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一句话改变两位皇帝命运,最后结局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三吾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中华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因为古代的男子都以读书考取功名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国家也是为了选贤举才煞费苦心,和平年代还好,只要是科举制继续实行,就有源源不断地读书人进京赴考,成为国家的储备力量。可是,一旦国家发生战乱,别说科考了,百姓能吃得饱,不掉脑袋都是值得庆幸的事。
元朝这个时期由于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大地,狭隘地思维让统治者看不起汉族人,更看不起读书人,所谓三教九流中的臭老九就是指的读书人。这个社会地位也使得很多汉族人放弃读书,待到元朝覆灭后,就发现这全国上下的读书人,那是死的死,归隐的归隐。
朱元璋建立完明朝后,就发现只靠着和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一起治理国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就想着为朝廷为自己找些新生力量。可是,满世界找读书人也找不了几个,找了很多年才勉强找到一个能入得了眼的人物,那是一个叫刘三吾的老头。这个老头被发现时已经七十有三,古代人的寿命是非常短的,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这个刘三吾算是高龄了,本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开始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这个叫刘三吾的老头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大就倚老卖老,反而被朱元璋赏识后十分勤奋。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学识,承包了宫中修书的任务。朱元璋向来是赏识读书人的,而且这个刘三吾不仅有学识还和朱元璋脾性相投,朱元璋是对刘三吾赞赏有加。
大肆封赏那都是小儿科,多的是别人没有的特权。举行宴会的时候,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都对刘三吾十分尊重,奉为贵上宾。刘三吾也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样和朱元璋说话隔着八丈远,每次都是和朱元璋促膝长谈,没有太多礼节的束缚。
朱元璋看着刘三吾是很欢喜,这样的人才越来越多,这大明朝才会蒸蒸日上。可惜,大明朝是越来越好了,朱元璋也遭遇了自己人生中的大坎坷,自己的儿子皇太子朱标死了。朱元璋的儿子众多,唯有这朱标是朱元璋的心头肉,朱元璋对朱标也是有着满心的期许。早早的就将他立为太子,朱标的才能也让朱元璋认定这个就是自己最佳继承人。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朱标英年早逝,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万分。
朱元璋人生最黑暗的时候就是每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思念着自己的儿子,大臣看着觉得也不是个事,就和朱元璋奏明还是该另立太子啊,这样国家的根基才会稳。朱元璋思来想去,一众的儿子虽然都不及自己的心头肉朱标优秀,但怎么也都的立一个,思索一番觉得燕王朱棣还是可以考虑的。
燕王朱棣虽然不讨自己喜欢,但是确实是个人才,也和自己很像,矮子里面挑将军就他吧。大臣们一看皇帝都是这个意思了,身为人臣还不赶紧同意,纷纷表示皇上英明!
如果历史按照这样发展恐怕也不会发生后面的靖难之役了。朱棣自然是心里美滋滋,可是有一个人说出来一句话,让朱棣苦等这个皇位十几年才等到。刘三吾当即表示不行,朱元璋一听说怎么不行,刘三吾意思朱标死了可以由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来继位嘛,太子还是有儿子的。
朱元璋对朱标疼爱,自然爱屋吉屋喜爱这个孙儿,后面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当时恐怕是万念俱灰了,快到手的太子之位让刘三吾的一句话给葬送了。后来朱棣也算是花了十几年筹谋了一番,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同时也害死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不知后来知道结局的刘三吾又是作何感想。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