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夷陵之战后,陆逊为什么不追刘备?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夷陵之战后,陆逊为什么不追刘备?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功盖三分国,成名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是杜甫的《八阵图》,他将“八阵图”与“三分国”相提并论,可见“八阵图”的重要性。

  传说,诸葛亮巧布“八阵图”,发生在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后。

  陆逊火烧连营,大破蜀军,刘备率领着残兵败将,狼狈逃入白帝城。陆逊带领的追兵,则是被江边的一堆乱石所困,这就是诸葛亮事前摆好的“八阵图”。不若是诸葛亮的丈人出手相助,陆逊就被困死于其中了。

  很显然,“八阵图”之事纯属虚构,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如果此阵真的如此神奇,诸葛亮为何不在当年关羽驻守的荆州摆上几个呢?

  那既然“八阵图”是假的,当年孙吴在夷陵之战大胜以后,是否真的追击过刘备呢?白帝城离吴蜀边界不远,如若吴军追击,刘备又怎能全身而退,并且在此安渡余生呢?

  一、孙权是否追击过刘备?

  夷陵之战后,蜀军不仅失去了所有精锐主力,就连刘备也因为羞愤难当、大病不起。如果吴军全力追击,擒拿刘备不是没可能。此时,刚刚取得完胜的吴军,动向又是什么呢?

  《三国志》记载:

  “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摄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

  “吴军骁将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擒,乞复攻之。”

  大胜以后,孙权确实派遣了将军李异、刘阿等人,紧随刘备之后,一支追到了南山这个地方。

  陆逊破刘备是在六月,而当年八月,这支追击部队就主动退兵,没有再追了。

  当时,吴军中的徐盛、潘璋、宋谦等将领也纷纷请战,认为此时攻打白帝城,定能捉拿刘备。

  当然,刘备面对吴军咄咄逼人的态势,也有自己的对策,那就是急令此前在江州准备策应的赵云进兵白帝城。而与此同时,在巴西郡的阎芝、马忠也发兵数千,赶来支援刘备。

  有了这样两支部队,可以暂时保障刘备的安全,但这并不是孙权放弃继续进攻的主要原因。

  因为如果此时他令陆逊以得胜之师急攻白帝城,而成都的蜀军因为道路险阻,又不能及时增援,还是很有可能成功将刘备擒拿的。

  然而,历史的剧本却没有这样上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旁观者开始搅局了。

  二、曹丕“不合时宜”的介入

  孙权之所以不敢出动大军继续追击刘备,主要原因还是源于一直作壁上观的曹丕,此刻开始对吴国展开了军事行动。

  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已经通过施展他高超的外交手腕,成功稳住了曹丕。

  曹丕废掉汉献帝刘协而称帝后,孙权没有像刘备那样口诛笔伐,而是顺势承认曹丕的皇帝身份,并向其称臣,接受了“吴王”的封号,还把原来在荆州被关羽俘虏的于禁送还北方。

  曹丕也不傻,他为了考验孙权的诚意,坚持让他把儿子孙登派到洛阳做人质。而孙权则是以各种借口,故意敷衍曹丕,为夷陵之战争取时间。

  曹丕最后看穿了孙权的把戏,加上准备已经充分,于是派兵攻打东吴。

  所以,当吴将徐盛、潘璋等人信誓旦旦的请求擒拿刘备时,比他们更具战略眼光的陆逊等人,则坚持认为不要追击。

  孙权也审时度势,立即下令不再追击刘备,他把主力部队转移,以抵御曹丕的正面威胁。

  曹丕进攻东吴,算是间接救了刘备。

  那么问题来了,曹丕为何不趁吴蜀两国大战之际坐收渔利,而是在双方战罢后又兴风作浪呢?

  其实,曹丕此前面临的国内问题也不少,这导致他几乎无法顾及孙刘两家的夷陵大战。

  一方面,曹丕不仅要彻底清除曹植、曹彰两个弟弟以及他们的党羽,稳固住自己的地位,同时还要面对自己老妈卞太后对他的牵制和掣肘。

  另一方面,曹丕代汉自立,虽然有老爸曹操多年以来的铺垫,但他的行动还是太仓促了,接班魏王之位还没几个月就把原来的皇帝给赶了下去。

  两汉存在了前后四百年,虽然最后名存实亡,但曹丕贸然行事必然造成了比较大的动荡,魏国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而当曹丕准备收拾戏弄了他的孙权时,夷陵之战已经打完了,他已经错过了灭吴或者灭蜀的最佳时机。

  不过,对于孙权来说,曹丕的这种介入还是“不适时宜”的。孙权无法再追击刘备,只能腾出手来应付曹魏的威胁。

  公元222年十月,吴魏两国正式开战,双方在南郡、江陵等地展开鏖战,结果孙权在战败刘备之后,再胜曹丕。

  三、不追刘备才是最优选择

  夷陵之战后,刘备在白帝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他主动遣使至吴国,与孙权修好。

  孙权因为此时尚与曹丕周旋,没有立即答应。而当魏吴两国撕破脸开战时,孙权又立即派人到白帝城,答应与刘备和好。刘备去世时,孙权也派人前去吊唁,双方关系正式“破冰”。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又派邓芝出使吴国,两国再续“前缘,一直友好相处直至蜀汉灭亡。

  可以说,在曹魏这个时刻虎视眈眈的强大敌人面前,孙刘两家选择结盟而不是互殴,这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所以,夷陵之战后,即便是没有曹丕出兵介入,孙权也很有可能选择放弃追击刘备。

  因为即便是孙权能擒住刘备,蜀国也必将陷入混乱,而到时候趁机而入收割胜利果实的,可能是更具优势的魏国,而不是吴国。不追击刘备,才能实现孙吴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一旦蜀国灭亡,接下来倒霉的就是吴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作为战略家的孙权,怎么可能不懂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