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明朝最后的救星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最后的救星孙传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明史有云,"传庭死,而明亡矣"。结束大明王朝的人是李自成,而李自成最大的克星是孙传庭,孙传庭战死在潼关后一年,李自成便带领起义军打入北京城推翻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孙传庭考中进士,先被授予永城知县,后又调任京城吏部,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勤勤恳恳,后升至稽勋郎中,可谓是平步青云,可惜当时朝内大权握在魏忠贤手里,当时朝廷内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也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没过两年,孙传庭就辞官回乡了,朱由检登基以后,干掉了魏忠贤及其阉党,孙传庭又回朝廷任职。
当时因连年灾害外加万历年间的三大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在西北部出现了大面积的流民,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不稳定的因素,外加一些在辽东战败的逃兵,形成了许多起义的农民军,在崇祯9年,没有带兵经验和战争经验的孙传庭向皇帝上疏,请求出任陕西巡抚,浇灭农民军,崇祯应允,同年孙传庭开始在榆林组织招兵,打造了一支战斗力特别强悍的部队,号称“秦兵”,这支队伍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其他军队没有做到的,投笔从戎的孙传庭带领秦兵只用了4个月就做到了,就是歼灭当时最大的农民军首领闯王高迎祥。
当时高迎祥辗转到了陕西,卢象升堵住了高迎祥军进入河南的路,剿灭乱军的重担落到了时任陕西巡抚孙传庭的身上,当时高迎祥部活动在陕南荒无人烟的山区里,企图偷袭西安,孙传庭闻讯后,开始部署军队,在高迎祥的必经之路上打埋伏。高迎祥果不其然,如约而至的出现在子午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发现了这条路,但是诸葛亮的谨慎没有打,但是高迎祥不是诸葛亮,高迎祥打了,而且打了特别惨烈,最后高迎祥部在这里被孙传庭歼灭,高迎祥被活捉,带回北京,凌迟处死。闯王高迎祥从起义开始,就自立为王,一路转战于河南,陕西,湖北等地,是当时明朝廷打击的重点,派出各路大将剿灭,都没有成功,就这样高迎祥困扰了明朝廷整整7年,孙传庭来了,用了4个月,就结束了这位起义军最大的头领,以至于崇祯皇帝听到这个消息时都不太相信,等到后来高迎祥被压回北京,崇祯才真的相信,处死高迎祥的那刻起,崇祯也开始相信孙传庭能挽救大明王朝。
闯王高迎祥死后,闯将李自成接替了闯王的称号,顺便也继承了高迎祥的残部,继续与大明军队斗争,在崇祯十一年,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卷土重来在渭南与孙传庭与洪承畴共同组织战斗,最后将起义军分别歼灭,最后李自成只带了18人突围,最后在山里躲藏得以保命。这时陕西境内的流贼基本被平定。
崇祯十年,杨嗣昌被崇祯皇帝重用,杨嗣昌给崇祯出了个"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划全面歼灭起义军,但是实现这个计划的费用颇高,连年征战早已让国库空虚,所以只能增加赋税,得到孙传庭极力的反对,梁子就这么结下了,最后崇祯选择相信了杨嗣昌,气的孙传庭耳聋辞官回乡,崇祯皇帝恼羞成怒将孙传庭下了大狱。
李自成在山里呆了一年后出山继续组织起义军,继续对抗朝廷,出来后继续在甘陕地区做乱,杨昌嗣因为建议崇祯皇帝与皇太极义和被众人反对,弹劾,最后他渐渐失去了崇祯皇帝的信任。在牢中呆了三年的孙传庭被临危受命的攻打李自成,孙传庭出狱后开始招募新兵,组织训练,但是时间紧迫,崇祯皇帝立即派孙传庭去剿灭乱军,这时候的李自成已经不是以前的李自成了,连年的战乱导致百姓民不聊生,以至于许许多多安分守己的农民都参加了起义军,而且李自成的军队在这几年中也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而孙传庭所带的军队也今非昔比,所以战争没有开始打胜负其实已经就非常明显了。孙传庭也非常清楚,所以准备打持久战。已消耗李自成部。但崇祯皇帝不允许,大明帝国不允许,所以草草的出战,惨烈的结束,孙传庭战死在潼关,其妻冯氏也闻讯后也随其而且。孙传庭战死后一年,北京城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亡,历经276年的大明王朝灭亡。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