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张辽为什么没有被骂三姓或者五姓家奴?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张辽为什么没有被骂三姓或者五姓家奴?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关于张辽的战绩,比如东海平昌豨,合肥大战孙十万等等,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过,今天就不做过多着墨。

  今天的文章主要说一件事:张辽这个人,其实也是换公司的达人,跳槽界的强者,为什么就没有人骂他三姓家奴?

  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要骂,至少也是五姓家奴: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曹操(开个玩笑)。

  接下来,我整理了3点,张辽在转换阵营的时候,做的不错的小技巧,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当然,这一定不会是全貌,或是唯一的历史真相,但至少可以帮大家想想古今的英雄人物成功,绝对不会仅仅只是靠一两次的幸运而已。带“枪”投靠

  张辽原本是一个基层公务人员,后来并州刺史丁原发现他的才华,就提拔他为从事。哪方面的才华呢,不好说。

  我们接下来先看看张辽每次转换工作环境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丁原派张辽带着兵马进到洛阳,去找大将军何进;然后何进又派张辽带人到河北募兵;何进挂了之后,张辽带兵从属于董卓;董卓挂了之后,又带兵从属于吕布;吕布被西凉军团排挤逃出长安,张辽也跟着来到徐州担任鲁相,相当于是镇守一方的行政负责人,不是纯军职。

  因此,在《英雄记》里面则称呼张辽是北地太守。我们可以注意到,张辽的每一次移动,几乎都是带着自己的兵马班底,俗称“带枪投靠”。

  以现在的职场来举例,就是整个团队跟着主管走。他担任鲁相的时候才28岁,在东汉乱世,仍然是相当了不起。

  带枪投靠的优点当然很多,除了成为空降主管,马上就有即战力之外,老板多半也会给你适度的尊重空间,毕竟你下面还有人要养。

  但是光有一群小弟还不够,张辽的团队,当然还要让曹操曹老板看到他们的表现。加入之后要争取立功机会

  在加入新阵营后,他必须要赶快争取立功的机会。在五子良将中,我们扣掉“先登王"乐进不看,张辽、张郃这两个降将的身份比较像,他们都是原本曹操正在打仗的敌营将军。

  而于禁跟徐晃相对来说属于和平转移。而于禁又曾经是曹操恩人鲍信的属下,后面两者的信任基础,是比二张高很多的。

  神奇的是,张辽在不能说是很有利的开局中,向上爬升的速度飞快,甚至超越了徐晃,这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呢?

  我认为他不仅是争取出战机会,而且还努力打造出让曹老板印象深刻的战功。张辽加入曹军没多久,就在夏侯渊的陪同之下,到东海围剿角头老大昌豨。

  夏侯渊这个小主管,多半也是在担任考核的任务,要跟曹操汇报张辽是不是真的如传闻中那么勇猛。

  结果在这次的出围过程中,张辽观察到对手昌老大的战意薄弱,似乎有投降之意,于是他就假传了曹操的命令,单枪匹马进入敌人位在山上的营寨,成功劝降昌豨,还带他一起去拜会曹操。

  曹操看了之后点点头,就把昌豨打发走了,接着关起门来,眉头一皱,责怪张辽说,“你身为大将,下次不要再这样以身犯险了”。

  此时张辽大概是用他那双诚恳的大眼睛,看着曹操说,“多谢主公关心,我心里想的是靠着主公的威名,去收服四方的贼寇,他们感动都来不及,必定不敢害我。”

  以张辽的本事,要打爆一个地方角头,绝对不是问题。换成张郃,大概就是直接碾压过去,然后史书上留下“东海破昌豨”5个字。

  反观张辽,则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搏得了几百字的版面。当然这种嘴上功夫不能常用,一个没有实力,纯粹靠嘴皮子的同事,是很惹人讨厌的。

  后来,张辽在跟曹操一起平定北方的过程中,就展现了各种花式得分技巧。包括真刀真枪攻下城池,或者用威胁利诱劝降敌将,甚至秀了一手单挑,在阵前斩杀了单于蹋顿。

  张辽用实力告诉曹操:教练,我根本就是万能球员,一定要把我排入先发5人的名单中!因为立下了这些战功,让张辽有了担任小主管考核别人的机会。

  他在天柱山之战中,带领张郃去讨伐陈兰这个叛党。张辽考核张郃?不对啊,他们都是五子良将啊,为什么张辽爬的这么快?这就要来到今天的第三点。

  换老板的黄金时机

  换老板的时机,不能早,也不要太晚。前面说到张郃与张辽都是降将,作战能力坦白讲也是各有千秋。张郃后来在西线作战,深获获夏侯渊的肯定,也曾经挡住蜀汉的攻势,不是浪得虚名的。

  张郃原本是在袁绍的手下工作,他是什么时候投降曹操的呢?他是在两军即将黄金交叉的关键时刻,弃船逃亡。

  总之,张郃跳槽的时候,老东家袁绍是还活着的,他的离开就算不是压垮原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也造成了不小影响。

  而张辽他每次换工作,多半都是选在大势将定的时候,才转投新的阵营,虽然不是死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那种人,但也不是看到风向一变,马上就投降的墙头草。

  有趣的来了,回到刚刚说的天柱山之战,张辽是个小主管,然后带着张郃同行,这两个人有没有一些交流互动呢?

  以下完全就是我的个人猜想,没有足够的证据。天柱山的地势险峻,道路又十分狭窄,张辽领兵到了这里,手下的将军都劝他说:大人啊,我们兵力不多,道路又危险,还是不要轻举妄动吧。

  张辽怎么回答呢?他说:勇者无惧,冲冲冲!此时的手下将军有谁?有没有包含张郃在内?我只要想想后来张郃在劝诫司马懿的场景,我个人觉得是有87%像啦。

  而且观察后来陈寿留下来的记录,天柱山之战结束的领奖名单里,于禁、张辽都有封赏,张郃呢?照时间推断,他应该已经飘向西方,去支援夏侯渊作战。

  而他为什么会战争打到一半,就飘向西方?又是谁上文让他调职?我觉得张辽很可能就是那个幕后操盘手。

  回顾今天提到的张辽在跳槽过程中,具备的三种要素:第一拥有自己的班底,第二争取立功机会,第三慎选合适的时机。

  同时别忘了,张辽还有一颗善于察言观色的心。我们常常会说,职场上面,做人比做事重要,我个人觉得,这么说稍微有点武断,与其要说哪个比较重要,不如说是路线选择,还有个人天赋的问题。

  认真说起来,做人做事的能力,都应该要求自己至少六十分及格,剩下的部分,就看你喜欢把技能点到哪一条路线。

  之前说过的太史慈,还是今天的张辽,他们可以说都是把武将最高荣誉作为努力目标。两个人风格虽然不同,但都是颇为成功的典范。

  乱世当中,能力会决定你的成就,会做人又会做事的张辽,他顺理成章的就以五子良将头牌的名声,流传后世,而非三姓或五姓家奴。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