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秦良玉是什么实力?明代的花木兰,保家卫国被封忠贞侯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良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国难思良将,晚明多事之秋,明朝也涌现了多位英雄,如熊廷弼、孙传庭、袁崇焕。崇祯皇帝十分吝啬,他流传下来的御诗有据可查的仅五首,但其中四首居然写了同一个人——四川女将秦良玉。

  此人巾帼不让须眉,忠君爱国、保卫本土、抗击贼军,虽无力改变大局,但其用兵之奇、忠君之情不下孙传庭、袁崇焕等。南明封其为“忠贞侯”,且不说女性封侯如何,单看“忠贞”二字,就可知秦良玉的地位。

  一、秦良玉出生时的情况

  秦良玉,字贞素,重庆忠县人(当时为四川忠州)。《明史》赞之曰:“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秦良玉的家族四川秦氏乃望族,向上可追溯至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当时秦氏始祖秦安司从湖北麻城迁入四川,于四川忠州驻足,秦良玉当为秦安司九世孙。随着秦氏在忠州稳扎稳打,最终成了当地一支举足轻重的大族。

  至秦良玉出生的万历二年(1574),当时大明已入迟暮,虽因张居正改革政局尚且安稳,但明朝多年的积弊、贪腐已经严重侵蚀了根基,和平只是假象。朝廷权威下降,帝国内部不稳,就会激起野心分子的异心,地方土司离异倾向严重。万历十八年(1590),播州土司杨应龙和中央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万历二十年(1592)出现了宁夏哱拜之乱;万历二十七年(1599),杨应龙全面造反。

  秦良玉的父亲秦葵,熟读儒家经典,见识长远,文化素养极高,以儒家忠君爱国为准绳。面对乱世,秦葵认为必须要教会孩子们(秦良玉上有兄长邦屏、邦翰,下有一弟民屏)防身自卫、保家保土之术。秦良玉虽为女子,但为父亲所喜爱,所以她没有像传统女子一样攻读《女训》、学习女红,而是和兄弟们一起学习儒家文化、兵法古籍、刀枪棍棒,防止在乱世中“徒为寇鱼肉”(《明史》)。

  二、初次上阵

  秦良玉成年后,嫁给了当时的四川石砫宣抚使马千乘。马千乘为东汉收复交趾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两家可谓门当户对。

  万历二十七年(1599),播州杨应龙正式造反,官军四面围剿杨应龙,播州北部四川布政司亦受命出兵。四川布政司即征调各地土司出兵,马千乘遂率军三千出征。

  丈夫出征平叛,秦良玉没有安稳地待在后方,父亲的教育让她知道为国尽忠、替君解忧是为臣之道的道理。所以秦良玉单率五百军士,“裹粮自随”(《明史》),这是秦良玉第一次真正上阵。初次上阵,秦良玉不下须眉,她与副将周国柱和叛军在邓坎周旋,运用从小熟读的兵法,成功将叛军遏制在了邓坎。

  万历二十八年(1600),叛军趁着官军夜宴之际偷袭,秦良玉夫妇合力将其击败,并且率军反攻,转败为胜,秦良玉进而乘胜追击,深入敌境,接连攻破贼军七个城寨,率领酉阳诸军攻取播州重地桑木关,以此功绩“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播州平叛之后, “良玉不言功”(《明史》),足见其纯良淑德,谦虚低调。《明史》评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三、任职宣抚使、忠贞不二

  播州平叛之后,诸路军队归乡。其后,秦良玉丈夫马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明史》),秦良玉继承丈夫职位,成为宣抚使。任职之后,《明史》赞其“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其训练的“白标兵”成了明末西南地区的精锐,也是明末朝廷为数不多的精锐。

  虽然丈夫受奸佞诬陷而死,但秦良玉政治立场坚定,对大明忠贞不二。泰昌时期秦良玉和其兄邦屏、邦翰参战辽东,邦屏、邦翰具死王事。当时的兵部尚书张鹤鸣说:“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秦良玉)、酉阳二土司功。”(《明史》)

  天启元年(1621),四川另一土司奢崇明造反。奢崇明以重礼和杀夫之恨游说秦良玉,希望和她共同割据四川,秦良玉言辞拒绝,并将使者和礼物全部掷了出去。使者居然出言不逊,惹得秦良玉大怒,拔出佩剑将其砍为两段。秦良玉旋即号召部曲,加入官军,参与平叛。

  当时奢崇明已占据山城重庆,入渝之路崇山峻岭、崎岖难行,且入渝要道二郎关至浮图关一路被贼军重兵把守。平叛总兵杜文焕多次进剿都功败垂成,秦良玉遂主动请命绕过崇山峻岭,与明军前后夹击,杜文焕同意。

  当时贼军只防正面明军,没想过有人敢翻越崇山峻岭绕道后方,结果被秦良玉率领的铁甲银枪、蛮靴白马的白标兵直入后方,贼众溃不成军。官军顺利攻克二郎关至浮图关全路,直捣重庆。

  四、抗清勤王

  崇祯三年(1630),永平四城被清军攻陷。北京局势岌岌可危,崇祯帝下诏天下勤王,但只有卢象升真正带兵勤王,其余重臣只是起兵做样子,徘徊不前。和这些饱读诗书的大明重臣相比,乡下土司秦良玉不畏艰险,“出家财济饷”(《明史》)誓师勤王,从重庆不远万里入北京。

  虽然各路勤王军也龟速前行到了蓟门一带,但再无动作,不敢正面抗清。只有秦良玉劳师远行,领疲弱之师率军出击,在友军配合下,一举收服了遵化、永平四城,解除了清军的威胁。事后,崇祯帝亲封秦良玉一品夫人,写了御诗四首,称赞秦良玉。

  崇祯帝殉国后,清军野蛮南侵,明朝藩王拿起了明朝大旗,以南明之旗继续抗清。远在西南的秦良玉已是73岁高龄,面对国都被破、百姓被屠、敌我势力完全不成比例的局势,欣然接受了南明隆武帝的受命诏书,任太子太保、忠贞侯、总镇关防,准备以垂暮之年率军再次远征、勤王福建、继续扶明灭清。但是因为郑芝龙叛变朝廷,秦良玉未能远行。

  永历二年(1647),南明昭宗皇帝朱由榔下旨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授职四川招讨使,名义上统辖四川全境军马。可惜几日后,秦良玉逝世,南明也在内讧中彻底灭亡。

  相比于花木兰、穆桂英等文学作品塑造出来的巾帼英雄,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良玉在今天的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其一生也曾受到无数名人赞赏。崇祯帝为她作御诗四首,就是近代以来其爱国精神也被人所称颂,革命党秋瑾先生说道:“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冰心先生亦对秦良玉很是崇拜:“有谁像秦良玉一样?一生的精神,都拿来放在安内攘外,剿贼御侮上面呢?她一生为国家奋斗,为民族牺牲。”秦良玉的忠君爱国精神是超越古今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