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明朝太子老师是怎么选的?选拔条件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太子老师选拔,唯重科举出身,虽受到批评,但选拔条件未改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子东宫讲读官必须具有的资格,就是科举出身。

  如果说明前期太子教育官员尚有像宋濂、吴与弼这样非科举出身的讲官的话,那么后来的东宫讲读官都必须是科举出身,而且科考成绩越好,越容易获选。

  例如明洪武时期的太子讲官黄子澄,乡试第二名,会试第一名,廷试第三名,授命为翰林修撰,不久便兼任春坊官,侍东宫讲读。

  明张昇行书咏梅诗(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张昇,明孝宗东宫讲读官,科举成绩优异,为“成化己丑进士第一人”,殿试时“昇对称旨,擢第一”。

  明宪宗(朱见深)的东宫讲读官孙贤,为「景泰甲戌进士第一」(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七),授翰林院修撰,明英宗天顺初年任左中允,成为太子讲官。

  又如明孝宗(朱祐樘)居东宫时的讲读官罗璟,为天顺八年(一四六四年)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探花),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年)被选为太子讲读。

  同为明孝宗东宫讲读官的张昇,科举成绩更是优异,为「成化己丑进士第一人」(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三),殿试时「昇对称旨,擢第一」。

  陆釴,科举成绩也异常优秀,他天顺三年考中举人,七年会试为会元,廷试为榜眼,与罗璟同一年被选为太子讲读官。

  明陆釴行书焚香联句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陆釴,天顺三年考中举人,七年会试为会元,廷试为榜眼,与罗璟一同于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年)被选为太子讲读官。

  可见,要成为太子的讲读官,必须具有科举出身,科举成绩优异者更易成为太子老师。

  唯重科举出身的做法,也受到当时一些人的批评。

  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年),礼科右给事中钱薇与同事吕应祥、任万里在一份奏疏中,借古人的观点提出东宫师傅选择的标准应该是唯德才是举:「《礼》有云:凡三王教世子,必选天下端人正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辅之。」

  并指出:「昔成祖论宫僚,以胡广、杨士奇二人为不忝,而仁宗择东宫讲读,尚书蹇义等仅举仪智一人,宣宗以兵部尚书张本兼太子宾客,英宗聘布衣吴与弼为春坊谕德。此诸臣者,考其出身,或以岁贡,或以学官,或自守令,或从田亩。」

  因此,选取太子讲官「惟期在得人,故未尝限于所择,亦不必沾沾备官也」。

  然而,大势所趋,东宫讲读官必须出身科举的成例并没有改变。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