我死志已决,不必多言了。祖母健在,你们应代我好好侍奉,为何光恋我?”两个儿子恳求同死。侯峒曾神情激昂:“你们随我而死,并非尽孝。走吧!”说罢,大步走向后园的叶池,仰天长叹高呼:“吾头尽可断,吾节不可移。”纵身一跃,投水自沉。

  耳闻父亲誓言震天,侯玄演悲痛欲绝,对侯玄洁说:“我是长子,从义是份内事,兄弟你快走!” 侯玄洁争辩:“兄长!你是长房长孙,要恪守宗祠,传承家族。由我从义才适当啊!”兄弟俩争执不下,慨然相抱,同呼:“我等头尽可断,节不可移!”一转身,竟相继投水,慷慨殉难。

  清军蜂拥冲入城内纵火、抢掠、屠杀。嘉定城内外血流成河,史称“嘉定三屠”。

  满门忠节

  嘉定城破之时,侯岐曾正巧送母亲避乱,幸免遭大祸。各处幸存的侯氏家人先后回到紫隄村隐居。幸存的还有龚太恭人,侯峒曾夫人李氏,侯岐曾夫人金氏、妾刘氏、妪陈氏、婢徐氏、小婢长春,侯岐曾长子侯玄汸及妻子宁若生,次子侯玄泓及妻子孙氏、未婚妻章有渭,三子侯玄瀞及其妻张氏,侯玄演之妻姚妫俞,侯玄洁之妻龚氏,侯岐曾幼子侯玄洵之妻夏淑吉等。龚太恭人得知娘家亲眷、夫家子孙一个个在战火中惨死,悲痛欲绝,但又坚定地对李氏说:“如今我尚存一儿子,你也还有个儿子,侯家香火不绝!”并率领家人含悲为亲人一一收尸落葬。众人为之振奋,誓为侯氏保孤、抚老、守寡。

  清顺治三年(1646)三月,侯元瀞避居在侯氏老宅院西侧的岁寒亭,昼夜奋笔疾书,回顾父亲生平事迹,泣血编写出《年谱》三卷。清兵追捕而来,侯玄汸帮助侯玄瀞出逃,后转到杭州灵隐寺守戒,自己改名换姓,四处流浪。六月间,侯峒曾夫人李氏得知嘉定城内的娘家人已被清兵满门杀绝,悲愤不已,决意殉节。她给婢仆留下遗书,恳求各自设法避难,还特意在东厢房右墙角下埋藏五百金,并给老仆柳恩单独留遗书,拜托其照料年幼的孙儿。

  顺治四年(1647),侯岐曾为保护好友陈子龙,遭清兵捕杀。龚太恭人投池水殉节,侯岐曾妾刘氏、侯玄泓妻孙氏等相随自杀身亡。夏淑吉等料理后事,又将婆婆金氏接来奉养。岁寒亭成为侯家寡妇们的共同归宿。顺治十八年(1661),夏淑吉、姚妫俞、龚氏、盛韫贞相继去世。康熙十三年(1674),合葬在“侯家坟山”节孝阡,人称“侯氏四贞”。为避遭劫难,紫隄村侯氏后人大多改姓杨或姓徐,相约不应试入仕奉清廷,以务农力耕或设教卖画、治史学问、撰修志书等方式生存,宁可一生布衣,保持本色。

  乾隆四十一年(1776),官府追谥侯峒曾为“忠节公”,专谥批文写道:“明鼎既迁,危城不守,孤忠殉国,名亦不朽。”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