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是个怎样的人?皇叔造反他都没处死?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4分类:历史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明宣宗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年)在位时开创了盛世“仁宣之治”。并且是一位精于绘画的皇帝,在艺术造诣上,朱瞻基还是略逊于宋徽宗赵佶,然而在运用绘画的政教功能方面,贤明的朱瞻基则远胜于昏庸的赵佶,今藏故宫的《松荫莲蒲图》即为朱瞻基这类作品中的代表。

  对于此图,学者高云萍在紫禁城杂志《画寓仁孝 巧待皇叔——朱瞻基《松荫莲蒲图》的政治寓意》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据清安歧《墨缘汇观》记载,《松荫莲蒲图》第一段右首原有明宣宗朱瞻基正书款云:“宣德二年五月,御笔赐赵王。”钤“皇帝尊亲之宝”(朱文大玺),可知《松荫莲蒲图》系宣德二年(1427年)五月,时年28岁的朱瞻基为赵王所作。赵王即朱高燧(1382—1431年),为成祖朱棣第三子,仁宗朱高炽之弟,宣宗朱瞻基之皇叔。

  朱高燧永乐二年(1404年)被封为赵王。他深受成祖喜爱,受封后并未到藩,而是留居北平。永乐三年(1405年),他获得全权处理西北军务之权。

  从此画画面内容联系到这一时期明宣宗朱瞻基与皇叔朱高燧颇为微妙的关系。关于朱瞻基与朱高燧之间的关系,则须从永乐朝那场历时二十多年的皇储之争说起。成祖朱棣是以藩王名分起兵“靖难”而从皇侄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帝位的。

  除第三子赵王朱高燧外,成祖朱棣还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1378~1425年),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封为燕王世子,“靖难之役”起,他统军万余,挫败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进攻,守住北平城。永乐二年(1404年)被正式立为皇太子。他为人宽厚,喜好儒学,大异于乃父的尚武性格,故“失爱于成祖”,储君之位很不稳固。次子朱高煦(1380~1429年),“靖难之役”中战功显赫,几次扭转了不利的战局。永乐二年(1404年)被封为汉王,他武艺高强,成祖曾轻许将来改立他为储君,故其不甘居于长兄朱高炽之下。四子朱高爔早逝。

  成祖朱棣易储之意时有萌发,加剧了儿子之间的互相争斗。朝野间普遍认为皇位继承问题仍有很大的变数,于是文武群臣大体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文官集团,拥立皇长子朱高炽为皇储;而原靖难军诸将则力主改立次子汉王朱高煦为皇储。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构成了永乐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一大主要矛盾。

  在这场夺储之争中,朱高燧“恃宠,多行不法,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明史》卷一百十八),对朱高炽造成了严重的危胁。永乐七年(1409年)朱高燧第一次谋夺储位的阴谋暴露,其王府官员被斩。

  后来朱高炽依靠长子朱瞻基与文官集团强有力的支持,多次挫败了两个皇弟的夺储阴谋,保住了储君之位。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高炽登基为帝,是为明仁宗。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在位仅十个月的仁宗朱高炽突然病重辞世,使一直觊觎皇位的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又看到了新的机会。朱高煦甚至谋划在朱瞻基回京路上劫杀于他。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在乐安起兵造反。朱瞻基将朱高煦父子擒拿回京。班师途中,群臣多赞同户部尚书陈山乘势移师解决彰德赵王朱高燧的建议,唯大学士杨士奇坚决反对发兵擒执赵王。朱高煦起兵前曾与朱高燧有过联络,而朱高燧未曾告发,有知情不举之大罪。观历朝历代,遇此事关宗室谋逆之案,多以杀戳或囚禁手段解决。

  朱瞻基本可从群臣议,擒拿赵王朱高燧以求万全。而明宣宗却没有治罪赵王朱高燧,给了他改过的机会,还在宣德二年,朱瞻基绘制《松荫莲蒲图》赠送给皇叔朱高燧,让他安心。

  《松荫莲蒲图》卷折射出明宣宗朱瞻基对其政敌皇叔朱高燧采取了妥善的处置,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