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胡宗宪是怎么上位的?胡宗宪上位之后做了哪些事情?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0分类:历史

  胡宗宪是怎么上位的?胡宗宪上位之后做了哪些事情?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历史上的有名的人很多,明朝的抗倭名将胡宗宪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今天的他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虽然他抗倭有功,但是他上位却是靠着拉下自己的上级往上爬,方式确实让人不敢苟同。

  胡宗宪,字汝贞,安徽绩溪人,和老朱家是半个老乡,家里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可谓世代为官。而他本人则是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官至正二品的闽浙总督。因为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为患,从而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胡宗宪是个务实的人,从不搞一些虚名,所以他的上位其实是靠"非正常"手段上位的。被他搞下来的是他的前任闽浙总督张经,而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则只是一个幕后黑手,台面上的则是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 此时的胡宗宪还只是个七品的巡按御史,而且是刚从北方调到浙江的。

  赵文华比胡宗宪早到一段时间,仗着严嵩是他干爹,以为来到浙江可以混的风生水起,趁机大捞一笔,可事与愿违,因为主政浙江的是时任闽浙总督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华。 这两人是同乡,所以算是一个鼻孔出气,并且对严嵩一党都不感冒,甚至是厌恶。所以,本想在浙江大捞一笔的赵文华是处处都买碰鼻灰,从而和张经产生了矛盾。

  按理,作为一个正三品的通政司使,再加上张经本人有心机有权谋,赵文华是斗不过他的。可他有了严嵩做后盾,所以下定决心要扳倒张经以及李天华。而胡宗宪,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浙江的。

  刚到浙江没多久,已经是政治老油条的胡宗宪便闻到了赵文华和张经之间的火药味。胡宗宪个人觉得,张经是个好人,而且为人正直,可他做人做事总是慢半拍,平定倭寇之患的任务在他手里不一定完成的好,而自己在北疆的时候就立志荡平倭寇。所以便想借赵文华以及他的后台严嵩的手把张经搞下去,从而达到自己做总督的目的,以便实现自己的志向。 胡宗宪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当赵文华在浙江官场处处吃鼻灰的时候,胡宗宪主动靠近了他,和他拉关系,交朋友。而赵文华本人大感于"患难见真情"的情谊,故而对胡宗宪产生了好感,逐渐的便把胡宗宪当成了自己人。

  在胡宗宪的帮助下,赵文华终于搞定了张经和李天华,二人不久便被押往北京,不久后便被处死,同时和他们一起被处死的还有"死劾"严嵩的杨继盛。 张经死后,闽浙总督换了几个人,这些人有感于张经的前车之鉴,对赵文华可谓是尽心尽力,可赵文华最后还是把他们都赶下去了,因为他没有忘记胡宗宪,想让胡宗宪做这个闽浙总督。所以,在闽浙总督换了好几个人的同时,胡宗宪也火箭般的升了官。 先去做了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不久便兼任浙江巡抚,从而成为了封疆大吏。这还不算,因为不久之后,他便被提拔为闽浙总督,同时挂兵部尚书衔。

  赵文华虽然人不咋滴,但对胡宗宪却十分的感恩,他所不知道的是,从小被誉为"天才"的胡宗宪也只是在利用他自己和他背后的关系而已。胡宗宪家族世代为锦衣卫,胡宗宪没有继承锦衣卫官职,而是参加科举中进士入仕。胡宗宪本人能力是有的,在前期的为官中,虽不说一飞冲天,但是却也一步一个脚印,政绩显著,走的稳稳当当。他不仅政治能力出色,军事能力也同样显眼。担任地方官之时,能保一方平安,为将之时,则能镇压起义。

  嘉靖三十年,爆发苗民起义,当时巡按湖广的胡宗宪,参加了此次战斗,在战争中立有大功。正是因为平定苗民起义的出色,朝廷后来才起用胡宗宪前往平定倭寇。朝廷授任胡宗宪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命他前往治理倭患。胡宗宪也知道自己身负重任。临走之前立誓:“若是此次不能擒获汪直、徐海等贼寇,平定倭患,誓不回京。”

  胡宗宪到了任地,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进行整顿。军队风纪为之一清后,战斗力大大提高。另外胡宗宪还大力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戚继光便是所有人中最出色的一位。甚至于在胡宗宪的支持下,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军,成就了戚继光威名。在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擒汪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完成了当初的誓言。因为抗倭有功,胡宗宪一时间成为朝中新贵,受皇帝重视。

  凭借抗倭的功劳,戚继光名垂千古,而作为戚继光上级的胡宗宪最后却被后世遗忘。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