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为什么最后也逃不过亡国之君的下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为什么还是成了亡国之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朝是一个悲情的朝代,而这份悲情大多来自于崇祯皇帝朱由检。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希望力挽狂澜,复兴明朝。可是明朝最终还是在崇祯皇帝手中灭亡,朱由检登上煤山,自缢殉国。崇祯皇帝用他的生命,践行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诺言,而他临死前的回眸,亦成为历史上的悲剧。那么,缔造出这个悲剧的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呢?

  明朝诸位昏庸的皇帝,应该要为明朝的灭亡负责。荒诞不经的正德皇帝;崇尚道教、玩弄权术的嘉靖皇帝;沉迷于木匠事业,导致魏忠贤权倾朝野的天启皇帝,其实都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如果抛开朱厚照等人的皇帝身份不谈,他们特立独行,性格鲜明,天赋异禀,但当他们处在皇帝的位置上以后,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明朝的影响是深远的。党争伐异、宦官专政、军队羸弱,这些问题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而它们在崇祯皇帝接手以后一股脑的出现。再加上全国天灾不断,外敌入侵,崇祯皇帝要拯救的,本就是一座将倾的大厦。

  可是,崇祯并没有这样的能力与经验。事实上,崇祯皇帝朱由检小时候并没有被作为一位储君而培养,他甚至连正经的皇室教育都没有享受到。明神宗讨厌朱由检的父亲明光宗,连带着对年幼的朱由检也十分厌恶,再加上朱由检的母亲身份低微,明光宗对他也十分轻视。五岁那年,朱由检的母亲因罪被其父杖杀,不久以后,朱由检的父亲也突然驾崩。就这样,朱由检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幸而天启皇帝怜悯他,才封他为信王。

  就连天启皇帝在幼年时都没有人在意他的教育,更何况可有可无的朱由检。尽管朱由检个人好学不倦,但他在继位之前基本上没有参与过政治活动,朝堂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将挽救明朝的希望压在这样一位少年身上,显然是不现实的。

  朱由检在继位以后,志向远大,他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史书称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明史》亦载道:“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这样勤政的皇帝绝不是无能的,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崇祯就是一位贤明的皇帝。纵观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一生,可以发现他有许多巨大的过错。

  朱由检一生最被人称道的事情就是铲除魏忠贤,然而这也是他最大的错误。崇祯的错不在于他向魏忠贤动手,而在于他选的时机不对,铲除魏忠贤以后的举措更不对。崇祯上位以后,立刻铲除魏忠贤的羽翼,随后将魏忠贤逼死,打压阉党,重用被阉党罢黜的官员,启用袁崇焕。这一系列举措很像是中兴之象,然而在深层次,崇祯的所作所为却使得明朝的官场更加病入膏肓。

  文官集团一直是明朝官场上最庞大的势力,历代皇帝违背祖训重用宦官正是想制衡诸如”东林党“这样的文官集团。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以后,重用东林党,而这使得东林党把持朝政,党争加剧。崇祯不愿意沦为傀儡,于是他在打压阉党以后,却又重用自己的心腹太监,给予他们巨大的权力,甚至让他们监督军队,比如负责北京城防的九门提督,竟由大太监王承恩担任。阉党与东林党不断交锋,前者搞得朝堂上乌烟瘴气,后者则只会高谈阔论,而无治国安邦之策。可以说,在崇祯铲除魏忠贤以后,他反而更加孤立无援了,本该为他鞠躬尽瘁的大臣,却各怀鬼胎,暗流涌动,而这,正是所谓的亡国气象。费尽心机诛杀魏忠贤的崇祯皇帝,却又重新重用阉党,这是明朝政治局势的缘故,亦体现了朱由检刚愎自用,性格多疑的问题。

  崇祯皇帝与他的先祖朱元璋十分类似,少年时期艰苦的生活养成了他猜忌、多疑的性格,他对大臣十分严苛,动辄便会斩杀大臣,且多为斩首和凌迟,血腥与残酷程度比之魏忠贤有过之而无不及。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间更换了十多位刑部尚书和五十多位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基本上没有善终之人。频繁的更换大臣导致朝堂上动荡不安,而恐怖的政治高压也使得许多有识之士不敢为崇祯效命。朝堂上仅剩的国之栋梁,也被崇祯杀了大半,就连袁崇焕这样的悍将也被崇祯凌迟处死,明朝焉能不亡?

  而且,崇祯的确时运不振,他在位期间,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天启皇帝的不作为本就使得明朝政治腐败黑暗,社会动荡不已,而在崇祯继位以后,明朝的天灾基本上未曾断过。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北方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汉南续郡志》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崇祯十六年以后,明朝北方出现严重的瘟疫,死亡者不计其数。旱灾、蝗灾、瘟疫,不断的天灾,加上明朝的苛捐杂税,使得明朝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民怨沸腾。而在天灾不断的过程当中,陕北驿站被裁撤,李自成失业,被迫造反,但清朝建立以后,全国各地的灾难却全部消失,这些历史的巧合,很容易让人想到两个字:天意。明朝灭亡可能不是天意,但在那个君权神授的时代,天灾人祸很容易成为起义的理由,而这也是李自成屡败屡战,但依旧能够一呼百应的原因。毕竟,百姓们不在意崇祯皇帝是否勤政,当饥荒发生在他们身边,官府却依旧横征暴敛时,百姓们只能揭竿而起,推翻明朝。

  崇祯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但他却谈不上一位贤明的皇帝,他既无治国之策,也无用人之道,他有的,只是一腔热血,而这早已经注定了崇祯悲剧式的结局。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