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74岁老来得子,一直危中求安!谁知儿子却太过猖狂不得善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9分类:历史

  74岁老来得子,一直危中求安!谁知儿子却太过猖狂不得善终!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三国演义》里,钟繇的存在感很低,但是这个存在感很低的人,在曹魏建立时,却高居相国之位,深受曹丕的敬重。

  即便是到了现在,我们仍在默默使用他的知识产权——楷书。

  用大象无形大音无声来形象钟繇,比较贴切。

  在小说里,钟繇的儿子——钟会比他爹有名。

  生于公元151年的钟繇,是在74岁高龄时,生下幼子钟会。

  74岁还能生出宝贝儿子,钟繇除了腿脚不太方便外,身体还是可以。

  只是钟繇不会想到,这个聪明过人的小儿子,在公元264年灭了蜀国后,起兵造反不成被杀。

  老子稳,儿子狂,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不同的成长环境。

  钟繇成长于东汉末年的乱世,而钟会成长于魏国太尉之家。

  父子二人,都是聪慧过人,但钟繇需要靠叔父资助,才能专心读书,举为孝廉后,混到40好几,仍是黄门侍郎。

  这说明,钟繇并非世族出身。

  公元195年,钟繇帮助汉献帝逃出长安。此后,被朝廷先后拜为御史中丞、侍中、尚书仆射,按功劳封为东武亭侯。

  公元199年,是钟繇人生的一个转折。

  经荀彧推荐,他被曹操任命为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关中诸军。

  这个时候的关中,是个大火坑。

  马腾、韩遂等人手握重兵,处于割据状态,随时随地都可能反过来咬曹操一口。

  此时,曹操和袁绍即将开战。这一口,足以致命。曹操头疼——谁能罩住这个大火坑?

  48岁的钟繇,没辜负曹操的期望、荀彧的推荐。

  他到长安之后,给马腾、韩遂写信,掰开饽饽说馅,啥是利,啥是害,啥是福,啥是祸,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钟繇的信,解决了武力不能解决的问题,马腾和韩遂都送儿子到朝廷,作为人质。

  关中稳定,曹操第二年和袁绍在官渡开打,钟繇给曹操送来2000匹战马。

  曹操表扬钟繇,这太应急了,大功一件!

  填关中这个大火坑,钟繇填了12年,从公元199年到公元211年。

  从汉献帝西迁后,原来人口超过百万的洛阳地区,成为一片废墟,几乎没有什么老百姓了。

  钟繇治理12年,平定两次大叛乱,还迁徒和招纳人口,使洛阳人口逐渐恢复和充实,为将来曹魏定都洛阳打下了基础。

  把大火坑改造成了大都市,这就是低调钟繇的最大业绩。

  公元213年,魏国建立,钟繇升为相国。

  公元217年,曹丕为魏太子,送给钟繇一口“五熟釜”——一种分为五格的锅,可以同时煮不同的食物,不是一锅出,胜似一锅出。

  “五熟釜”上,铭刻着:於赫有魏,作汉籓辅。厥相惟锺,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

  这是表扬相国钟繇实干,像心脏和脊梁一样重要,是百官的师长,众人的楷模。

  曹丕称帝后,任命钟繇为廷尉,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部长。

  公元223年,钟繇为太尉。

  公元225年,钟繇再添一子,钟会。

  公元226年,曹睿即位,钟繇迁为太傅。公元230年,钟繇去世,曹睿身穿素服,亲自去吊唁。

  34年后,他的聪明儿子钟会灭掉蜀国后,觉得功名盖世,居功自傲,无人能敌,举兵反叛,却很快被杀,将一场大胜局,变成一场大败局。

  父与子的区别,在于钟繇一直是危中求安,知道事难,所以能安,钟会一直是安中求成,以为事易,所以速败。

  如果钟繇知道钟会造反,他会说什么呢?也许会说:儿子,你吃的苦太少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