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一句话得朱棣重用,历经四朝屹立不倒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杨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不乏政治上的黄金组合,这些人各有所长、形成互补,齐心协力在各自的时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明代,这种黄金组合当首推“三杨”组合。
“三杨”分别是指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他们各有所长,其中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三人优势互补,齐心协力,逐渐形成了政治上的黄金搭档——“三杨”组合,
在他们的尽心辅佐之下,仁宗、宣宗两代皇帝终得开创足以与唐代贞观之治相媲美的盛世——仁宣之治。而三人虽然生在同一时代,但是崛起之路却不尽相同,其中杨荣最富有传奇色彩,他是仅凭一句话就得到朱棣赏识,最终逐渐得到重用并崛起的。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后胜利,剩下的事情就只差进入皇宫登基为帝了,然而在进入皇宫的路上,朱棣被杨荣拦下了:
''殿下是先拜谒太祖(朱元璋)陵呢,还是先即位?''
杨荣这么说是有来由的。
朱棣之所以将起兵造反叫靖难之役,是因为朱元璋立国时,在皇家家训《皇明祖训》里规定了这样的一条,那就是天子身边出现奸臣的时候,为了防止奸臣篡国藩王有起兵清君侧之权,朱棣正是咬住了这条祖训,在建文帝听信身边大臣建议削藩,即将要削到自己头上时,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才有了靖难之役的叫法。
杨荣实在是聪明绝顶,他深知,
朱棣将《皇明祖训》作为自己造反的遮羞布,不管他造反是否合理,但至少还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
现在“靖难”也成功了,朱棣在高兴之余,竟然把最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既然自己是按照祖训起兵靖难的,那现在事情成功了,是不是首先得去向老爹报告啊?
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朱棣竟然把这茬事给忘了,因此,杨荣才拦住了朱棣的去路,及时提醒了他。
听了杨荣的建议,顿时醍醐灌顶的朱棣即刻调转马头,先去拜谒了明太祖的陵墓,也算是向老爹汇报了工作,之后再进宫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永乐皇帝。
杨荣也凭着这一句话,开始得到朱棣的赏识,并逐渐被委以重任,而杨荣也确实不负朱棣厚望,与杨士奇、杨溥先后辅佐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皇帝,为开创“仁宣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