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孙登:孙权最中意的接班人,早夭后引起东吴动荡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0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吴大帝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也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纵观孙权在位早期,其手段和魄力都令人为之叹服。小说中诸葛亮“草船借箭”,便是以孙权为原型的,当时曹操看了之后,都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只可惜这样一位雄主,却在晚年变得昏聩。不过以笔者观点,掀起东吴乱象的序幕,却是源自于一人之死,此人便是东吴前太子孙登。

  孙登,字子高,乃是吴大帝孙权长子,其母虽然出身贫贱,但他却颇受孙权的重视和喜爱。为了避免大臣们说三道四,孙权还将孙登过继到了宠妃徐夫人膝下。众所周知,孙权是一个极其善于隐忍的人。为了保住江东基业,他一边和蜀汉集团结盟,一边又向魏国俯首称臣,来换取东吴境内的安稳。但唯有一次,孙权的态度很是强硬,那就是长子孙登。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征任子,权辞让不受。”曹丕继位后,孙权在第一时间内称臣,语气也是极为谦恭的。但曹丕想让孙权交出长子孙登,送往洛阳为人质,但孙权连续几次拒绝了要求。

  曹丕这个要求,在当时颇为常见。昔日马腾为了让曹操放心,便带着一家老小二百多人来到许都;而刘焉在出任益州牧时,也派了两个儿子在朝中为质子。

  然而事实表明,质子的安全是无法得到保障的,马腾一家惨遭杀害,而刘焉的两个儿子也死于非命,最终让刘璋捡了个便宜。不过在笔者看来,以孙权的性格,换做其他儿子为质子,是很有可能的,但绝对不可能是孙登。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孙权将自己的希望,将吴国的希望都放在了长子孙登身上。孙权对孙登的重视,甚至要超过刘备对刘禅的态度。早在孙权受封吴王之时,孙登便直接被立为了王太子。于此同时,孙权为孙登安排了一批能臣之后,让他们作为太子的伴读。

  这些人中,诸葛恪是诸葛瑾之子,张休为文臣之首张昭之子,顾谭是丞相顾雍的孙子,同时也是陆逊的外甥。可以看到,孙登的这些“豪华”陪读,几乎代表了整个江东士族,即便孙权迁都建业,他也不忘记让陆逊来辅佐孙登,可见孙权对他的重视了。

  从《三国志孙登传》的记载来看,孙登的表现并没有辜负孙权对他的培养,堪称一代明君之姿。其一,孙登颇有乃父之风。身为一国太子,孙登继承了孙权早年的节俭精神:“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太子,为一国象征,孙登发扬节俭精神,也间接遏制了朝局中的浮夸奢靡的风气,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其二,孙登带人宽厚。对于自己的下属,孙登效仿古之贤人,与他们同吃同住:“与恪、休、谭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不仅如此,孙登也从不苛待手下,甚至他们犯了过错,孙登大多时候也选择从轻处理:“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可以想象,孙登这些举措是收买人心也罢,是真心实意也好,但的确为他赢来了不小的名声。

  不少朝臣见太子如此开明,自然会愿意与之亲近。当然,孙登的性格虽然很宽厚,但他处理事情时,也是非常有分寸的。比如他喜欢游猎,但从不肆意践踏百姓的良田;即便是有小人教唆,孙登也没有失去自己的判断力,表现的非常果决。

  其三,孙登重视孝道。前面提到过,孙登由徐夫人抚养长大,即便是徐夫人后来失宠,孙登也一直秉持着对养母的孝敬之心。孙权打算他为太子,孙登也用“欲立太子,宜先立后”的理由,来为徐夫人说情。

  不久之后,孙登的弟弟孙虏去世,孙权感到很伤心。孙登便经常给父亲上书,希望他能注意自己的身体,但孙权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孙登也身患重病。而孙登去世之时,年仅33岁,时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苦心培养的继承人病逝,这对60岁的孙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因为以孙权的年龄,他已经无法再花时间培养出一个符合自己心意的继承人了。而在笔者看来,孙权晚年颓丧昏聩,其实与孙登早夭有着一定关系。

  孙权后来的随意废立太子之举,一方面是他的内心的自暴自弃,一方面是打算借此来打压江东士族。前面已经提到,以孙登的威望和手段,他日后上位可以很顺利得到顾氏、陆氏、张氏等江东大族的支持。但孙登一死,孙权遍观诸子,发现竟无人能压制江东士族。

  《吴书》中提到,孙权后来选择孙和为太子,其中一点也是因为孙和有其兄长的风范:“弟和有宠于权,登亲敬,待之如兄,常有欲让之心。”但是鲁王孙霸的出现,让孙权认识到,孙和并没有这个能力镇压江东士族。

  这个发现让孙权更加悲观,而为了避免“奴大欺主”的现象发生,孙权便暗中导演了一场“大戏”,借此重创了江东士族。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前太子孙登的早夭,便间接促成了东吴后期的乱局。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