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中国史上最霸气的阅兵:兵力10万耗时一月,威服27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07浏览:49分类:历史

  中国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阅兵让列国使节俱惊,还化解了一场战争。中国史上最霸气的阅兵:兵力10万耗时一月,威服27国。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大阅兵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大事。早在六百年前的永乐皇帝就深谙阅兵的重要性,并于永乐十九(1421年)成功地举办了一次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大阅兵,为明朝的西北部边境带来二百余年的安宁。

  朱棣是明朝皇帝中最据战略眼光的雄主之一,他从侄子朱允炆手中抢得天下后,励精图治,开创了永乐盛世。虽然宇内安定,但是,北方未平,就成了朱棣的一块心病。明朝代元而兴,但是,与元朝戚戚样相关另外“三大汗国”仍在(当初,成吉思汗建立了“四大汗国”,即大元帝国(又称大汗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元朝虽灭,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还有三个仍然存在,他们时刻都有南下“复国”的野心。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随即开始了远征明朝的准备,并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永乐四年,帖木儿大举东征。然而不久后,帖木儿病逝于东征路上,一场大战这才烟消云散。

  面对如此强邻,安定北方就成了朱棣最重要的军事任务。为了固边,朱棣加强了对北部边防的兵力部署,北部边防的攻防组合得到改善,能有效防范外来之敌的突袭。

  为了宣扬国力,朱棣一方面派遣郑和下西洋,另一方面派遣陈诚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政策,遣使向明通好,恢复了朱元璋时代“宗主国”的关系。

  虽然“国际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中亚各国的“反明势力”仍有存在。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朱棣还主动出击,从永乐八年(1410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

  武力解决问题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真正要降服他人,还得靠国之实力。为了“威服”中亚各国,朱棣才想到了“阅兵”之举,想以此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了有效地实施这一计划,朱棣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永乐十六年,朱档就以陈诚(江西吉水人,明洪武至永乐年间,曾出使安南、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鞑靼,与航海家郑和齐名)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7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为了搞好主场“第一秀”,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参观”。

  这次参观的目的并不单单是游山玩水,而是有着重要目的的,一是宣扬大明的军威,二是消除他国的疑虑——在展示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同时,参观团每到一个军镇,都会有明军中的蒙古族、回族军官接待,介绍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明朝虐待蒙古族人和回族人”的谣言不攻自破。

  有了一场预热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这才在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帝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持行鞠躬礼。对此,朱棣却表现得很大度,随你怎么的吧。帖木儿帝国对明朝本就敌意重重的,这次的使团组成也是顶级人物——帖木儿帝国宰相阿尔都沙与曾跟随帖木儿的名将盖苏耶丁为正副使。

  品尝完皇家御宴后,朱棣又安排使团粥“旅游观光”,这次的观光地是地处大明腹地的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各国使团的成员亲眼见识大明内地城市的富庶繁华,国力之强盛,是偏远小国所无法比拟的,从心理上给人以震撼。

  更令人震撼的事情,是在此后的两个月之后——大明皇帝朱棣要在皇城附近边开展大规模“狩猎”,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看。这所谓的“狩猎”,其实就是一次军事力量的和平展示。

  “狩猎”活动时为永乐十九年三月,地点在皇城北边的怀来,参与“狩猎”的官兵10万余人,当时能代表大明军事实力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史载“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这一次,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其南下野心又一次被无情浇灭,两国罢兵修好。而大明的西北边境,由此也变得安宁而平和。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