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明初名臣刘伯温素来以神算之名流传后世,关于他的事迹更是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今天子渊要给大家说的就是刘伯温曾随手指点好友杨宪之子,结果保全杨氏一族的故事。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先祖的选择,杨氏后裔从此彻底与仕途绝缘。
▲杨宪剧照
杨宪本为太原阳曲人,元末加入红巾军反抗蒙元统治,后来又投奔朱元璋,因其口才极佳且善于刺探情报,所以朱元璋对杨宪非常器重。在攻打张士诚之时,朱元璋命杨宪前往主帅李文忠处担任属官。虽然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但生性谨慎的朱元璋还是对外甥不放心,所以才派杨宪监督。杨宪到任后,便将李文忠近期所交友人与所做之事逐一禀明。杨宪行事如此干净利落,自然获得朱元璋的青睐,朱元璋在得到杨宪的情报后,果断下命将李文忠身边所有可疑人员尽数逮捕,并将其中一部分当众诛杀,以此警示李文忠。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渐渐对开国功臣们起了疑心,便想监视开国功臣的动向,他想起了深谙此道的杨宪,便将杨宪调入中书省以刺探大臣情报。谁知杨宪此次行事不力,不仅不如之前那么沉着冷静,反而还多次无中生有,甚至借故诋毁李善长,使朱元璋对他大为失望,在将他提拔为中书左丞后,便找机会将其诛杀。杨宪长子杨德清听闻父亲被杀后,心中极为慌乱,恐杨家上下都被牵连问罪。
▲明朝大臣上朝场景复原
于是他立马趁夜溜出杨府,找到父亲生前好友刘伯温,请他出个主意,以拯救杨家众人性命。刘伯温念及昔日好友之情,便指点杨德清道:“要官还是要人?”在这性命攸关之际,杨德清哪里还顾得上官职,立马回答:“要人”。刘伯温听后面不改色地说道:“出城后向北走,腿上沾够七斤泥时,方可落脚。”杨德清还想追问,但刘伯温却进入内室,命人送客了。
▲刘伯温剧照
杨德清回到家后,急忙遵照刘伯温所言,命家中族人收拾行李,全家老小数十人一同出城向北而行,行至茌平东南的吴官屯之时,因前几日所下大雨冲刷,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双腿深陷泥中,不可动弹,见双脚沾满泥泞,杨德清恍然大悟,立马明白这就是刘基所指保命之地。收拾一番后,杨德清便带领全家在此定居安家。
▲茌平杨氏家族墓群先祖碑
由于此地名为吴官屯,“吴官”与“无官”谐音,世居于此之人,家中再难出官吏,杨家人当年受刘伯温指点才来此定居,此举虽保全家族不被先人牵连,但却连累子孙后代们仕途不顺,难以中举。或许这就是杨德清选择要人的结果吧,要人要官,二者只能取其一,从这来看,刘基的神算并未虚言。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最近发表