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黄权两度投敌,儿子还同时为蜀汉和曹魏效力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黄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乱世之中,想要随心所欲的生活,实在是非常不容易。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兵荒马乱中,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可是,即便是有能力的人,一样也有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三国时代,虽然为许多人神往,但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身在其中的人也未必那么幸福。今天要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牛人,它曾两度投敌,儿子分别为蜀汉和曹魏效力,尽管如此,依然没有人指责他,而且还得到了大家的赞扬。这个人,名叫黄权。

  黄权,字公衡,原本是刘璋手下的高官。《三国志黄权传》中记载:“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我们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杨修也是曹操的主簿,因此,可以想象这个官职虽然官位不高,但地位一点都不低。这一点,从黄权在益州大事上能为刘璋进言就能看出来。不过,由于黄权性格刚正,喜欢犯言直谏,在刘璋手下远不如张松、法正这些人受重用。

  正因为如此,黄权不得不面临人生中第一次投敌。在益州强敌环伺,内部不稳的情况下,为了对付汉中张鲁,刘璋接纳了张松和法正的建议,迎接刘备入川。在这个时候,黄权站出来,反对刘璋。《三国志黄权传》对黄权反对迎接刘备入川的理由做了详细记载: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

  从后来的结局来看,黄权的建议完全合理,非常的有预见性。如果刘璋听从了他的建议,刘备想要夺取益州恐怕没那么容易。不过,黄权受信任程度远不及张松。对于黄权的犯言直谏,刘璋不仅没有采纳,而且非常愤怒,直接将黄权贬官,将其从自己身边支开。后来,形势的发展都被黄权料中,刘备反攻益州,成功成了益州的主人。随着刘璋的投降,黄权不得不投降刘备。

  黄权在刘备手下,首先被任命为“偏将军”,后来收到刘备的信任,参与了汉中大战。《三国志黄权传》评价汉中之战“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可见黄权在这一战中立下的功劳之大。相比于刘璋,刘备明显更加的贤德。黄权有才干和大功,刘备论功行赏,“以权为治中从事”。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关羽丢荆州,黄权很快就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第二次投敌。《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不过,国内许多大臣都不同意刘备伐吴,其中还包括刘备的嫡系将领赵云。对于这件事,黄权明显也不赞成。不过由于刘备盛怒,黄权只得采取折中的方案。

  《三国志黄权传》记载,黄权对刘备说“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甞寇,陛下宜为后镇”。可惜刘备不听,御驾亲征。而且,这一战,刘备将赵云留在了江州,带上黄权随军出征,足见刘备对黄权的重视。夷陵之战初期进展比较顺利,刘备深入吴境内。为了防备魏军断后,刘备专门派遣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

  后来,刘备被陆逊击败,前军几乎全军覆没,黄权也因为刘备战败,退路被断而不得不面临第二次选择。《三国志黄权传》记载“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在死战、降吴和降魏的选择中,黄权选择了投降刘备的政治死敌魏国,这是黄权最后一次投敌,从此就留在了魏国。

  不过,留在魏国的黄权也得到了曹丕的重用,官位亨通。后来,刘备死后,诸葛亮和孙权重新结盟,蜀汉和魏国成了唯一的死敌。而此时,黄跟随黄在魏国的儿子黄邕也得到了魏国的重用,成了魏国的大臣;而黄权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也得到了蜀汉的重用。黄权的两个儿子,一个在蜀汉,一个在曹魏,互相敌对,黄权对此也颇为无奈。

  黄权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也是不幸的一生。两度投敌,皆出于无奈。而第二次投敌,直接造成和自己的亲人天各一方,留下了莫大的遗憾。尽管投降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不论是蜀汉还是曹魏,都没有对此苛责黄权,而黄权的忠贞在后世也得到了高度评价。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