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一生共获赐免死次数110次 死后宗室为何会被皇帝灭族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穆被灭族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免死铁券,又叫免死金牌、免死令、丹书铁券,是古代封建帝王赏赐给功臣将相的免死凭证。理论上说,拥有“免死券”的功臣将相,一旦犯了死罪——只要不是谋反罪,就可以凭皇帝赏赐的“免死券”,保全自己或家人的性命——尽管历史上获得过“免死券”的人,大多都被扣上谋反罪的帽子砍了脑袋,但对于获赐者来说,“免死券”至少是功绩、身份、荣誉的象征,是心理上的护身符。
古代封建君主颁赐“免死券”的历史起源并无明确记载,从现有史料看,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免死券”一般根据功臣将相的功绩大小,给予不同数量的免死次数,少的只免死一次,多的可以免死十几次。
现存最早的免死铁券—钱镠铁券
比如,中国现存于世的最早的铁券实物——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铁券,是公元897年唐昭宗赏赐给彭城郡王钱镠(五代十国吴越国开国君王)的一块金书铁券。上嵌金字铭文333字,其中有“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的内容,明确钱镠本人可以凭此铁券免死9次,其子孙可以免死3次。也就是说,钱镠获赐的这张免死券,可以保自己及后代免除死罪12次。
但这还不是最多的,历史上获得免死券数量最多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名臣李穆——此人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四个朝代,因忠心事主,功绩突出,先被北周太祖宇文泰赐予免死券10次,后又被隋文帝杨坚赐予免死令100次,一生共获赐免死次数110次,可谓荣宠一时。但他死后仅30年,隋炀帝杨广就以谋反罪将其宗室后代灭族。
明朝免死铁券
李穆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他的宗族后代为什么会被灭族?
一、将门出身,智勇双全,营救宇文泰获赐“免死券”
李穆是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是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据史料记载,李广之孙李陵征战匈奴失败被俘后,在匈奴娶妻生子,子孙世代居于北地。北魏鲜卑族拓跋部落入主中原后,李氏家族随之南迁。李穆之父李文保早逝,李穆跟随时任高平都督的祖父李斌落户高平。
李穆自幼聪明机智,很有风采气度。北魏末年,北方各地起义不断,李穆追随宇文泰入关,迎接北魏孝武帝迁都,他办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深受宇文泰赏识信任,不但委以重任,而且允许李穆随意进出其卧室,可见其受宠之极。
李穆也不负宇文泰的重托和信任,他为宇文泰坐稳关陇、在与高欢几十年的对抗中逐渐由弱转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穆形象照
北魏末年,高欢挑拔侯莫陈悦诱杀贺拔岳,宇文泰山统领贺拔岳军后,宇文泰立足未稳,急需击败侯莫陈悦部,提升威望,稳定军心。当时,侯莫陈悦的部下史归占据原州。宇文泰令侯莫陈崇率骑兵偷袭,李穆和他的哥哥李贤、李远等人在城内配合策应,使宇文泰军顺利攻下原州,并活捉史归。
北魏分裂后,作为西魏权臣宇文泰的亲信和得力干将,李穆几乎参加了西魏与东魏的历次战争。期间,他跟随宇文泰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在小关之战中,擒杀高欢得力大将窦泰、收复弘农,名震东魏。
东、西魏沙苑之战中,李穆随宇文泰出战,大败东魏军,高欢丢下8万将士仓惶逃命,宇文泰率军追至河边收兵。李穆建议乘胜追击,宇文泰不听,失去了一次擒杀高欢的绝佳机会。“丞相泰追欢至河上,选留甲士二万馀人,馀悉纵归。都督李穆曰:‘高欢破胆矣,速追之,可获。’泰不听。”(《资治通鉴》)
高欢
最能体现李穆智勇双全的事例,发生在公元538年的东、西魏河桥之战。是役,双方尽率主力,在河桥和邙山之间摆开战阵,双方杀得天昏地暗。
混战中,宇文泰战马中流箭惊跃狂奔,把宇文泰摔在地上,主帅落马,西魏军大乱,四处逃散,东魏军迅速包围上来。万分危急之时,都督李穆跃马来到宇文泰面前,一边佯装用马鞭抽打宇文泰,一边怒骂:“你们的首领跑哪去了?丢下你这个小兵在这儿!”边骂边将马匹交给宇文泰,命令他上马逃命。东魏士兵看到李穆如此粗暴地对待落马的宇文泰,都以为宇文泰是个一般士兵,也就不再全力对付他们,二人迅速冲杀解围而逃。
“河桥之战,太祖所乘马中流矢惊逸,太祖坠于地,军中大 扰。敌人追及之,左右皆奔散,穆乃以策抶太祖,因大骂曰:‘尔曹主何在?尔独住此!’敌人不疑是贵人也,遂舍之而过。 穆以马授太祖,遂得俱免。”(《周书》)
宇文泰大难不死,返回军中后,和李穆相对而泣,激动地对身边人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事的,必定是李穆!”
宇文泰形象照
过了很久,宇文泰仍念念不忘李穆的救命之恩和舍己救人的高尚节操,感叹说:“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李穆不顾自身安危,救我于危难之中,即使给他再高的官职、再多的财物,也难以报答。”因此,以朝廷名义赐其免死铁券。
“赐以铁券,恕其十死。寻加开府,领侍中。”(《隋书》)——饶恕李穆十次死罪,不久又升其为开府仪同、侍中之职。李穆的儿子、兄弟侄子及家族亲属全部加授官职、重重赏赐。
宇文泰去世后,北周政权建立。李穆作为北周太祖宇文泰的亲信重臣,在北周明帝、武帝朝,仍然受宠不衰。
二、拥戴杨坚,篡周建隋,隋文帝允其“百死不究”
公元580年,年仅8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静帝年幼,皇太后杨丽华之父杨坚矫昭辅政,升任大丞相,开始把持朝政。相州总管、蜀国公尉迟迥(宇文泰外甥)看出杨坚有篡周自立的野心,就拉拢宇文宗室势力,举兵讨伐杨坚。
尉迟迥派亲信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联络时任大左辅、并州刺史的李穆,劝说李穆联合出兵。从当时的形势看,并州兵精粮足,李穆又是北周的亲信重臣,而尉迟迥是北周外戚,势力强大,如果李穆与尉迟迥联合,不但足以抗衡杨坚,而且师出有名。
尉迟迥
李穆之子李士荣也劝父亲加入起兵阵营,消息付出后,杨坚马上派李穆的另一个儿子李浑去劝说父亲,晓以利害。李穆权衡之下,说:“周王朝的气数已尽,这是上天的安排,我怎么能违背呢?”于是扣押了尉迟迥的使者交给杨坚。
为表示自己的忠心,李穆还派儿子李浑亲自去京城给杨坚送上了两件礼物:一件是一只熨斗,一件是十三环金带(天子所用),并附密信:愿丞相熨平天下,早登大位。
“穆遽令浑入京,奉熨斗于高祖,曰:‘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高祖大悦。”(《隋书》)
“乃遣使谒隋文帝,并上十三环金带,盖天子之服也,以微申其意。”(《周书》)
杨坚收到礼物和密信后大喜,将李穆的意思传达给百官,并对李穆的儿子、侄子加官封爵,借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李穆还把任朔州刺史的尉迟迥之子尉迟谊抓起来押送京城,并派大军攻打尉迟迥军。叛乱暂时平息后,李穆再上密表劝杨坚即位。在李穆的带动下,朝臣只好跟着“劝进”。公元581年2月,北周静帝下诏禅位,杨坚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隋”。
隋文帝杨坚剧照
作为率先上表劝进的李穆,从宇文周的重臣,“华丽” 转身,又成了隋文帝杨坚篡周建隋的第一功臣。李穆的做法,连他的侄子李崇都看不过眼。得知李穆劝杨坚即位的消息后,李崇曾悲伤叹息说:“我们李氏家族几十人在朝廷为官,如今宇文氏有难,竟然背叛而去,以后有什么面目见人啊!”
杨坚确定“受禅”日期后,李穆马上进京朝见“新皇帝”,杨坚降坐施礼,当即拜其为太师,连李穆尚在襁褓中的子孙,也都封为“仪同”之职,李穆家族在朝中为官的达一百多人。“于是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穆之贵盛,当时无比。”(《周书》)
杨坚心里清楚,如果不是李穆带头支持,他纵有篡周之心,也不见得如此顺利,因此,即位后专门下诏给李穆:“自今以后,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隋书》)——从今以后,李穆如果犯了死罪,只要不是谋反大罪,即使应该处死一百次,也不加追究。
隋文帝以李穆拥立之功,赐其百次免死令,李穆的人生达到了顶峰。公元586年,李穆病逝,享年77岁。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朝,一生受宠不衰的四朝重臣,终获善终。
杨坚和皇后独孤氏
三、家族显赫,杨广猜忌,一句谶语横遭灭门惨祸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广病逝,隋炀帝杨广即位。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昏君,在位期间,好大喜功,四处征战,滥用民力,奢侈无度,很快搞得民怨沸腾,变乱四起。
从611年起,外有王薄、窦建德、杜伏威、李密等起义不断,内有杨玄感等兵变叛乱,隋炀帝疲于应付波及范围越来越广的混乱局势,变得神经兮兮。史载,面对动荡不安的局面,隋炀帝经常在睡梦中惊醒,夜里需要宫女轻抚摇动才能入睡。
“(隋炀帝)每夜眠中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资治通鉴》)——用现在的话说,隋炀帝被各地兵变搅得心烦意乱,得了焦虑症。
社会动荡,流言满天飞。当时社会上到处流传“杨花落,李花开”,隋炀帝极为忌讳。恰巧有个叫安伽隐的术士很得杨广宠幸,他也对隋炀帝说“李氏当为天子”,鼓动隋炀帝尽快诛杀全国李姓之人。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还经常做恶梦,梦到洪水淹没都城,冲毁皇宫。现在又听到传得沸沸扬扬的“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联系到以前梦到的洪水,脑中不由自主浮现出了一个人——李敏。
李敏时任将作监,隋炀帝早就知道李敏小名叫洪儿,虽然李敏只是个负责工程建设的四品官,但他的家族却是隋朝第一望族:其祖父就是获赐百道“免死令”的隋朝开国功臣李穆,其叔父李浑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国公,李穆的另外几个儿子——李惇是凤州刺史,李雅是大将军、荆州总管,李氏子孙全都封公封侯,位高权重。
想到这里,隋炀帝再也坐不住了,直接传来了李敏,当面告诉他外面流传的谶语,希望他尽快自杀。李敏非常害怕,回去后就把此事告诉了他的叔父李浑、堂弟李善衡等家族亲人。李氏族人知道大事不好,就多次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时或言敏一名洪儿,帝疑‘洪’字当谶,尝面告之,冀其引决。敏由是大惧,数与金才(李浑)、善衡等屏人私语。”(《资治通鉴》)
隋末农民起义不断
李浑的妻兄宇文述以前因为经济纠纷和李浑有矛盾,就借机安排亲信裴仁基上表诬陷李浑家族密谋造反。正等米下锅的隋炀帝于是下令收捕李浑家族。因查无实据,宇文述就诱骗他的妹妹、李浑之妻宇文氏作证,诬告李浑、李敏等人谋反之事属实。
公元615年3月,隋炀帝以谋反罪将李浑、李敏等李氏直系宗亲32人全部处死,其余三亲以内的亲族全部发配充边,宇文氏也被毒死。此时,距李穆离世仅仅30年。自西魏、北周以来,荣盛80余年的李穆家族也由此画上了句号。
关于李穆其人,历史上多有争论。论才智,无疑称得上智勇双全的“人杰”;论功绩,他辅佐宇文泰奠定北周基业、助力杨坚篡周建隋,为结束乱世、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论人品,他虽然舍死救人、对宇文泰忠心耿耿,但面对北周危亡,他两次进劝杨坚篡周自立,又间接促进了北周的加速灭亡。他历事四朝,忠心事主,却很难说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您觉得李穆到底是不是忠臣呢?
(参考史料:《隋书》《周书》《资治通鉴》)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唐朝人吃隋朝粮食”的说法,在后世看来为何绝非空穴来风?
- 11-30 杨广三征高句丽时,杨玄感叛乱为何成了压死隋朝的稻草?
- 11-29 在与隋朝的对峙中,突厥如何分裂成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 11-29 隋朝这样能动员百万人力的国家,为何却打不过高句丽?
- 11-29 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汇成哪三支强大的反隋主力?
- 11-29 隋朝官员柳彧为何要上书,请求禁止元宵节这般盛大的节日?
- 11-29 隋朝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没有王朝可以比肩?
- 11-29 究竟是怎样的财政制度,才造就了隋朝的富有和强大?
- 11-28 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这是隋朝哪位大臣的名言?
- 11-28 一个大奸臣就可以毁掉一个国家,隋朝时期的大奸臣是谁?
- 11-28 隋朝国祚虽短,但它对历史的前进做出了什么巨大贡献?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