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项羽想恢复分封,还是想学秦始皇搞郡县?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有一种论调是这样讲的,项羽之所以败给刘邦,是因为项羽想恢复分封制,而刘邦想搞郡县制,郡县制是未来,郡县制必然取代分封制,所以刘邦必然战胜项羽。

  持这种论调的人中学政治应该能考到及格分,之所以说他能及格,是因为他忘了“曲折前进”几个字,就算项羽真的想搞分封制,你怎么就确定项羽不是郡县制彻底战胜分封制中间的“曲折前进”呢?

  其实,项羽分明就是想效仿秦始皇,在咸阳搞分封制不过是要给大家表演一种有“跪感的”“烧脑的”反转,只是最后没有反转成功罢了。

  我们来看一下,项羽在咸阳分封的时候都封了哪些人,以及分封的原因。

  义帝:即原楚怀王熊心,因在灭秦期间的号召力被尊为义帝,都郴县。

  汉王:即沛公刘邦,因率先挺进关中且疑其有天子之心,将其封在故秦流放犯人的偏远之地,都南郑,且要求裁军至三万。

  雍王:即秦降将章邯,因在巨鹿之战后率二十万秦降卒而被封王,同时负有阻塞汉王刘邦出巴蜀的重任,都废丘。

  塞王:即秦栎阳狱椽,因曾救过项羽的叔父项梁而被封王,同时负有跟雍王一道阻塞汉王东争天下的重任,都栎阳。

  翟王:即韩寒都尉,因劝说章邯向项羽头像而被封王,同时负有跟雍王一道阻塞汉王东争天下的重任,都高奴。

  西魏王:即原魏王魏豹,被改封成西魏王,都平阳。

  河南王:即赵相张耳宠臣,因拿下河南郡并迎接项羽的楚军而被封王,都洛阳。

  韩王:即原韩王韩成,未动,依旧都阳翟。

  殷王:即赵将司马卬,因率先拿下河内并有其他功劳而被封王,都朝歌。

  代王:即原赵王赵歇,被改封为代王。

  常山王:即赵相张耳,因有贤名加上跟从项羽入关而被封王,都襄国,即原赵王赵歇的都城信都。

  九江王:即楚国名将英布,因经常做先锋且功勋卓著而被封王,都六。

  衡山王:即鄱君吴芮,因率百越之兵帮诸侯且随诸侯进入关中而被封王,都邾。

  临江王:即楚怀王柱国共敖,因带兵拿下南郡且功劳多而被封王,都江陵。

  辽东王:即原燕王韩广,被改封为辽东王。

  燕王:即燕将臧荼,因带兵救赵国且随项羽入关而被封王,都蓟。

  胶东王:即原齐王田巿,被改封为胶东王。

  齐王:即齐将田都,因带兵救赵国且随项羽入关而被封王,都临淄。

  济北王:即原齐王田建之孙田安,因起兵拿下济北的几座城池并投靠项羽而被封王,都博阳。

  南皮侯:原赵国大将军陈馀,因不跟项羽入关而被只被封侯。

  十万户侯:即鄱君吴芮的将军梅鋗,因功多而被封侯。

  被项羽封为南皮侯的陈馀这样总结项羽的分封:

  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

  陈馀总结得非常精当。

  项羽之所以要“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一般认为是要挑起君臣矛盾,以便让其同室操戈。

  然而实际上,项羽固然有此意,但引起君臣矛盾绝非第一出发点,像熊心、赵歇、田巿等原诸侯王都是诸将所立,本就没真正抓过权柄,就算心有不满,也不敢怎样,只能乖乖地听安排,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君臣矛盾。

  项羽之所以这么安排,是为了把原来复立的六国打散,分割其实力。如燕国就被一分为二,赵国被一分为二,齐国被一分为三,等等。

  况且,如果我们仔细审视项羽所分封的这些诸侯王及诸侯,真正有军事实力或有政治手腕的,也仅仅义帝熊心(有手腕)、汉王刘邦(有实力加有手腕)、雍王章邯(有实力)、西魏王魏豹(有实力)、九江王英布(有实力)、南皮侯陈馀(有实力加有手腕)。

  但项羽对这几位有军事实力或有政治手腕的,则是各种防范:将熊心调离老巢并且派人监视熊心、将刘邦赶到巴蜀且强制裁军、在封章邯为雍王前就坑杀了章邯的二十万子弟兵、将魏王豹改换封地、将英布封在偏远的九江、将陈馀封在南皮三县,另外,齐国的实力派田荣(有实力加有手腕)没有被封,拥兵数万的独立武装彭越(有实力)没有被封。

  简言之,提升没实力者的地位,削弱有实力者的地位。这便是韩信谋臣蒯通所说的“割大弱强,以立诸侯”。

  项羽为什么要搞“割大弱强”的把戏呢?

  因为割大弱强之后,就剩下他项羽一家独大,而后项羽就可以各个击破,最后实现对秦始皇的“取而代之(项羽语)”了。

  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项羽要各个击破吗?有的。

  韩王韩成。

  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

  还有原楚怀王熊心。

  促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如果发展顺利,以项羽的年龄加上项羽精锐的楚军,“以力经营天下(司马迁语)”是行得通的,最后也会在项羽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完成咱们前边说的让大家“有跪感的”、“烧脑的”反转,即大家都以为项羽要恢复分封制,实际上要像秦始皇那样搞郡县制,做大一统的皇帝。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项羽的“割大弱强”未能真正落实。

  汉王刘邦根本就没真正裁军,而是将队伍重新整编,主力称汉军,非主力称“楚与诸侯慕从者”。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刘邦还军灞上时有十万人,此时虽遣散一批意志不坚定者,但其军队的实际人数恐怕要超过灞上时候的十万,而且远比在灞上时精锐。这也是刘邦能在后来迅速还定三秦的一个原因。

  陈馀、田荣、彭越三个无法安分,抱团搞事。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巿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巿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陈余悉发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

  更重要的一点是,陈馀、田荣、彭越三个人开闹的时候,刘邦也闹了起来,陈、田、彭三人在东,刘邦在西,项羽纵使可以“以力经营天下”但奈何项羽分身乏术,管东边的三个人,西边那个就有可能做大,管西边那个,东边那三个就有可能做大。

  其实还不止这四个人在闹呢,刘邦还定三秦之后,颇有实力的魏王豹也投靠了刘邦,类似陈馀投靠田荣,也就是说,除英布外,有实力的基本上都闹了起来。

  最后,项羽在一顿纠结之后选择收拾田荣,收拾田荣之前,项羽要试探一下英布的态度,向英布征兵,结果英布给出的答卷并不能让项羽满意:

  汉二年,齐王田荣畔楚,项王往击齐,征兵九江,九江王布称病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

  简单地说,项羽想玩反转,但实力派们根本就没给项羽玩反转的机会。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项羽在汉五年兵败垓下,项羽玩“割大弱强”时的实力派中,田荣被项羽自己干掉了,魏豹和陈馀被刘邦派的韩信干掉了,彭越和英布投靠了刘邦。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想玩有“跪感的”“烧脑的”权谋反转根本就没有实打实的实力来得稳便。如果项羽不搞这些,而是直接自己称王关中,或许就没有后来那些事了,就能像刘邦一样顺利称帝了。

  以上,还是在史官为我们这些读者开了上帝视角之后,我们所看到的内容,都显得“有跪感”且“疯狂烧脑”呢,如果我们是当事人呢?这种“有跪感”且“烧脑”的感觉是不是会更强烈一些呢?所以怎么能说史书上没有“有跪感的”“烧脑的”权谋反转?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史记·黥布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