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王竑为什么会上奏弹劾自己?真相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明代第一硬汉王竑是什么人?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每个朝代都有很多故事,以及令人敬佩的人物,尤其是延续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宁可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也不屈膝投降的朱由检,在他们身上有帝王的尊严,也有普通人的平凡经历。

  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各有各的特点与传奇,确实值得仔细琢磨。但是,咱们今天不谈皇帝,聊一聊不太知名的大臣王竑,他在朝堂之上,带头打死锦衣卫指挥使,为了救百姓于水火,连自己都弹劾,堪称明代第一硬汉。

  王竑出生于明永乐十一年,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豪迈的性格,不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作为读书人,王竑勤奋好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座右铭。正统四年,二十六岁的王竑考中进士,或许皇帝清楚王竑的性格,让他到户部担任给事中。

  给事中为正八品文官,官衔虽然不高,但权力却不小,跟御史差不多,负责弹劾百官,监督六部大臣,甚至连圣旨都可以驳回。这一职位,仿佛为王竑量身打造,他对此非常满意,工作积极负责,只要抓住证据,连皇帝都敢怼,更别提文武百官。

  太监王振,仗着明英宗的宠信,飞扬跋扈作威作福,后来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更加嚣张,一些大臣称王振为翁父,并且争相讨好。王竑对王振恨之入骨,多次上书弹劾,奈何明英宗不搭理王竑,依旧把王振视作心腹,对王竑的弹劾置之不理。

  尽管王竑得罪了王振,但王振没能把他怎么样,毕竟王竑的工作就是劝谏皇帝,弹劾他认为有问题的大臣,包括宦官。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在王振的一顿忽悠下,不顾群臣反对,御驾亲征,敌人是侵扰边关的瓦剌大军。出征之前,按照流程,明英宗让弟弟朱祁钰监国,以防不测。

  既然劝不住皇帝,只能选择服从,为保证明英宗的安全,随行人员的阵容比较豪华,既有精通军事的兵部尚书,也有负责后勤的户部尚书,另外还有内阁学士。但是,明英宗竟然不许文武大臣参与重大决策,一切都由太监王振说了算,群臣敢怒不敢言。

  王振只是个太监,根本没有指挥作战的能力,何况几十万大军。得知前线将士惨败,王振吓得不轻,打了退堂鼓,下令趁早撤退。但在撤退之前,决定带着大军从他的家乡转一圈,脑袋进水的明英宗,居然也同意如此荒唐的做法。

  因为王振的愚蠢安排,错过撤退的最佳机会,也先率领瓦剌军队追来,明军仓促应战,战死者不计其数,只好躲到土木堡。在此之前,怒气滔天的护卫将军,直接把王振砸死,一泄心头之恨。王振虽然死了,但眼前的危机没有解决,最终发生土木堡之变。

  噩耗传到京城,大臣们炸开了锅,郕王朱祁钰赶紧召集群臣开会,商议如何应对,王竑也众多开会人员中的一位。右都御史率先发言,请求郕王下令诛杀王振全族,其余人员纷纷附和,表示赞成右都御史的建议,并说:“若不奉诏,臣等死不敢退。”

  郕王朱祁钰,哪见过如此阵势,不知如何是好,打算暂停会议,改日再商量。郕王的犹豫不决,激起了大臣的愤怒,他们堵着大门不让郕王离开,明代两百多年最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就此开启,主导者并非武功高强的武将,而是平日里文质彬彬的文官。

  郕王惊呆了,看来不同意他们的建议,估计连午饭都吃不上,只好让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前去王振家抓人并抄家。马顺呵斥群臣退下,性格暴躁的王竑再也忍不住了,他冲着郕王喊道:“马顺与王振是一伙的,陷害忠良的事没少干。”而后开启暴走模式,抓住马顺的头发,用尽全力扇他的脸。

  接下来发生的事,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只见硬汉王竑抱住马顺的脸,狠狠地咬下去,生生咬掉一块肉。其余大臣看王竑出手了,没有站着看热闹,而是加入殴打马顺的阵营,活活把马顺打死。马顺比较荣幸,成为明代唯一一位被文官在朝堂之上打死的锦衣卫指挥使,如果当时有吉尼斯纪录的话,马顺必然榜上有名。

  社会我竑哥,人狠话不多,王竑没有停手,红着眼说:“宦官毛贵、王长随,也是王振的心腹。”此时郕王朱祁钰已经吓傻了,二话不说让侍卫把毛贵、王长随拉出来,王竑等人又抡起拳头一顿猛打,直到把毛贵、王长随打死才算完事。冷静下来后,王竑感觉自己闯祸了,虽然马顺、毛贵等人该杀,但未经刑部审讯,他带头把人活活打死,违背朝廷律法,藐视郕王的存在。

  新任兵部尚书于谦,眼看郕王要离开朝廷,死死拽住郕王的衣服,请他给群臣一个说法。话句话是,就是让郕王宣布马顺等人罪有应得,殴打马顺的大臣无罪。朱祁钰看于谦的架势,不答应肯定不行,于是说:“诛乱臣,所以安众志。廷臣忠义,朕已知之,卿等勿以德言介意。”

  王竑因带头打死锦衣卫指挥使之事,成为同僚心目中的硬汉,也被提拔为佥都御史,还奉命镇守居庸关。后来,王竑担任淮安、扬州、徐州巡抚,并兼理两淮盐税。景泰四年,凤阳、淮安等地发生水灾,王竑开仓放粮赈灾,但灾民数量太多,向朝廷求援也来不及。于是,一心为民的王竑,让徐州广运仓的宦官开仓赈济灾民,宦官断然拒绝。

  既然如此,王竑再次展现出硬气的一面,对那位宦官说:“要么你主动开仓,要么我把你打死,然后主动向朝廷请罪。”(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宦官不敢不从,只能打开广运仓,灾民对王竑感恩戴德。事后,王竑上书弹劾自己,毕竟越权办事,不符合朝廷规定,但为了百姓,他一点都不后悔。

  景泰帝并未责怪王竑,反而高兴地说:“贤哉都御史!活我民矣。”不久后,王竑升任左副都御史。明英宗复辟后,因谗言罢免王竑,但后来幡然醒悟,再次启用王竑,又让他到淮安和扬州做巡抚,当地百姓列队欢迎王竑,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明宪宗时期,王竑官至兵部尚书,七十五岁去世。

  王竑的一生,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只要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龙潭虎穴都敢闯,不在乎个人安危。清朝军机大臣张廷玉,对王竑极为敬佩,张廷玉说他是“天顺、成化间,六部最称得人”。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