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法正厉害吗?三国谋士法正的生平!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历史上的法正厉害吗?三国谋士法正的生平!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法正,字孝直,扶风人士。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他以奇谋著称,为刘备入川、进取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深受刘备的信任和敬重。
说起法正,就不得不谈谈他的两任主公——刘璋和刘备。其中刘璋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位懦弱无能却内心仁善的人。这主要是《三国志》中,诸葛亮在隆中论策时对他“暗弱”的评语。然而历史上的刘璋却绝非一句“懦弱仁善”就可以轻易评判的。
刘璋的父亲刘焉,虽为汉室皇亲,却野心勃勃。他见中央朝廷已经朝不保夕,就于公元188年建议汉灵帝取消刺史而设置“州牧”,并请任为“交州牧”,想要远离中原的是非之地。然而当刘焉来到益州附近时,发现当地刺史郤俭残暴无比,并被黄巾义军冲击而败亡。因为听说益州即将有“天子之气”,故而刘焉趁机进入了益州,并请朝廷改任他为益州牧。
当时除了信奉太平道的黄巾军外,信奉天师道的“五斗米教”势力也很强大,并且米教部众大多盘踞益州北方,归刘焉管辖。当时天师道归张鲁管辖,于是张鲁的母亲与刘焉发生了许多纠葛。最终刘焉给了张鲁一队人马前期攻打汉中,随后杀死了汉中太守张修,并截杀朝廷使臣形成了半独立的状态。
张鲁自立之后,刘焉上表朝廷借口“米贼作乱,阻隔交通”,旋即也半独立了,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由此可见,刘焉虽无大才,但绝非平庸碌碌之辈,在他与五斗米道之间的纠缠中,究竟是谁利用谁还真的不好说。而伴随刘焉一同涌入益州的许多流民,随着刘焉势力的日渐稳固,逐步站稳了脚跟。而这些大多从从南阳、三辅(长安、冯翊、扶风)一带流入的移民,又被称为东州人。
刘焉收拢这些流民以为兵,组建了地主、豪强的军队,称之为“东州兵”。由于东州人是刘焉压制益州本地世家大族的倚靠,故而多有放纵,时常会出现东州人欺压益州人的情况出现。只是刘焉在世之时,益州本土势力大多不敢言语。
公元194年,刘焉去世之后,益州派重臣赵韪认为刘璋温和仁厚,容易掌控,于是将其扶持成为新任益州牧。此时,因刘焉去世,益州本土派出现反扑倾向。荆州别驾刘阖、将领沈弥、娄发、甘宁等人反叛刘璋。结果却是甘宁等人败退,并流亡荆州去了。
此时被认为温和仁厚的刘璋却以荆州刘表曾弹劾刘焉,并且收留了益州叛将甘宁等人唯由,外调赵韪防备刘表。调虎离山之计!此时的赵韪可算明白了,刘璋绝非任凭他人拿捏的懦弱之徒,而是深谙政治游戏的高手。于是赵韪也加紧展开了自己的谋反计划,他利用了刘焉、刘璋父子倚重东州人而欺压益州本地百姓的政策,大肆收买人心,并拉拢益州本土豪强,准备联合起来一起干掉刘璋。
面对赵韪的异动,刘璋一清二楚,公元200年,刘璋率先发难了。他首先以汉中张鲁对自己不恭顺为由,将其母亲和弟弟杀死,逼反了汉中。紧接着以张鲁反叛为由,调集益州派重要人物庞羲讨伐张鲁。庞羲与赵韪同为益州人,是天然的盟友。刘璋将其调走,进一步削弱了赵韪的力量,于是数次进言劝谏刘璋,想要阻止庞羲外调,奈何刘璋不为所动。
最终意识到大事不妙的赵韪下定决心发动叛乱,而战事一起,刘璋立刻逃往成都,并策动东州兵处于对赵韪可能清算的恐惧心理,指挥他们与叛军展开殊死搏斗,并最终大破之。这场精心布置的叛乱遭遇挫败,赵韪随后逃入江州。不久,赵韪遭到部下庞乐、李异的反攻,兵败身死。
事情发展到这里,刘璋的政治水准都堪称出色。然而也正是因为赵韪叛乱让刘璋看到了益州人的强大潜力,所以他逐渐开始改变策略,转为对益州本地人士、尤其是本地世家大族采取安抚政策,反而对平乱有功的东州人逐渐冷落起来了。后来刘璋与庞羲达成了谅解,并让其率领东州兵在前线对抗张鲁,并以此调集大量东州人开往大巴山前线,削弱了东州人在益州中枢的影响力。而法正作为三辅右扶风人,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刘璋排斥在了权力中心之外。
当年法正与老乡兼好友的孟达一起躲避北方战乱,逃入益州投奔刘璋。然而一身的才华却始终不受重用,只能做个县令小官,后来虽然好不容易进入中枢,却也仅是军议校尉这般低等职务。如此境遇,法正度过了十年岁月。不过他的才学不仅让孟达等人所钦佩,也让益州派张松颇为青睐,并与之渐成莫逆之交。
在法正的眼中,刘璋虽非弱主,却也绝不是什么明君。他先倚重东州人来欺负益州人,后又提拔益州人而打压东州人,并且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联结了益州世家豪族欺压益州普通百姓。如此玩弄权衡之术,有悖公平正义之王道,亦不配统领益州这片沃土。
只是与当时的许多弱小诸侯一样,刘璋后来也渐渐走上了依附强者寻求自保的道路。官渡之战后,曹操携统御整个北方的威势挥军南下,刘璋见其强大,于是谴使讨好曹操。奈何张松在曹操处受辱,又逢赤壁之战曹军大败。于是在张松等人的建议下,刘璋又转而结好起军势强劲却居无定所的刘备了。而当时被刘璋派遣出使刘备之人,正是法正。
在好友张松的推荐下,法正出使刘备,会面之后顿时生出英雄相惜之意。相较于刘璋,胸怀大志、气魄非凡的刘备显然更符合法正的胃口。在法正的心目中,刘备才是那个最适合入主益州的主公。当时赤壁之战刚过,刘备就秉承唯才是举的作风,提拔了魏延等一批荆州人士,浑然不觉有任何不妥之处。这与刘璋处理益州人与东州人之争时的做法,宛若云泥之别。
法正对刘备的欣赏,甚至已经到了容不得刘备光伟岸形象遭受损失的地步。当时孙权为了进一步巩固孙刘两家的联盟,强行将妹妹嫁给刘备。孙夫人,相传名为孙尚香,虽为女流之辈,却擅长挥使刀兵剑戟,刘备十分忌惮。于是法正作为刘璋的使者,居然直接插手刘备家务,力劝刘备远离孙夫人。也就是说,在出使刘备之后,仕途不顺的法正就已经将自己当作刘备集团的人了,并事实上也被刘备、庞统和诸葛亮等人所接纳了。
及至法正返回益州之后,张松、法正便开始布局如何引刘备入川的事务了。赤壁之战后,曹操兵锋调转西侧,摆起了对汉中地区的窥探之意。此时刘璋因担忧曹操吞并张鲁之后,会南下征伐益州,于是在张松的劝说之下准备迎接刘备入川以对抗曹操。
千万别以为刘璋引刘备入川是一件糊涂举措。在此之前,刘备虽先后投靠了数路诸侯,却始终没有主动占夺主家的先例,可谓履历优秀。其次当时的天下形势,唯有孙权、刘备曾重挫过声势浩大的曹操,相较于历经三代经营的孙权,基业初创且不稳固的刘备显然是益州最好的外援。另外,刘备即便入蜀,但其远离荆州大本营,军队的后勤补给皆掌握在刘璋的手中。所以不论从哪方面考虑,刘璋都有足够的信心断定刘备不敢跟自己翻脸。
在刘璋的筹算中,或许是想要等到刘备与曹操两败俱伤之后,自己再一并收拾掉。也可能是自信能通过利益捆绑,将刘备牢牢的栓在自己的战车上。然而当法正受刘璋派遣而出使刘备之后,情况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朝着刘璋无法掌控的方向奔去了。
法正再次来到刘备这里后,明言要刘备以张松为内应,取刘璋而代之,继而凭借益州的富庶和险要,成就霸业。起初刘备对入川之战颇有顾忌,然而在庞统等人的一并劝说之下,最终下定了决心。经历了数十年的征伐后,此时的刘备已经成长为一位军事才能颇为强悍的雄主,在他率军孤军深入到益州腹地之后,竟然连战连捷,击败了整体实力强于自己的刘璋。
局势危急之下,刘璋麾下的一员参谋郑度向刘璋提出了一个抵御刘备的计划,坚壁清野。当时刘备是孤军深入,就食于敌,因此这一招虽然简单,却能有效遏制刘备的攻势。刘备听闻之后,心中颇为忐忑,于是找来法正问计,然而法正听闻之后却淡然道“终不能用,无可忧也”。在法正看来,刘璋根本就不可能采纳郑度的计策。
后来消息传来,果真如此。刘璋不仅没有采纳这一计策,反而罢黜了献计的郑度。原来法正早就看透了刘璋的执政手法,在刘璋安抚益州人、打压东州人的方针下,他不敢执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此计虽好,却会招致刘璋失去益州人心,在已经不受东州人拥戴的情况下,再将益州人得罪,就真的离穷途末路不远了,即便献计的郑度是益州派,也无济于事。正因如此,法正才会如此淡然。
刘璋没有使用郑度的计策,刘备的军势依旧在往前逼近。于是刘璋开始策动益州人的支持,准备凭借益州本土势力,与刘备展开一场硬碰硬的攻防战。只是比拼行军打仗,刘备又何曾怵过他人。为了打开局面,刘备率主力强攻益州枢纽要地雒城,并留守仅仅数百人防守后方葭萌关。刘璋听闻后,派遣一万军队猛攻葭萌关,意图掐断刘备后路,对其主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然而刘备对此置若罔闻,继续攻打雒城。双方为此开始了一场时间赛跑的游戏。
最终经过了一年的苦战,刘璋前后派遣数万大军,依旧未能攻克葭萌关。可刘备却凭借坚韧的毅力,在庞统都在攻城之时遭到射杀的情况下,拿下了重兵防守的雒城。益州的形势,由此再难逆转,刘备开始占据了绝对主动权。而在此期间,法正甚至曾写信给自己的老东家刘璋,明言刘备必胜,让其速速投降。
当时刘璋尚有一些资本,如若固守成都,很有可能会引来已经平定了马超、韩遂的曹操势力南下。当时夏侯渊、张颌等就驻扎在雍凉,一旦南下,对刘备而言就是灭顶之灾。正因如此,当手下朱叔贤策划出城投降之时,被刘璋果断诛杀,以威慑主张投降之人。然而此时从西凉南遁,曾投奔张鲁的马超,又选择离弃了张鲁,转投刘备麾下。于是马超与刘备两军联手围攻成都。最终刘璋服软,弃城投降,刘备因此而取得益州。
刘备成功入主益州之后,旋即在蜀中展开政治革新。当时不论是益州派的黄权、东州派的法正、还是荆州派的魏延,均在唯才是举的标准下获得了提拔。而为了稳固人心,刘备采纳了法正的意见,同意对有名无实的名士许靖(与与从弟许邵俱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赫赫有名的“月旦评”正是源此二人)许以高位,以迎天下士子人心。同令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等人一同制定益州律法规范,编纂了《蜀科》,并做到了执法必严、尽量公正,促使益州一扫刘璋主政之时的颓气。
在大局稳定之后,法正凭借自身权势,展开了一系列锱铢必较的政治清算,其中遭受冲击最为激烈的大多是益州本地豪强大族。如此一来,刘备在益州的权势就更加稳固了,益州派和东洲派为了生存均紧密的团结在刘备周围。
为了在乱世之中更好的生存下去,刘备改革军制,恢复了秦朝和先汉时期的征兵制度,使得益州的军事实力急剧增强。在一系列改革弊政、革新举措实施之后,益州地区的混乱局面得到了改善,形成了一套完备和强大的行政体系。居于此,刘备具备了与曹操争锋的实力,将目光对准了益州北方的汉中地区。
刘备曾想与张鲁联手抵御曹操,奈何张鲁对曹操的感官甚好,发出了“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的壮语。这其中既有天师道和黄老道学之间的信仰亲近,也有其他现实考虑。总之后来张鲁归顺曹操,导致刘备不得不面临独自面对曹操的局面,汉中之战由此爆发。
在这场战争之前,法正对刘备提出了著名的“汉中策”,从战略、政治等层面详细分析了为什么实力较弱的刘备军队能击败强大的曹军。他指出曹操因早前的称公称王,引发朝局不稳,因而必须亲自镇守后方局势,无法进行长期作战。而刘备集团在经过数年革新之后,内部各派系纷争处于停歇状态,且各派均期翼借助对外征伐建立功勋,没有大的内忧,能够耗得起。又指出曹军之中,除了曹操之外的诸将,均不是刘备的对手,等将其剪除排挤出汉中之后,即便曹操亲征也将无济于事了。
后面的事情果然按照法正的战前分析进行着,虽然期间许多战法和行军规划是由刘备制定和执行的,但在消灭夏侯渊的关键之战中,法正依旧发挥出了他奇谋的智慧。当曹操得知汉中失守,在亲政途中获悉法正在定军山歼灭夏侯渊部的战术规划后,曾酸溜溜的埋汰刘备,讽刺其办不成事情,必定是麾下智囊的功绩,并叹息自己未能得到法正。
当曹操大军来袭之后,刘备已经在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曹军本来只能徒叹奈何。然而刘备知晓曹操的到来之后,一时间英雄之气散发,竟然在曹军占据很大优势的情形下决定与之进行面对面的阵战。不过当法正冒着乱箭流矢的威胁赶到阵前力谏刘备之后,冷静下来的刘备随即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两军对垒之时,曹操消耗不起而力求速战,而刘备却毫不慌乱。他传信给后方坐镇的诸葛亮,要求发兵救援,并迅速得到了兵源补充。信心满满之下的刘备,派出黄忠、赵云等迅速出击,击败了曹军。士气低落之下,难以持久消耗的曹操最终无奈选择撤离汉中。至此,汉中之战以刘备完胜而告终。
汉中之战的第二年,公元220年的魏蜀吴三国,诸多谋臣名将先后陨落,其中即包括了定军山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黄忠、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后却遭吴军伏击而亡的关羽,也包括了年纪刚刚走上人生巅峰的法正。当法正去世之后,“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这是史籍记载中刘备六次痛苦之中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为撕心裂肺的一次。
法正是刘备仅有的追谥之人,翼侯,意指展翅翱翔,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有法正陪伴的那段岁月,是刘备一生中事业发展最为迅猛、最接近自己梦想的时光。
后来刘备不顾众臣劝阻,执意起兵伐吴,最终夷陵惨败,退回白帝。当时诸葛亮就曾叹息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正的死不仅使得刘备失一智囊,同时导致蜀汉内部各个派系之间出现严重失衡。后来诸葛亮数次北伐,却再难重现刘备、法正进击汉中时上下团结一心的大好形势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11-29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怎样广泛的应用?
- 11-29 司马懿在三国时期笑到了最后,可是他凭借什么能笑到最后?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