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孙膑两次使用“围魏救赵”之计,为何庞涓一再中计?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3分类:历史

  孙膑两次使用“围魏救赵”之计,为何庞涓一再中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围魏救赵”发生于战国时期,表面是魏国和齐国之间为争夺霸主地位发生的战争,实则是孙膑和庞涓之间同门相残,兄弟反目,因为利益和妒忌,分别利用齐国和魏国进行的一场军事角逐,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能活着,而活着的自然就是胜者。

  孙膑原名孙伯灵,因为后来受到“膑刑”才刻意改名为孙膑,他也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后代,他跟庞涓本是同窗,早年一同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可能是由于受到家族熏陶或者是基因遗传,他学业上远超庞涓,为此庞涓就起了嫉妒之心,后来费尽心机,设计加害孙膑。庞涓学成之后就投奔了魏国,一展自己的抱负,很快得到了魏王的赏识,一连打了十几个胜仗,名声大噪,因此也掌握了魏国的军队大权。后来魏惠王得知庞涓还有个师兄也是鬼谷子的门生,而且还是孙武的后人,便让庞涓请他来魏国借机收入麾下。

  孙膑此时也学成出山,正愁没地方去,恰好庞涓来请他去魏国共图大事,孙膑大喜,早就得知庞涓在魏国荣登高位,再加上多年未见,立马答应了。孙膑的到来令庞涓增加了不少压力,期间魏王还多次考验二人的才学,发现孙膑各方面远胜于庞涓,不由令庞涓有了危机感,于是捏造罪名对孙膑施以膑刑,挖去膝盖骨,并将孙膑留在身边关押监视起来,还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孙膑看透了庞涓的歹毒,要想活命只能装疯卖傻让庞涓念在一丝同门之谊没痛下杀手,直到齐国使者来魏,孙膑看到逃出的希望,用自己的才华打动了他,在他的帮助下,孙膑跑到齐国,并且得到了田忌的赏识,还留下了“田忌赛马”的典故。此后,孙膑庞涓各为其主,展开了两次输死的较量。

  第一次是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认为魏国全力攻赵,国内肯定空虚,齐倘若趁机进攻魏都大梁,魏军必然回师自救,邯郸之围自然解除,田忌采用这一战略,在桂陵设伏袭击,大败魏军,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孙膑在此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战术,打败魏军,并且生擒了庞涓,这次孙膑没有除掉庞涓,放他回到魏国,这也许是对庞涓当初没在魏国杀死他的报答。

  不久齐魏开始了第二次角逐,这次魏国为了弥补桂陵之战失败的损失,选择进攻弱小的韩国,韩国向齐求救,孙膑仍采用过去的战略,直接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必定回军迎战,只不过这次孙膑采取分兵作战,一队围攻都城,等庞涓率军回援,不战而退,另一队利用“减灶”之计在马陵道伏击魏军,因为是相同的策略,庞涓自认齐军不会设伏,命大军轻装疾进,想给齐国和孙膑一个惨痛的教训,这次庞涓没那么好运了,孙膑正是利用魏军轻齐心理,假装怯战,向后退却,并在马陵设伏,一举歼灭十万魏军,庞涓最终被杀,万箭穿心,死于马陵,孙膑再次战胜庞涓,这也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从此魏国也无力再跟其他诸侯国争雄,慢慢走向了衰弱。

  孙膑庞涓本师从一处,但是庞涓却两次中计,还是相同的计谋,庞涓难道没吸取教训吗?庞涓先于孙膑出山,对兵法的掌握远没有孙膑深入,加上庞涓已经被孙膑恼羞成怒,两次阻挠他建功立业,这一次他彻底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一旦抓住孙膑,必定是要将他处死的,所以轻敌是必然的,最终导致自己马陵兵败。不得不说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只是庞涓度量小,不容孙膑,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二人必有一战,相比之下,孙膑却显得淡泊名利,在庞涓死后,本可以继续为齐国效力,高官厚禄指日可待,但是他选择了退隐山林,著作《孙膑兵法》流传后世。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